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振勋 发表于 2008-4-5 14:10:38

上好每一堂课

怎样上好一堂课”,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是老师们时时在思考,天天在研究的一个问题。我想根据前一段听课情况,针对课堂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与老师们做个交流。      一、有效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就是课前准备,包括对教材的分析研究,对学情的分析,教学策略的构思,课堂教学的设计,教案的编写等。
      1.研究教材。
   高中新课程已开始实施,为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并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树立新理念。
根据前段听课情况看,给我的感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把握《课程标准》不够到位,研究教材不深入,造成讲课浮在面上,有的课甚至是概念讲不清,道理说不明。研究教材主要研究什么?作为教师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应该不成问题,我们研究教材的着眼点是研究新知识与前后教材中的知识联系,挖掘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连接点”,发掘新知识、新技能的“生长点”,“教材熟”这是研究教材的“立脚点”,是上好课的前提。从全局上更好地把握和使用教材,这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论从哪方面组织教材,不论从什么角度组织教学,都能运用自如。
       2.研究学情。
   “备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这是老师们的共识。我要说的是,作为教师备课时要有设身处地的思考,这个知识在我当学生时是怎样学习的?在学习时遇到了那些困难?这样处理能使学生理解吗?怎样处理才能很好地解决它?尤其是新教师,这样做更能有的放矢。
       3.教学设计。
    (1)整体考虑。
   这节课分几个层次,层次清楚了,结构安排合理了,你才能站的高,你才能合理使用教材。
    (2)层次过渡。
   考虑各层次之间怎样过渡,怎样转换,使过渡自然,转换流畅,创设什么情景,更能使学生“乐学”“好学”“会学”。
    (3)主体落实。
考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安排,回答、质疑、讨论、小测反馈、归纳小结等环节一定要周密设计,给学生留出思维活动的时空。
   应注意的问题:要有团队精神,积极参与协作组的研讨,尤其是青年教师,初为人师,要主动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不要做井底之蛙。备课要字字推敲、句句斟酌,把基本功练好,避免课堂上的随意和盲目。教学设计搞得好,教学准备充分,你肯定上课就信心十足,精神倍增。课堂准备不足,你肯定心里发虚,越讲越没劲,整节课就会平淡无味。
      二、课堂教学的实施
   课堂教学中怎样克服水过地皮湿的现象,使《课程标准》真正在45分钟落实呢?教师要有效讲授,做好点拨,引领,强化。


    2.创设氛围。
   万事开头难,新课伊始,就要想方设法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心,在教学的第一时间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氛围,问题的设计不要追求高精尖,门槛要低,立意要高,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如我在讲《圆》这一章时,我是这样引入的:“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学生犯楞,有的说好骑,要设计成三角形的会怎么样?学生议论纷纷,继而大笑,有的说走不了。我说只要动力足够是可以走的,你想一想,这样的车你要骑上去,或坐上去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的反映可想而知。车轮之所以设计成圆形的,是因为圆具有其它图形不具有的特性“旋转不变性”。今天就研究圆的一些性质,这样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形成主动去寻求知识的心理驱动力。

       3.课堂教学。
    (1)概念讲清。
   定义、公式、定理要分析透,要点到位,不能含糊不清。如“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当给出正余弦的定义后,最后还应该给出一个直观的解释“为什么叫正弦?”勾股定理中的勾、股、弦,学生是清楚的。正弦即此角正对的那条直角边与弦的比。这样解释虽然不太科学,但很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层次清楚。
   讲解是教师的基本功,讲课要有板有眼。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讲课的风格也不同,如果你很内向,做不到激情满怀,语调生动感人,你可以做到讲起课来神情很专注,层次清楚,语言点点入地,同样能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如王肖兵老师的课。王肖兵老师《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讲得层次清楚,过程流畅,学科教学特点突出,王老师首先引用两位学者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评价来激励学生的思考,整节课结合投影说古论今,史论结合,娓娓道来,叙事清楚生动,脉络梳理的清晰,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寻求借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堂“时间跨度大,历史线索头绪多”很难讲的课,让王老师讲的头头是道,有理有节,体现了她对新课程的研究是下了很大功夫。
      4.学生参与。
   学生的活动时间、时机要把握好,要给学生创设充分的活动时空。能让学生观察的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给学生时间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非要代替只能是事倍功半。
      5.学法指导。
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一句话是“教会学生学习”。
    (1)学会听课
   要会学,首先要会听,上课时学生要听什么,我认为在黑板上写下这样几句话:是什么?为什么?怎样用?注意什么?让学生在听课时要听,今天的知识是什么?怎样来的?如何应用?应用时注意什么?每节如此,对学生大有帮助。
    (2)学会分析
   课改这么长时间了,有些老师仍然还不清楚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不明确自己的定位。要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切实落实学生的主题地位,课堂中教师要由学生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教师是知识与学生间的“红娘”你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之中,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这就产生了错位,你就不是“红娘”的角色了,而成了“第三者”。
   比如,关于例题,习题的教学,例题的设置无非是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能力为主要目的,通过对例题的讨论和解答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公式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总结规律,强调思想方法,在分析例题时,老师的功夫要下在二点上,〈1〉指导学生 如何下手分析〈2〉引导学生及时总结
   学生不会分析,这与学生不会审题有关,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怎样审题:一审粗知题意、二审逐字逐句、三审挖掘隐含、四审找出联系。 有规律的训练,学生就会把握解题的规律,从而增强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信心。
   (3)处理例题不要就题论题,(现在问题存在普遍)要及时反思。
   反思什么?反思:这道题涉及了那些知识和思想方法,解题策略是什么?各题之间有什么联系?规律性的东西是什么?有什么技巧?有什么困惑?怎样解决“会而不对,会而不全”的问题。及时反思,能起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作用。除了例习题及时反思外,课后小结也是非常必要的,尽量让学生梳理知识,通过梳理知识,达到再记忆,再提高。
      三、几点建议
      1.板书要规范。板书要设计,不可太随意,板书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效果,板书反映了教师的科学态度(衡水一老师讲的)。
      2.时间要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用多长时间,要有一个大概的安排,以随时调控教学进度,以免出现前松后紧,前紧后松或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情况,草草收场,不了了之。
      3.体现学科特色。该实验的要实验,该画图的要画图,该演示的要演示,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4.反馈要及时,手段要多样。及时反馈,把握学情,手段多样,激发情绪,保障落实。
   5.恰当运用媒体。
   6.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常言道:“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标准》是我们备课授课的标准,对照《标准》多实践就一定不会差。
       四、结束语
   老师们,每一节课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音符,写好生命乐章的每一个音符,是一个教师神圣而崇高的职责,上好生命中的每一节课,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工作者的座右铭。只要我们善于思考,用心去感悟,就一定会日益成熟起来。

玄振勋 发表于 2008-4-5 14:15:18

写了很长时间呢

小渔 发表于 2008-4-7 20:15:33

好学习
下次教研活动时借鉴一下
谢谢

yourisemeup 发表于 2008-4-8 23:41:53

呵呵,我们这正在学,新教师嘛,呵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好每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