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困惑——怎么让学生听你的?
问:怎么让学生听你的话?答: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你是为他好。不是嘴上说说:“我是为你好。”这句话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适得其反。特别是如果他感觉到你嘴上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时,会更加反感。所以,要真心对学生好——经常关心他,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和他多谈谈,开开玩笑。聊天的时候不妨轻松一点,不要只是在他犯错误后才找他,形成一种暗示,只要老师找你,肯定是你又犯错误了。功夫要花在平时,在他不犯事的时候多交流。一定要和学生多沟通,很多师生关系出问题都是从缺少沟通开始的,你不知道他想什么,他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如果学生不愿意和你告诉你他的想法,至少你要让学生明白你的想法。你要让他感觉到,老师为了你是费尽了心思,一心为你的进步而设计,为你的不上进而痛苦。
其次,要理解学生,这点尤其重要。我们看到的学生的行为,都是面上变现出来的,但是,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心理背景,都有想法。要了解这些想法,也就是说要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果不能了解,至少我们要理解——有果必有因。如果学生不愿意说,不必勉强,但是我们应该很清楚,那是有原因的,甚至有苦衷的。不过,理解不是纵容,不是没有原则的让步。因为理解是相互的,一味地理解学生,而不让学生理解你,教育就是失败的。你用你的理解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别人。这叫换位思考——你有你的难处,老师有老师的难处。比如,和学生这样说:老师今天管你,一是为你以后更好,对你负责,而是为全班同学好,因为你的错误已经让别人的利益受到损失,老师还要对全班同学负责。希望你能理解老师。
师生之间经常沟通,又可以相互理解,就建立了很牢固的关系,这就为以后的教育扫清了障碍。在这些方面,老师一定要采取主动行动,引领学生。比如,交流、沟通、理解,这些行为往往都是教师首先采取的,然后再影响到学生。
问:有了爱、沟通、理解,学生是不是就能听你的了呢?
答:
不是的。做到了以上几点,很多学生就搞定了,他们愿意听你的,信任你,跟着你走。但不是所有的学生。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我觉得教师除了这些,还要有点别的东西。
第一是原则。要让学生知道你的原则和风格。不管你是什么个性的人,你都要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老师是说话算数的,说到一定会做到。也就是说,别想着钻老师的空子,不要以为老师只是随便说说,不会当真的。你给学生定一个规矩,就一定要落实,不要让学生感觉到有机可乘。你用实例告诉学生,糊涂心思想都别想,不要试图挑战老师的底线。几次试探之后,学生就明白了,老师不是那么好忽悠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永远是这样:你只要让一寸,学生一定会进一尺。所以,在原则性问题上你只有寸步不让。注意,是原则性问题。什么是原则性问题呢?就是大家都约定好的事。
第二是义气。敢于为学生担当。当学生需要你帮助和保护的时候,你要挺身而出。你对学生讲义气,甚至为学生的错误买单,为学生受委屈,这些都会让学生觉得“欠了你什么”。对,要让学生觉得他欠着你的,他才会对你也讲义气。
第三是宽恕。我们一定不能小看“宽恕”在教育中的价值,永远不要把学生逼上绝路。适当地宽恕学生的错误,原谅他对你造成的伤害(他还是孩子),给他改正的机会,让他免于一定的处罚。这些都会在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其实最大的惩罚是心罚,良心的谴责,一种负疚,就是一种动力。你看,当我们宽恕了学生之后,就是一声叹气,也能让学生受到惩罚。
第四是敬畏。要让学生有点怕你。要让学生既喜欢你,又有些怕你。这种怕,不完全是害怕,而是一种敬畏。怕你什么?不是怕你发火,让他感到恐惧,也不是怕你惩罚他,自己吃苦,这些是最低级的怕。这种怕,更是一种担心,怕你失望,怕你伤心,怕对不起你,怕你不管他,怕他没有进步辜负了你对他的好意。这其实是一种责任心,一个人只有有所敬畏,才会遵守规则,才会有责任心。
师生之间的距离永远是一种平衡距离,不可太近,也不可太远。感觉疏远时,拉近一点;走得太近,远离一点。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占据绝对的主动,学生岂能不听你的?很多教师都为学生不听话而生气,需知很多情况下是我们做得不够好。真正做到以上的几点,我就不相信学生会不听我们的。
你看,那个学生被我罚的够惨的。两节课在自修教室里补笔记、补订正,不能完成就不能进班。他有反抗吗?不是他不敢,是他不会那样做。你只看到我罚他,没有看到,在他接受惩罚时,我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我连对自己儿子都没有花过这么多心思。第二句是我摸着他的脑袋,说:好孩子,坚持住,你一定会进步的。补好了快来和我说一声,我等着你。你说,他还好意思不补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