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述评:批改学生作业不再打“×” 折射教育新理念
述评:批改学生作业不再打“×” 折射教育新理念重庆市江北区教委透露,近期将出台一份关于小学教师批改作业的相关要求,要求指出,小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再不能打“×”了。
江北区教委有关负责人透露,该举措实施后,小学老师们在批改作业时,错的地方一律改用约定符号指出。如果是语文作业,字词错误,在错字下画“—”,并在旁边打上“?”;如果是句子错了,在错句下画“—”,在下面打上“?”,并在错句旁提示怎样表述才是正确的。
批改作文也不再打分,而是用A、B、C、D四个等级代替,并且每个学生的作业都应附上老师的评语。此外,如果学生作业中错误太多,还可以申请老师不打等级分,也不写定性评价,等订正后再评分。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批改作业的办法是用“√”“×”来判对错。此间教育专家认为,传统做法过于简单,有些学生一见“×”,就觉得自己成绩差,“×”一多干脆不管了,这样易刺伤学生自信心,同时不利于指导学生认识及纠正错误。
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们对重庆江北区教委的这一改革都纷纷表示支持。一语文教师认为,这一做法表明现在的教育部门开始注重小学生的心理成长,是现今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还有一些老师表示,该举措可避免学生盲目追求分数的心理,有益于增强学
生自信心。
“每次看见作业本上“×”多了,写作业的时候就不来劲。现在改成“?”,我会去想为什么会做错,改正后可以再换回“√”,这多好!”一名小学生听说作业本上将见不到“×”了,非常高兴。
教育专家认为,小学阶段的教育重在个人习惯和素质的培养,作业本上不再出现“×”,对老师来说只是很简单的操作,但对学生来讲意义重大。
也有人说,这一变革有可能会弱化学生对错误的重视程度,现在的孩子们应该受一些“挫折教育”。但教育界人士认为,与孩子们感受到的这种细致的、人性化的关爱相比,没有“×”之后教育效果会更好。
作业本上不出现“×”,而代之以启发式的“?”,专家认为这一改革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从小的方面讲,这是一种超越对错判断的改变,在指出错误的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纠正错误;从大的方面说,这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教育,是中国目前一直努力倡导的启发式教育的具体表现,其所蕴涵的现代教育新理念是不容忽视的。
有点意思!我以后TRYIT 有点道理,会推广吗? 理论总是完美的,要等到一线的老师做了后才能真正知道效果如何吧! 说的有道理,学习啦!!1 谢谢分享!!!!!!!!!!!!! 向你学习!!!!!!!!!!!!! 向你学习,最近我们这里也在推广 向你学习,最近我们这里也在推广 我就是把错题画圈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