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三千 发表于 2014-4-30 11:15:34

对于后进生的个性化辅导(2013江苏省师陶杯论文二等奖)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
———— 由一位学困生所引发的因材施教之思考
摘要:作者由一个班上学困生的问题所引发,在解决这位同学英语学习问题的过程中,作者试着从着眼于学习风格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要注重感官类型,综合使用匹配与失配原则,因材施教要上升到同化与顺应的高度,这四个方面对其作了一系列的辅导,孩子在英语学习状态和某些学习项目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也引起了作者对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论的思考:只有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关键词:因材施教 学习风格 匹配失配 同化顺应
引言:曾几何时,很多学校和社会办学机构打着因材施教的旗号,热衷于按照学生成绩好坏编排“提优”“提高”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个别学习特困生大力提倡一对一“小灶”辅导。
暂不议分层教育的合理性,就以笔者执教的四年级女生小邓为例:小邓智力正常,学习态度端正,老师们也都针对她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但她的学习成绩还是没有多大的提高,老师们在受挫之余只能说“她太笨了!实在没有办法了” 。在老师的影响之下,小邓也坚信是自己有问题。像小邓这样的“笨小孩”在我们的小学课堂里真实存在着,我们的因材施教是否对这类学生真的行不通呢?

正文:
因材施教起源于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文字记载的因材施教理论出自中国最早教育文献《学记》——“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需要因材施教。正如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施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它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上文中提到的施教者对教育对象单方面认定学生的“才”,而仅凭主观臆断施“教”,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弄不好还会矫枉过正,因噎废食!
在解决小邓同学学习问题的过程中,作者试着从着眼于学习风格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要注重感官类型,综合使用匹配与失配原则,因材施教要上升到同化与顺应的高度,这四个方面对因材施教进行一位一线小学英语教师个人的再思考。
一.着眼于学习风格的因材施教
学习风格是个人偏好的学习方式,个人的学习风格如果与教师相吻合,就会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如不吻合,则会出现诸多学习上的问题。这可以解释不少教师的困惑:在同样的教学集体中,学生的表现为何大相径庭。
对于学习习惯和方式都在进一步养成中的小学生来说,可塑性远强于稳定性,关注其学习风格差异尤其具有特殊意义。学习风格不反映学习水平的高低,而只反映学习方式的不同,这是它和智力、能力等有个体差异最明显的区别。学习风格直接参与影响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
时下盛行的分班教学,多半不是依据学生的学习风格来因材施教,有如工业化中精细分工下的“批量生产”,多数是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速度和学习效率(唯一标准是成绩)予以关注,只能说是因“才”施教而已,此“才”非彼“材”!前者是已取得成功(提优)或已认定不行(补差)的结果,后者才是待琢之璞玉!已产生结果再来倒推如何施教,岂不本末倒置!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确信,只要给与足够的时间和准确的教学方法,95%的学生均能完成学习任务。过去的几十年,他的教学法在神州大地广泛地通过实践验证,同时也有利的支持了布鲁纳早期的预言:任何学科均可以以理智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儿童。何为“理智”,教育者遵循教育学,心理学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学习风格;何为“诚实”,教育者聆听内心真实的声音,因材施教。
教师如果都能尊重承认学生学习风格的个体差异,着眼于学习风格来因材施教,那对于“笨孩子”小邓同学的问题是不是应该平静视之,泰然处之而无需如临大敌,乱了阵脚呢?
二.因材施教要注重感官类型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选择运用一个或多个感官,而在学习风格的感知通道上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感觉和学习偏好,从而形成三种偏好的学习类型:偏好视觉型、偏好听觉型和偏好感觉型。
根据Egoo学习心略测评系统测试结果,小邓视觉是三分,听觉六分,感觉九分,(各为满分十二分),小邓个性化学习方式倾向于听觉和感觉。在这三种感官类型中,感觉型偏好的孩子属于不利学习者,在小邓的认知中,上课只能一动不动,眼睛必须盯着老师或者黑板(在第一次被老师表扬“坐姿端正”后,很少能有学习成就感的小邓只能依赖用这种方式获得老师与同伴的承认,另据了解,小邓的父母在小邓小时候为了生计会让她一人整日呆坐电视机钱,六岁以前内感官的发展基本属于停顿状态),视觉再现能力弱的他很难把看到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所以人虽然坐在教室里眼睛时刻盯着老师,却几乎没有发生过真正的学习,这也就导致了小邓学习成绩的始终提高不了。原因就在于平时的学习只运作了她的内听觉,内视觉和内感觉(这是与她的学习类型最相匹配的)都没有真正参与、内化。
要想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就应该视、听、感这三部人类所特有的机器同时运作,也就是说,教师因材施教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感官类型,发扬优势,开发其它潜能,整合全人。
三.因材施教要综合使用匹配与失配原则
为了充分发扬学习者学习风格的长处,利用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偏爱,以使他们更好更快地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应遵循“顺其自然” 相匹配的教学策略;而对学习者学习风格的短处或劣势,教师应采取与之“针锋相对”的有意失配的教学策略,努力克服其劣势 ,变劣势为优势。 要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就要综合使用这两种原则。
小邓的感官类型偏好听觉和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刻意安排她在课前预习时触摸感受单词,与同学排小品联想单词,小型综合实践运用单词,吹口琴唱单词……并随时注意她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允许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预习和写课后作业。果不其然,这些匹配的教学策略水到渠成的让她真正迷上了英语学习。

      
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问题并不总是依靠一种方式就可解决,有时候会需要用自己比较薄弱的某种学习方式才能解决。对于小邓也是这样,虽然她视觉系统能力弱,但是内视觉记忆是最快和最有效的,必须在记忆单词课文上,教会她使用内视法记忆(我引导小邓想象自己是“照相机”,引导她学习单词“内视”记忆法。(首先按发音规律仔细看单词的每一部分。如apple,pear,worker 各分成几个部分:a—pple,p—ear,wo—rk—er。这是组块记忆,可以扩大短时记忆的广度,开始随她自己按习惯划分,熟练后可按音节划分。其次拼读单词,眼球上看,脑海中一一浮出单词的分块画面。然后闭目而视,这是再认和回忆,让她先想后看(内视),与此同时可以把想到或内视到的单词写下来。最后睁眼检查内视到的单词是否正确。)她体会到了视觉记忆的轻松和快感后开始建立三个内感官一起使用的模式,教师再通过一些游戏的训练来提高她的视觉协调能力和整合综合运用感官的能力。如“夹弹珠” “找钟摆”“追太阳”“走迷津”等游戏。不知不觉中,小邓自己找到了不少以前从未想过,现在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师生双方“会心一笑”的学习顿悟是教育创造的最为滋养的心灵享受。
            
因材施教过程中综合使用匹配与失配原则,犹如内外兼修,双管齐下,匹配原则反应在心理情绪层面,通过孩子自身真实的成功体验,树立了学习上的自信心,继而自然产生了学习兴趣。失配原则可能前期学生在不擅长的学习方式下会产生一定的困扰,但是从长远来说,如果能耐心的将自己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无痕的相融,则必将促进学生的各方面认知能力的提高。
      四.因材施教要上升到同化与顺应的高度
皮亚杰(J.Piaget)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主体与客体不断地相互作用,逐渐构造的结果,强调了主体活动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皮亚杰双向建构论的核心论点是同化和顺应的平衡导致了个体的发展。
同化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表明了认识过程中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即“同化于己”的内化过程。 在帮助小邓的同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准备好一个“交接区”,点拨她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同化的关键点,用已有知识生成新知识。如记忆单词:用她已会的旧单词记新单词,apple前面加上pine就是pineapple(如下图),时间长了,她也开始自觉的同化新知识,有了一些学习的成功体验。
      
   顺应是“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 表明了在客体作用下主体得到改造的过程,即“顺己于物”的外化过程。
小邓以前在遇到以已有的知识经验难以解决现有的问题的情况时,因为思维定势的干扰而产生认知冲突,从而畏难消极无法学习。表面上看,她的人在写写划划,其实她的思维早已逃离。教师此时要点拨她的认知冲突,及时引导她走出认知误区。比如:1、对于她习惯只能记单词开头字母和从不分析相似句子的记忆方式,教师可以用游戏或隐喻的方式让她明白自己必须建立适合有趣的新学习方法;2、长单词要分块记;3、难单词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从而赋予它感情色彩;4、重点句子可以重新制作成自己喜欢的四格漫画(她创造性地对自己单词掌握的程度用三角和圆圈及五角星划分)或赋予音乐节奏来吟唱。这也是建构理论中提及的鼓励学生学会思维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由此可见现代化的因材施教必须上升到建构理论的核心:同化与顺应的高度。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甚至教育者本身亦然)德、智、体、意、美等诸多因素得到全面、协调、充分的发展,从而使其生命价值得以扩展,使其生命力量得以体现,并以相应的形式融人社会发展事业中,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对现代教育的具体行为——教学过程,应赋予崭新的内涵。教学过程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求知、形成技能、提高能力、强化创新的建构性活动体系。
“教师应该力设问题空间,使学生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从而提高自己的自学调控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知识激增,变化万千的社会中获得良好的生存.”   教师们对小邓的辅导过分强调文化知识机械性的传授,忽视策略性知识的传授,忽视她的学习风格,感官类型,未使用匹配与失配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未将因材施教上升到建构学习理论高度,以上失误导致她要么无法接受知识,要么学过知识后不能学以致用。
可喜的是经过一个学期真正的因材施教,小邓的学习状态有了很大的变化,听写从从未及格到满分!最重要的是她的眼睛里出现了对学习的灵动的光芒!教师由最初觉得因材施教对“笨孩子”无用的“山穷水尽疑无路”到现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收获的不仅是对因材施教逐步深入的思考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这种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不断的促进教师对因材施教深层次的再实践与探索!这种平衡打破再平衡的良性循环状态实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生命价值及效能感。
以上虽只是个人的一些思考,难免有欠缺之处,但仍坚定的相信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会向着因材施教这一伟大教育思想的“明亮那方”思考,践行,并靠近教育理想的彼岸!
(刚开学第一单元的听写)         (学期过半后第一到第四单元的听写)

猪尾巴的幸福 发表于 2014-4-30 16:28:03

观点新颖
egoo测评是怎么操作的,很感兴趣

bingyan5291 发表于 2014-5-4 09:44:37

观点新颖
egoo测评是怎么操作的,很感兴趣

开心芋头 发表于 2014-5-4 09:50:39

感谢楼主分享 学习了

xcy 发表于 2014-5-4 10:48:33

学习了,谢谢分享!

慕容飞雪 发表于 2014-5-4 10:51:36

教师如果都能尊重承认学生学习风格的个体差异,着眼于学习风格来因材施教,那对于“笨孩子”小邓同学的问题是不是应该平静视之

kylie 发表于 2014-5-4 14:56:03

谢谢分享。。。。。

柠雪 发表于 2014-5-4 16:36:08

不错 学习了 谢谢分享

赤妤 发表于 2014-5-4 17:11:33

不错 学习了 谢谢分享

enjoysunshine 发表于 2014-5-10 19:45:35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了,加油~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对于后进生的个性化辅导(2013江苏省师陶杯论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