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的A板块可否改成一个个的小故事?
我们区刚刚汇完课,评课时大家最大的分歧在于:A板块作为第一课时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成什么?是整体感知课文,还是处理文中重要的知识点。如果处理文中的重要知识点,那B,C部分教什么?如果定位在整体感知课文,英语课文,尤其是小学英语课文,就算到了高年级也只是几句日常用语加一段简短的背景介绍,让学生感知什么?同时,我也联想到去年所听到的一节课,那位老师是自编的教材,教学内容是公共标志。但他并没有采用牛津英语教材6A第一单元的内容,而是编了一个wet paint 的小故事,把所要教学的相关句型编入了小故事中。那节课上学生兴奋的表情,我至今记忆犹新。那天我们集体评课时,许多老师就建议将这个小故事替换下教材中的A部分内荣。由此,我不由得提出了这个大胆的想法:牛津英语的A板块可否改成一个个经典的,富含哲理的,有趣的小故事?这样,不仅同样能教给学生日常生活用语,而且那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一定也能提高学生阅读,背诵的兴趣。同时,那些富含哲理的小故事,还能教育学生。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好建议 :) 不过我觉得应该是补充, 以前我想到了, 不过A部分对话如果是个故事,难免语言点会非常多. 现在的A部分主要是由主要句型串的简单情景.... 我也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故事中叙述性的语言会增加,语言点也就会大量增加.但我觉得可以对那些原有的故事进行再创造,将其中部分的叙述性文字改编成对话.当然,这对编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而且,就算叙述性文字,如果我们只是把它们定位成感知,又有何不可呢?对以后学生的学习也会有帮助的. 好建议,不过操作起来可能会有点难度呢, 想了下,还是觉得放在专门的“故事课”中好 你们那有专门的"故事课"?有这么多时间吗?一个星期才四节英语课,有时间专门给学生听故事吗?那当然很好,可是时间上好象不太允许吧. 就觉得编者可能比较痛苦一点.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没什么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