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德体会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家长应如何引导教育孩子家长学校就是以家长为主体,通过家庭教育来帮住孩子更好地成长和学习,要求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在家中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与选择。主张家长与孩子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团体,该团体要学会彼此倾听,共同学习,取长补短,让大家处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会、家庭同样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经常会听说5+2<0的现象,这并不是说家庭教育不好,而是家庭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很多误区。为了更好的整合这种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力量,也为了给家长以正确的引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进一步配合学校教育,让家长和学校形成有效合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了解家长的特点和关注的问题。因此,很多学校在家长中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如何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现在众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享受更好的照顾时,也承受着更多的压力。他们往往会遭受来自过度保护、过重压力、过高要求的打击,而其源头正是父母不正确、不科学的养育观念。一些父母喜欢把自己小时候的经验生搬硬套在儿女身上,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平添烦恼,有时还会影响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给他们日后的生活带来不利。教育孩子是家长的二次成长,只有家长自己先学会做人做事,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教育孩子才能不成问题,身教重于言教,并且我们家长应该明白,教育孩子是个需要学习的学问,而且也是家长的首要任务。心理学分析,只有不断地利用外界刺激加以强化,兴趣才能保持持久和稳定。要引导孩子多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从而发现问题,产生疑惑,萌发求知欲望。要适当满足孩子对读物的兴趣取向。为孩子订购图书、报刊时,要尽量采取指导、建议与商量结合的态度。要多鼓励孩子读书,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图书,从而逐步提高阅读的能力。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带孩子去书店,让他自己挑选自己喜爱的书,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外界环境条件是孩子读书的外因,父母的素质、住房的条件、家庭生活习惯、住地环境的氛围等诸多方面均是影响孩子读书的因素。父母应起表率作用,多读书多看报,不断更新和增长知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生活习惯要注意,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小天地,有明亮而柔和的光线,舒适的桌椅,实用的书柜,有这样一个适宜放松的环境,使孩子感受到读书是一种享受。当孩子对某读物产生兴趣时,要采取主动参与的态度,对孩子的读书活动给予关注。找机会和孩子谈论书中精彩的内容,让孩子讲他的感想,参与孩子讨论读后感。结合孩子在语文课学过的有关内容“借题发挥”。这样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使之坚持读书热情。当孩子读了书、增长了知识,产生了感想,提高了能力,获得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在阅读过程中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孩子从中体验到阅读的愉快从而产生再阅读的愿望,抓住时机,对孩子的良好阅读行为进行强化。此外,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关系一个民族的未来。如果在孩子的心理上自私、冷漠、孤僻、只讲索取不愿奉献占了上风,那势必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发展。我们家长要正确地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不要片面地只重视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这样会给孩子带来许多心理问题:敌对情绪、心理负担重、脾气古怪、不关心他人、自私自利等。因此,家长必须转变观念、实事求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置目标,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一个真正完整的人。 附家长教育孩子容易产生的误区(来自网络):误区1孩子必须听从父母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许多事情在父母尚未注意到的时候,孩子们早已了解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父母喋喋不休地要求孩子怎样做、怎么说,只会使孩子感到自己的爱好受到干涉,即使不说,心里也十分不满意。特别在孩子的看法与父母所说的大相径庭时,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已悄悄形成了。当父母在唠叨孩子并不喜欢的事情时,父母的话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让父母的威信贬值;另一种就是扩大双方的鸿沟,相互产生不信任感。误区2孩子应圆家长的梦让孩子圆自己的梦是不少家长的愿望,有这样的愿望当然不是坏事,但是必须考虑到,孩子虽然接受了你的遗传,但他不代表你,他只代表他自己,因此孩子将来做什么要根据他的个性与潜力来决定。另一方面,今天的生活背景与当年有很大的不同,孩子选择职业时还必须考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只有让孩子做好多种准备,他们才能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误区3孩子是生活的全部孩子是家长生活的全部——很多父母有这样的观念。在孩子面前抱着这样的心态,很快就会被聪明的孩子感觉到,久而久之会变成孩子制约父母的杀手锏,成为孩子任性、不服管教的根源。教育孩子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但不应该成为家庭生活的全部,父母在养育孩子之余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拥有一种相对独立的地位,对孩子、对父母都有好处。误区4爱孩子就要零距离许多父母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舍不得放开手;还有些家长喜欢什么都不回避孩子,甚至夫妻之间的感情表露、争吵等都让孩子亲身经历,还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对自己更有感情。其实距离产生美,家长完全用不着和孩子零距离,必要的放手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理能力,而且可以避免父母因为不慎而伤及孩子稚嫩的心。误区5家是无拘无束的家是休息的港湾,在家里就是要让孩子放松,不要加以限制——这种想法有它合理的部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订一些家规,让父母子女之间有章可循是完全必要的。对分配家务、零用钱、看电视、吃零食、外出娱乐等孩子容易过头的问题做些规定或要求,并坚持实行,对孩子的成长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误区6学习占据生活全部学习是孩子的主要任务,也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创造适当的条件,让孩子学得好一点是完全应该的。学习是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因此家长应该想方设法让孩子有一些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和空间。在紧张学习之余,让孩子做些其他事情不但可以减轻学习的压力,而且可以调节孩子的情绪。有时候做些功课外的事情,多接触社会,反而可以触类旁通,启迪智慧。误区7包办代替孩子的决定在有关孩子的决定时,不少家长喜欢包办代替。在吃、穿、用等方面,甚至在关系孩子学什么、选择志愿这些重大事情上家长都不习惯与孩子商量,而是越俎代庖,这种思想是不恰当的。有句俗话说,小时候不把他当作人,将来也成不了人。人做决定的能力也是慢慢成长的,如果我们老是不给孩子机会,他们可能永远不会自己做出决定。还需要强调的是,经常有机会自己做决定的孩子,对自己就比较有信心,而自信是做人、干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