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与应试
英语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学科,有它的特定性,但最主要的还是其语言功能性。
首先作为一门语言,它的主要功能在于交流,而不是完全正确(意思表达清楚就行)
其次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正确,当然流利的表达也是其目的(但恰恰有的时候这两点是有冲突矛盾的)。而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应该大度地允许、宽容地看待学生的语言表达,但是对于学生试卷的正确答案我们却无法再次的宽容!两个字:无奈……
各位辛苦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同仁,你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 本帖最后由 shinezizi 于 2008-10-29 11:34 编辑 ] 帮兄弟顶
大环境如此,何必太执着?我一向认为做教师,问心无愧就行! 有时候想想,生活化的英语教学适合我们,或许应试化的教学更加适合英语这门学科!! 考试的内容应该有所变化,加强听力、阅读和写作是必然 把我知道的 教给他们 这是我唯一能做的
回复 4# 的帖子
那岂非越来越靠近高考?可悲。小学生,他们学习语言的乐趣就这么被越来越多的听说读写给湮灭了!于心不忍,于心又何忍? 在中国,教英语就是进入了应试化,没有办法,我们都知道英语学了是用来交流的,但是我们学英语不也是应试化过来的吗?好希望有一天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本帖最后由 lifang0128 于 2008-10-29 21:09 编辑 ] 我的理解是,应试和交流本身不是矛盾和对立的,在这个前提下去思考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应试与交流没有矛盾,但是会有时间、精力上的冲突,我们在尽力地寻找最佳的磨合点。这就是我们存在的分歧。 确实,应试与交流没有矛盾。问题在于我们怎么对待学生在这情况下所犯的错误。交流时确实是只要表达清楚就行,但是如果表达正确不是更好吗?就象宝宝刚刚学说话,他的意思也许已经能让每个人都听懂了,但是语法上存在问题,那时,人们不希望他能表达正确吗?当然希望,但是,当时的人们指责他了吗?没有,人们只是一遍遍地耐心纠正,宝宝不能一下改变过来也不灰心,纠正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表达正确了,上学了,宝宝学习语法了,考试需要他细心了,当然就更不会在交流中出错了。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问题在于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对孩子太苛刻了,总是要孩子一步到位,根本不考虑自然规律,所以才导致孩子厌学,然后恶性循环。
[ 本帖最后由 zhou2008 于 2008-11-2 00:16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