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709 发表于 2007-1-30 19:52:14

坦 然

坦然地面对死亡,同生活讲和,微笑的看待人生。
    人们心底对于死亡的恐惧永远存在。从百万年前到现在,死亡一直是人类永恒的恐惧。虽然,如今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虽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但人类还是不可避免的要直面死亡带给我们的威胁。人们之所以惧怕它,是因为对另一个世界的一无所知,是因为对这个世间充满留恋。我们害怕它,躲避它,但总也无法逃脱它的魔掌。但很少有人在弥留之际,好好地思考人生,谈论人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死亡只是一项事业的中断;生命乐章在尾声处的感人的魅力,并不是生命的延续,他们很难坦然地去面对死亡。
    有一位老人,他叫莫里·施瓦茨,是一位教师。他出现在遥远的美国。他已年迈,患了绝症,受一家电视台的“夜线”节目采访,被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学生看到。学生匆匆赶来看望即将离世的老师,而老师则宣布要给这位学生上最后一门课,这门课叫人生。每星期一次,时间是星期二。于是每星期二,这位学生坐飞机飞行七百英里,赶到病床前去上课。
    这门课讲授了十四个星期,最后一堂是葬礼。
    他对学生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他教导学生,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的多。
    他告诉学生,有一个重要的哲理要记住:拒绝死亡、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因为死亡、衰老和病痛总会到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不了它,那还会有幸福吗?
    他笑着对学生说,如果早知到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
    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学生问。
    ——与生活讲和。
    一个平静而具有震撼力的结论。
    在死亡面前真正懂得了与生活讲和,这简直是一个深奥且充满哲理的解释。莫里老人说,死亡是一种自然,人平常总觉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罢了。那么,就在自然的怀抱中讲和吧!
    记得史铁生在《我的地坛》中这样写道:“我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死的事情,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终于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解释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
    这是何等的坦然!何等的洒脱!
    人活在这个世上,考虑的生太多了,忘记了死是一种必然,于是一旦面临死亡就手足无措。我们不得不把人生的一切缺憾和死亡连同人生一起接受下来,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们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坦然。人生充满了太多的无奈。花开花谢,春去秋来,生命的长短,死亡的到来,这一切都并不是我们所能掌握的。对于这些无奈,我们只有坦然地接受它,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一生不再后悔与无奈中度过。无奈本身也包括着不甘心的成分,可是当我们甘心与不甘心,坦然与无奈,对无能为力的事情学会了无所谓,无奈就成了一种境界。天上的云,飞过的野燕,随它去吧;错过的机会,心伤的过往,随它去吧;心底的恐惧,即将到来的死亡也随它去吧。它何时到来,我便何时离开。“当这一切都在你心中贮藏的时候,你就学会了如何坦然的去面对人生中的无奈。”
很好的将两个人的生命观组织成自己人生观的土壤,从别人的觉悟中实现自己的彻悟不亦快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坦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