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自身的领域来谈教育太肤浅了,大家说的好,这个话题太无聊了!! 感触多多啊.不知道说什么好?尽自己所能的教吧. 站着说话不腰疼啊!!!!!教师是良心工程,我想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是很负责任地从学生发展角度考虑的!不然没必要在这里讨论来讨论去了! 不管楼主出于什么样的动机来思考当前的英语教育,我都必须很诚恳的赞叹你的深度思考。你敢在一个专业论坛发这样的叫板帖,勇气可嘉。
对你的观点我只说两点(虽然我想说的很多,留点给其他人说):
一、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差异。
你所例举的某某专业教育是在受教育者有着足够的自身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实施开展的目的明确的专项学习。受教育者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有效的甚至可以说是高效的教学活动得以实现。
而基础教育之所以称之为基础,是因为百年树人从这里起步。
这个阶段的受教育者正处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发育初期。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学习是效率不能得到保证的关键问题。同时,基础学科全面铺开,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基础教育的特点(万事通)。
将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特点比较,不难发现这其中的巨大差异。
究其原因有三:1、受教育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起主导作用。当然前者强,后者弱甚至无。2、受教育者目标是否明确,源动力是否可控,能否在学习活动中起到定向作用。前者明确,可控,后者……3、教学课程的点与面关系处理。相较于专业教育的点,基础教育就是典型的面。简单的说,同样的力用在钢板和钢针(不计重力)上来刺激你的神经和肉体,哪一个更疼?这里就不用冗沉语素了吧。专业教育要的是“一招精”,而基础教育要求“事事通”。这是本质上区别。
基础教育就像一个参天大树的树根和主干,而专业教育充其量也只能是这棵树的其中一支侧枝,长得再秀美、挺拔也是长在主干之上的,也是时刻需要根部吸收的主干输送的营养的。所以,你在那里想当然的飘飘然的时候,是不是有点忘记了什么呢?(是本!)
二、语言是一种习得
习得指的是日常交际环境中通过自然的运用第一语言能力而逐步地、下意识地发展这种能力。
以母语教育为例,(不早了,明天继续) 我也说两点。第一,楼主所描述的自身经历我能理解,我们也是那样过来。但是,我想请你先去调查一下现在的学生,看看他们现在是否还会象你一样站在超市里不知道该怎么办?然后再来发贴。据所亲眼所见,五年前我们班的孩子们(当时他们是小学四年级)就敢见到外国人主动上去找他们聊天了,虽然当时他们还不会几个单词,只能简单的交流几句。第二点我想说的是,某某的东东我也见过不少,虽然听起来不错,但我亲眼所见,某某在我们这投资办的小学代表队参加市里的电视口语大赛,不但没能拿到一等奖,二等奖还排到了我们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后面。另外,参加市里的调研考试也没见他们考出多好的成绩,比他们强的学校还不止一所。 看了您的文字,颇多感触。作为一个处于当前教育体系之内的一线教师,我们在更多时候是被教学计划,教学文本,学校,家长,学生,成绩,牵着鼻子走的。所以,更多的激扬文字,创新实践是淹没在日复一日的批改,应试之中。也由衷感到,高手只在山外。因为,只要你隶属于当前的教育体系之内,你便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也在课堂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小小的创新,例如对四五年级学生进行”PHONCIS"教学,只是系统地进行了一点点方法渗透,学生的进步便让我欣喜若狂。所以,常常也学习一些所谓山外人的方法和观念,收获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