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奕 发表于 2008-11-26 20:07:28

冬天不砍树

法国作家查尔斯•贝多有过这样一段轶事:在他九岁那年的冬天,他在爷爷那里过圣诞节。在他爷爷的农场里,一颗无花果树似乎已经死了,树皮有的已经剥落,树干也不再呈暗青色,而是完全枯黄了,稍碰一下,树枝“嘎巴”一声折断。于是贝多对爷爷说;“树早死了,把它砍了吧。”可爷爷不答应,爷爷说:“也许它的确是不行了,但是冬天过后,可能还会萌芽的。请记住,冬天里不要砍树。”果然,第二年春天,这棵看似已经死了的无花果树居然重萌新芽。到了夏天,整棵树看上去和其他树没有差别了。读完这则故事,我心里很受触动,一棵看似没有生机的树,在爷爷的期待中竟“死而复生”,创造了奇迹。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不也经常会碰到类似的学生吗?他们违反纪律,批评教育又不奏效;学习困难,停滞不前,经常给老师找麻烦……
周就是这样一位同学,没到我班前就听说了有关他的许多传闻:每次英语考试不超过40分,在很少有人不及格的三年级也是如此,学困生验收也从没及格过,不仅如此,语文、数学也都不及格,作业很少交,交了也都是错的,天天背书到老晚回家还是不会。来我班后,所有的传闻都印证了,无上进心,课堂表现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下课后也呆坐在座位上,无所事事。不过稍微感到欣慰的是,字写的还算端正,人也不是很调皮,对老师倒也挺有礼貌的,对,就从这儿着手吧,魏书生老师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我坚信:学困生也有要求进步的愿望,尽管他们有时表现出“刀枪不入”的外表形态,但这只是个假象,是一种保护自己的伪装色。因为追求成功是人的本能需要,所以,每个孩子都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也许,有时就因为我的一句激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充满爱意的抚摸,从此改变了一个落后的学生。
    一开始,我在晨会上说:“周同学每天放学回家时都会主动和老师说再见,可我们班好多同学都不能做到,在这方面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做个有礼貌的学生。”我笑了笑,他也羞涩地低下了头。那两个星期,他能坚持天天做作业。
可是过了一阵子,他又不做作业了,连续几天问他,他总说:“我掉在家里了。”一开始我也很恼火,觉得“朽木不可雕也”,用严厉的语言批评他,可是并没有效果。后来我进行了家访,首先取得了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孩子的父母其实对孩子也有很高的期望,只是不注意方式方法,加上他们的自己的文化水平也很低(他妈妈不识字),他们看到孩子的现状后又急又气,一个劲的说:“老师你严格地管教,不听话就骂他。”其实周同学这样的性格最忌讳的就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样会造成他破罐子破摔,他会觉得,多一次批评也无所谓,就是那么一回事。
我细细地分析了一下,从尊重他做起,从养成教育抓起。我先给他定了一些比较低的要求,像第一个星期只要完成作业就行,当然,这个作业要在学校完成;第二到第四个星期要求除了做完作业之外,还要背单词,其他同学一天背完他三天背完,第一次默写单词,20个单词他对了10个,我重重地表扬了他,继续鼓励他;还每周和他父母互通两次电话,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有问题的方面,都及时交流,了解情况。他的字写得很端正,就经常抓住这点表扬,对不良习惯反复抓,抓反复。
现在,周同学再也没出现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在记忆单词方面,他也从最初的强记变成了一部分的有意义记忆,一次英语小测验中,他的词组写了全对,我那个高兴的劲儿就别提了。在期末考试中,他考了52分,我很高兴,没有因为他不及格批评他,而是表扬他,希望他继续保持。看得出,他也很高兴。
这件事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它让我这平凡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让我的心每天充满希望。作为教师,我们要牢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你的棍棒之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耐心,耐心,再耐心些,冬天会过去,春天会到来,让我们永远不做“冬天里砍树”的傻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冬天不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