新课程:该怎样尊重学生
新课程:该怎样尊重学生新课程要求教师更加尊重学生。为了实践这一理念,在“尊重”的名义下,有些学校允许学生在上课时上厕所,有的学校给学生设置了专门的吸烟室,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一味的夸奖学生……但反对的声音也纷至沓来:对学生的尊重过了头了、尊重泛滥成灾了……
朱华贤:少一点这样的“精彩对白”
“高峰同学,请你把这段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满怀希望地看着一个胖乎乎的男同学。
“老师,现在我不想读!”小男孩不顾听课老师在场,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你有权保持沉默!”执教老师笑容依然,“我们会耐心等待,以后再欣赏你的精彩表现。”
果然,在后半节课中,这位学生主动请求,以自己精彩的朗读获得了听课师生热烈的鼓掌。
这是刊登在2005年第4期某杂志上题为《新课改中的精彩对白》一文中的一个例子。
读过这段“精彩对白”我心里颇不好受。作为一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教师,我有一种被戏弄、被嘲笑、被当众撕破面子的感觉。在公开课上,当着许多人的面,老师仅仅是要学生读一段课文,做学生的,就这么一口回绝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如果说嗓子不好,或者不会读,那倒还说得过去。可是,学生只是因为“现在我不想读”,就让老师满怀希望的期盼破灭了,老师的处境怎么能不尴尬呢?假如叫第二个、第三个学生来读这一段课文时,他们也用这样的理由拒绝,这堂课还怎么上?老师是不是要无地自容了?
保护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稚嫩的心灵不被伤害,这都是对的,但是,我以为尊重不等于让学生随心所欲。尊重学生,并不是说学生喜欢怎样,教师就让他怎样,由着他们的性子来。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完全有责任要求学生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只要合理,没有特殊情况,学生应该服从。如果什么事都由着学生,课堂秩序怎么建立?尊重应该是双方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在公开课上,连老师要他读一段课文都不愿意,没有任何理由,就是不想读,这还能算尊重教师吗?我以为,师道尊严要不得,“生道尊严”同样要不得。学生需要尊重,但也需要学会尊重别人。
周启翼:有一种尊重叫惩戒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大力倡导尊重教育,强调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对话,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成长气氛,结果搞得教师如履薄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稍有不慎,学生就离家出走,家长就找你算账,媒体就给你曝光,领导就让你下岗。老师们深感困惑:尊重教育是否就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该拿他怎么办?笔者认为,尊重教育不能走向极端,该惩戒时还是要惩戒。
惩戒不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惩戒是指对学生某种思想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惩戒能够让学生体验羞愧、痛苦、焦虑、畏惧和悔恨等感觉,从而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和美丑,并通过努力去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但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他所受到的惩戒是: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尊重和宽容的惩戒,使麦克劳德从小就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合理的惩戒制度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如果我们明知道是学生错了,还在尊重的名义下迁就他们的错误行为,那就大错特错了,是真正不尊重学生,甚至是渎职和犯罪。
一味尊重只会害了学生,适度的惩戒其实也是一种尊重!
唐爱华:擦亮自己的窗子
我们究竟该怎样尊重学生呢?我想我们要做的是擦亮自己的窗子。首先,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真的爱学生。爱是尊重的基础,如果离开了对学生的真爱,尊重只能是虚假的形式,唯有发自肺腑的爱,才能产生真正的尊重。其次,正人先正己,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简单。作为老师,很多时候我们一张嘴就能说出学生的一大堆缺点:不守纪律、不尊重老师、作业不能认真完成、以自我为中心……试想,如果我们能站在一个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先审视一下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是否把学生看成了和我们一样平等的人?我如果处在学生的位置上我会怎么做?想好这些问题然后再审视学生,也许我们眼中的有些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再次,深入理解尊重的内涵:尊重不是顺从放纵,也不是简单地给学生面子。学生的“不”,并非都能像那节公开课上那样迅速完美地找到答案,它需要我们老师更多地在课下单独与学生沟通交流,打开学生的心结。而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更是尊重学生的更深层次表现。
所以,作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更应该擦亮自己的窗子——眼睛和心灵的窗子。那样,才会有更多束尊重的阳光从擦亮的窗子照进来,照进学生的心中,照亮他们成长的历程。
高兆华:宽容不是纵容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批判旧的“师道尊严”,我们积极倡导尊重、平等、以人为本等理念,要求教师“放下管理者的架子”、“蹲下来看学生”、“带上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一时间,曾经偏向教师的“权利之秤”,现在也开始向学生那边倾斜了。但是我们在欣喜之余,也要警惕新的不平等产生。
就拿“课堂上学生有权拒绝回答问题”来说吧。从表面上看,似乎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与尊重,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但是我们从更深的层面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实不然。课堂教学本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语言与思维的互动,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获取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从而优化教学进程,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服务。试想一下,假如学生拒绝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那么教师如何知道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呢?谁都有权拒绝,那学生特别是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他们还会去“费脑筋”进行思考和探索吗?再者,教师是尊重学生了,那学生的这种拒答行为尊重教师了吗?尊重全体同学了吗?我们对孩子的这种盲目“尊重”到底会给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新课标在其“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宽容”而不是“纵容”,他们应具备的是“个性”而不是“任性”。为师者应准确把握“尊重教育”的尺度,过分的尊重,将使我们的教育滑向“生道尊严”的那一端!
鞠成龙:谨防矫枉过正
现在有的教师为了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赏识”等新课改提出的这些理念,而一味的“尊重”学生,有矫枉过正的倾向。在课堂上表现为过分注重学生的“活力”与“自由发展”,不敢否定学生的行为,就怕“冷眼里有牛顿,讥笑之中有爱迪生”。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政治公开课,当教师举了一个例子:“在红绿灯路口,夜间没有警察值勤的情况下,你是怎么做的?”当时,很多同学回答,遵守交通规则要如何如何成为自觉行为。可有一名同学回答:“只要保证安全,我看可以不按红绿灯指示来行走。”授课教师却以“敢说真话”一句话搪塞过去,让听课的教师大跌眼镜。
上海市虹口区某小学提出:课堂上学生可以睡觉、插嘴、喝水、出去上厕所、随意选择同桌。这样的课堂改革,笔者不敢苟同。上课睡觉等行为,有助于学生个性的选择与发展吗?我想他们学的是新课改理念之标,却并未学到新课程理念之本。尊重学生的教育内涵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充满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尊重,但决不能为个体的自由而放松了课堂纪律。课堂上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空间,并不表示在课堂上对学生所有行为的宽容。其实尊重学生权益、赏识学生最根本的目的是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交融,而绝非形式上的“随意选择同桌”、“上课可以睡觉”。
gyzpw:不要错过尊重学生的机会
有一天,一个学生拿着一本课外辅导书去问老师,但是这位老师一看,就没好气地跟这位学生说,你连基础题都不会,还做什么“课外题”!快回去吧。我看到这位学生失望地离开。
许多日子以后,又闻听这位学生转学了。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在此,我想说,这老师错过了尊重学生的机会。对于一个“后进生”,我们更应该保护他这份难得的上进心。学生去问问题,说明他还抱着想学好的态度,或者他是在向老师“示好”。如果这位老师正确地利用这次机会,后面的情况可能是另外一番样子。
我想,我们尊重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上进心,尊重他们的求知欲望。
孙华丽:别误解了“尊重学生”
虽然“尊重学生”四个字提得越来越响了,但是却不是每个教师都能真正懂得怎样才是尊重学生。
我们尊重学生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与尊严,从而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向前发展。这就要我们每位教师,相信每个学生通过教育和社会的影响都能够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尊重学生,是教师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发展怀着积极、善良的期待,是为师者灵魂深处对学生关爱与负责的态度。
尊重学生即意味着接纳学生,接纳学生的个性,接纳学生的思想,接纳学生独特的创见,还要接纳学生的内心感受。任何命令式、威胁式、训戒式语言和行为都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当然也只会招来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不尊重。然而,对学生的尊重并不等于教师不能拥有自己的观点,而是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仍然能够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仍然能够给学生以鼓励,在内心深处始终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给予热情的帮助。
毕大祥:规则比尊重更重要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的个性品质。然而,课堂作为整个班集体主要的学习活动场所,一定的课堂纪律要求是不可或缺的。在某种程度上,课堂规则比尊重更重要。
一个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人们共同遵从大量社会规则和契约基础上的。而课堂,是所有学生共同学习的一个小型社会,所以严格而明确的课堂纪律要求,正是课堂这个学习场所的“社会规则”,是所有课堂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无条件遵从的。严明的课堂纪律要求,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遵从规则意识,从而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和协调自已的个人权益与集体(他人)权益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上允许学生随意插嘴、喝水、上厕所,允许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同桌,表面上看起来,是尊重学生的课堂权益,实际上这种违背正常课堂规则的不合理行为,势必会侵犯到其他课堂成员的正当权益,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秩序,干扰正常的课堂学习活动,最终将会损害所有学生的课堂权益。尊重学生的课堂权益,并不代表对课堂纪律无序与无度的漠视。合理的课堂纪律要求其实正是对所有学生正当的课堂权益提供有力保障的基石。因为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当所有学生的整体课堂权益得到了切实保证,个人的课堂权益才具有现实的意义。比如,如果所有学生都漠视课堂规则的意义,没有养成尊重他人和倾听他人的习惯与意识,随时随意地打断他人的发言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则课堂讨论就无法顺利和深入地进行,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方式的养成,课堂也会陷入混乱和失控。如果教师也没有正确的课堂纪律观念,对课堂纪律缺乏严明的要求,那么将导致“课堂活动热热闹闹,学生头脑空空荡荡”的不良后果。
合理的课堂纪律要求,正是在限制学生部分课堂言行的基础上,达到规范学生课堂言行的目的,从而实现所有学生的课堂权益最大化,这也是现代社会规则意识的精髓所在。合理的课堂纪律要求,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尊重他人意识、与人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引导学生合理地张扬自我、释放个性,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良好的规则意识。 嗯,一些东西,即使是很有道理的,也要掌握尺度,要不然就显得很荒唐了。
教师的尊严也是需要被保护的。
其实,应该加强思想工作,使师生都能积极地投入课堂,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 ctg1993 {:1_36:}!!!!!!!!!!!!!!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