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rong2005 发表于 2005-9-10 16:24:00

以下是引用笑看风云在2005-9-6 8:39:26的发言:
笑看风云来报到了,还来得及吧,哈哈。。。。。。
当然不会。欢迎你的来到。
谢谢你的关注。

furong2005 发表于 2005-9-12 16:46:00

[原创]小学英语单复数的板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作为一个入门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看、听、说、玩、唱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并且通过学习一定量的词汇,接触一定量的日常交际用语,培养以听、说能力为主的初步交际能力,为初中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但,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就仅仅是这些吗?非也!


就拿我们现在所用的苏教版教材《牛津小学英语》来说,在3A 教材中就出现了名词单复数,而4B 教材中又出现了,且要求拼写。在这个时候,面对学生提出的:“为什么同样的东西老师教了两种读法?”这类问题,我怎能置之不理?看着三年级的学生,我可以不做任何语法性的解释,只要告诉他们:anapple表示 一个苹果;apples表示一些苹果。


可是同样的方法用在四年级却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们是要求会拼写这些单词的,那就要讲讲名词复数的构成规则。如果像对初中生那样讲解名词复数的构成规则,怕是没有一个学生愿意去听、能听得懂,所以我采用的是以下的方法:


1、               准备6张水果类单数实物图片,用句型:What’s this? / What’s that?来进行提问,某个学生在回答正确后,让他把图片贴上黑板并在图片的右边写出单词(给予指导)。


2、               准备6张水果类复数实物图片,用句型:What are these? / What are those?来进行提问,某个学生在回答正确后,让他把图片贴上黑板并在图片的左边写出单词(给予指导)。


3、               师生共同归纳名词单复数的构成规则: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原名词的后面直接加 n-s , 要求记住 peaches和mangoes这两个特殊的词。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看图片,说出单词,并上黑板写出单词,这样体现了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己学。





板书如下:   






















































这样板书是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己完成的,而且很直观,所以很快就能建立名词复数的概念,口头说得出,规则变容易了,学生就不会对语法规则感到陌生、困难了。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还说了一些词语在黑板上,让大家说说它们的复数是怎样的?pen ,book ,desk ,bike , student ,boy ,nurse , box ,bus 等,并且让学生先写下原单词,再去考虑它们的复数,最后大家一个一个说,说对的就为本组获得一枚 star ,说错的就由别的同学来纠正。如此一来,不仅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了,还做到了现时巩固,也增加了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再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2 16:56:03编辑过]

furong2005 发表于 2005-9-12 16:56:00

图片,我贴不上来啊。
板书就略了。^_^

furong2005 发表于 2005-9-29 19:22:00

以下是 我们学校另两位老师的 读于永正《教海漫记》有感
的文章。

furong2005 发表于 2005-9-29 19:23:00

“蹲下来看学生”随感

    看了于永正老师《教海漫记》中的《不妨换个做法和说法》、《蹲下来看学生》后,感受颇深,收益甚大。
    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也几十年了,虽然能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但在对学生的问题上,有时候仍然有急躁、恨铁不成钢、简单粗暴的态度。同样一件事,为什么于老师却把学生的缺点看成长处、与众不同,而我却把这件事看成是大错而特错呢?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个是蹲下来看学生,一个是站着看学生。蹲下来看学生,许多幼稚可笑的东西,便不会觉得幼稚可笑了;许多错得东西,便会觉得有合理的一面了。
    有一次作文小练笔的指导课前夕,我先让同学们以母亲河——大运河为内容,通过网络、书籍查找资料,然后到作文课上,同学们把自己收集的有关大运河的资料拿出来共享。在作文课上,同学们各抒己见,把大运河的历史作用、现代意义都说了个遍,有一大部分同学把大运河比喻成一条绿色的绸带,缠绕在扬州这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的腰上,语句很优美,意境很深远。正当我得意时,有个同学发言了,他说:“我不同意这些同学的意见,听爷爷奶奶说‘他们年少时,古运河还是一条绿色的丝带,蜿蜒盘旋伸向远方。’而如今的古运河,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她们身体上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红、黄、黑、白,一道道,一缕缕,不同的颜色把大运河污染成一条黑河、一条臭河,严重地影响了扬州这座古城的形象”。当时大家听了他的这番话,都有些猝不可防。因为从古到今,歌颂古运河的诗词文章屡见不鲜,而像他发表这样的议论还不多。当时,我的脸色也有点从得意到不愠。怎么下这个台阶呢?我用急促而严厉的声调对学生说:“平时老师怎么给你们讲的?写作文一定要选取健康有意义的东西,不要用这些消极阴黯的材料。”当我说完这些话以后,这个学生还是一脸的茫然,然后又接着说:“我们看到的古运河,的确是这样的,没有鱼虾在水里自由自在嬉戏,两岸的居民也不会在河里游泳和洗菜。运河上还漂浮着各种各样的垃圾,很远就能闻到臭味儿,还有诗一般的美景么?”听了他的话以后,我大声说:“下课我们到办公室再谈吧!”学生只好坐下了。当然最后在我所谓地“说服”下,学生的作文里没有他说的那些内容了。现在回想起这个教学片段,觉得自己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学生用他单纯的眼光去看世界、看周围的事物,他们看到的是一些真的东西,他们不会刻意去粉饰。而我们作为教师,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衡量,当然觉得他们的话是错的。这个教学环节应该这样设计:借学生这个话题,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还母亲河的绿色,在还母亲河的青春。学生是一块试金石,我们要保护他们善于用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是用一些大道理来强加给学生。
    平时,我对学生的说法和做法总觉得很诧异,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会这样做哩?不合乎逻辑,但是现在看了于老师的这几篇文章后,我想:我们老师也是从那个年龄过来的,同样的喜怒哀乐,同样的得意、不知天高地厚,同样的天真幼稚,为什么过了这么些年,把他们的感受忘了呢?我们孩提时代的自己,想过些什么,做过些什么?让孩提时代的自己和学生在一起,这样我们就要用一颗豁达宽容的心来理解孩子,用自己的耐心与冷静与孩子沟通,有用自己的诙谐与机智来接近孩子。
    和谐是大自然永恒的主题,也是人与人之间永恒的主题,更是教与学的永恒的主题。设想,如果我们每个教师和学生都能像鱼儿和水一样关系密切,教学活动便会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什么样的知识学不会呢?什么样的困难克服不了呢?

furong2005 发表于 2005-9-29 19:25:00





思索和实践是成功的双翼
人的认识和见解是与他的付出和成就成正比的。没有对某一事物的透彻的研究,没有在某一领域里取得一定成果,没有经过一番刻苦努力而掌握某一门技能,是断然不会有精辟入里的见解,不会有超凡脱俗的感悟的。
近日来,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就像细细地品着一杯浓浓的香茶。《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坦露。其中蕴含着理论的活力和人格的魅力。我开卷一读,竟不忍释手。书中每篇文章不长,内容平实,文笔流畅。读着这些给人启迪、激人上进的文字,我深深地认识到,特级教师们身上透露出来的知识力量,教育艺术魅力是无法用三言两语来形容的,他们对学生认识、思维、身心发展以及对教育等一系列规律的了解之广、钻研之深是不言而喻的,他们驾驭学生、处理教材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别具匠心,耳闻目睹的情景证实了他们对教育艺术娴熟于心,一句话,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于老师在他的《教海漫记》中这样说自己:“我是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一个肯思考、肯记、肯写的小学教师。”对呀,生活在于实践,学问在于积累,我们年轻老师急需立足于自己的课堂,勤实践、勤学习、勤思考,感悟我们的生活,改革、创新、不断积累、升华,突破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的一桶水变成一河水,变成源头活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大课堂,才能变教书匠为教育家。
    从他们的身上我真的感到知识就是力量!能力就是成功!当教师就要做个有学问的教师。从名师们的课中我看到,学生最幸运的不一定是有个外观宏伟的好学校,而要有个爱学生有现代先进教育理念的好教师!好老师的人格魅力与教育思想会影响学生一生。读了“再想想”,“第八次”这两篇文章,我就在想,这不就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目中有人”,真正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已有的知识与学习经验。真正地相信学生,恰如其分地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能学习的东西,让他自己学,学生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像名师那样,把教师的角色退到幕后,当个节目主持人,把学生推到舞台前去,戏让他们演,演好演坏关键是老师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时空,而不是让学生来迎合我们老师。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运用了大师的“微笑教学”。我班的一位同学学习的基础不是很好,每次见了我,都象老鼠见了猫一样,老是觉得自己犯了错误一样,不敢直面老师的目光。为了使他有所进步,我每次见了他总是向他微笑,打消他的顾虑,几天下来,这位同学见了我也不害怕了,也向我微笑了,也敢于主动与我交谈了,我就趁势与他谈谈心,勉励他好好学习。又过了几天,他的学习热情更大了,有一次在课堂上遇到不会的问题,竟说了要打求助热线,就主动来向我请教问题了。我见了心里十分高兴,这在以前是绝对不敢想象的,他敢来问如此高难度的问题,说明他真正对学习有了兴趣。我就因势利导,又给他出了道不太难的思考题,让他回去想想,第二天带给我看,谁料他竟然不肯回家了,一定要在学校里想出来再回家。看着他那孜孜不倦的神情,我从心里面感谢于老师,是他教会我“微笑教学”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于老师说他到五十岁才知道怎样教语文,“成名主要靠自己,靠超出别人十倍、百倍的付出。”名师们背后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思索和实践是成功的双翼,然而平平淡淡是一生、轰轰烈烈也是一生,十年磨一剑,我已到而立之年,相信再过十年、二十年,我的这把剑该磨得很锃亮了吧。
    从现在起,从今天的第一堂课起,教好每一个学生。扎实地学习,大胆地实践,深入地思考,记着老师的教诲,伴着学生的成长,自己也一同进步、成长、发展,让生命在课堂上、在与学生的心灵交流中闪光。

小糊涂神 发表于 2012-8-18 11:53:30

很是受益啊。{:1_30:}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 于永正《教海漫记》,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