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说还休的故事,如鲠在喉的烙印——观《我11》有感
文革后期在 “大三线”地区的小山城,以上海知青为主的知识分子们不得不响应政策来到这里,在工厂参加工作。而电影的主人公王憨就是成长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11岁男孩,从一件白衬衫引出一系列的故事。1975年,伴随他的是成长,懵懂的性和荒唐年代下的可悲故事。关于文革情结,越是年轻的人越是无法体会。也许,随着时光的流逝,文革留下的伤痛会渐渐转化为历史书上那一行行毫无感情色彩的文字。而我的父母就成长在那个荒唐的年代,自小经常听他们提及那时候的故事,于是看《我11》的时候我才略微有了些许代入感。比如,至少我不需要借助度娘去了解什么叫做“保皇派”。
然而遗憾的是,《我11》是一部欲说还休的电影,想要表达一些情绪却又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我对王小帅的了解不深,不能体会这种藏起来的感情是为了什么。如果是迫于过审压力不得已而为之,那么我内心深处会涌现出一丝习以为常的悲哀;如果是导演故意的留白,那么我只能说这样的留白会使影片显得苍白无力,与其浅尝辄止还不如尽情宣泄。
也许有人会反驳我,说这是一组以11岁男孩的视角展开的故事,11岁的男孩能有多深的思想呢?可是我要说,男孩虽然只有11岁,但他的眼睛和所有成年人是一样的,感受不了的不代表看不到。电影完全可以从孩童纯真的视角出发,将其所见所闻完全展现在大银幕上,那么去思考的就是观众了。我相信,对于那段特殊时代的历史,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
虽然影片在表达上欠缺力度,但如鲠在喉的时代烙印确实是让人很难受的。这更像是王小帅写给儿时自己的回忆录,因为真实,所以才让人心生压抑。作为一个出生在80年代后期,成长在改革开放春风中的新时代小青年,我也能从这部作品中体会到荒唐时代背景下的各种扭曲。扭曲的制度,扭曲的人格,扭曲的人际关系,扭曲的生活状态,唯一纯真善良的只有孩童的懵懂童年。
而小主人公王憨的懵懂随着影片的结束也渐渐消逝。他在“谢觉强,反革命杀人纵火犯,死刑立即执行”的广播声中停下了奔跑的脚步,同时停下的还有儿时的无忧与天真。
PS.演员的表演都很给力,为影片加分不少。
这部片子最触动我的是妈妈给王憨做白衬衫那段,那个年代的孩子,物质极度匮乏,一件白衬衫就能让他们开心不已 有时间看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