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大家聊(1)
第一期的话题教材的设计看上去很美-----可偏偏学生的生活却如此单调
记得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很多有意思的话题,情景
比如爬山啊, 捉昆虫啊, 看京剧, 摄影啊.....
可是每次问学生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s? 或者How do you usually spend your weekends?他们的回答总是是 have maths class... do my homework.... watch TV啊 一类的,最多有个go shopping, 现在的学生真可怜....
六年级的学生的脸上通常没什么表情....特别是下学期....所以我有时候觉得他们学6B 第6单元的东西 非常滑稽 也觉得他们很无奈......
大家也深有同感吧...
(补充一个教材设计的问题:5BU3 爱好话题里的某些东西对编书者来说也真是煞费苦心...不过make clothes, grow flowers 也得需要学生会,才会谈到喜欢不喜欢。....所以大多数学生就只能I like shopping) 版主是在说学生的课后活动少,上课缺乏与课堂内容的共鸣吗?
是的呀,现在的孩子最主要的是学习,除了学习基本没有干过其他有趣的事情,swimming, climbing,skating,skiing,根本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他们是没有什么机会参与的。没办法,应试教育害死人 是啊
教unit 5的时候,在农场里做过的事情,学生很少有做过的,只有一个milk cows ,有学生在我们这边的奶牛场看过
真的很悲哀
我了解了,我的学生们周末很少有的休息,现在我们这边好了,学生多了个周六下午可以休息了,以前周六下午都是兴趣班,现在把这个挪到了周一至周五的下午上了
不过很有可能家长还会让孩子上这个或那个兴趣班
现在的孩子真的满可怜的 就像学生写作文一样,没有经历难有真实情感的表露,英语话题同样期待体验的精彩。 有趣的是,因为学生没有亲自体验,有些中文翻译也说的很别扭,比如:milk cows 的翻译就五花八门--帮奶牛挤奶,挤奶牛的奶,给奶牛挤奶,……等等,虽然意思也都不错,但是怎么看怎么别扭。 看来各地的学生有共性啊!呵呵 同感!上次我班里一位学生居然将milk cows翻译成“给牛喝牛奶” 真不知这些孩子该笑话他们,还是同情他们。 我们这边还好,学校经常搞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还有些学生对于挤牛奶、收鸡蛋和种树、浇树的事,有的是和家人一起做的,有的是参加夏令营活动,所以有了亲身经历,学生理解起来没有多大问题,就是都反应这篇课文里需要记的短语太多,要求我给他们多些时间来记忆,不过像上面几位说到的情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现在的孩子在各科老师减负的情况下又被父母带去学更多的兴趣班,不是语数外就是音乐、美术、书法、下棋,初衷都是为了孩子以后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却让孩子感到沉重,让我们感到伤心,为他们感到难过,想想,还是我们这代人,自己的空间多一些,这样才有快乐的童年呀! 我的情况尚可,这里的学生生活经历还是比较多的。
作为教师,在感叹的同时,应该做点实事。 我们情况和1楼,2楼的相似呀,我有时觉得上课真悲哀,倒引起了孩子们的无奈和惆怅,课余生活的匮乏,学校提供的少,家长关注的也少,有些家长注重孩子成长的还能让孩子学到点弹琴,写作,书法等,悲哀的是我们这里这样的极少,很多孩子就是在家里,父母也不带出去放松.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