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崇宁路优质课展评听课随想
本帖最后由 洛尘 于 2010-3-31 22:21 编辑很久没出去听课了,总是在自己学校里或者自己区里搞点近亲聚会,有些沉郁, 终于等到一个难得的机会,要呼吸下新鲜空气是肯定的,出去听课其实也是自己精神上的休息,也是给自己暂时性的远离作业堆,能静下心思考的机会。
打的到崇宁路,由于是几个赛场同时进行很多课,所以想来想去还是挑了这样两节课,一节是6BU5的season的Part A, 另一节是最近研究潮流的焦点5BU4的EFG版块。两位老师的素质都很优秀,口语流利,驾驭课堂很不错(特别是第二节课的吴霞芳老师),尤其是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都准确的把握住了最新的研究脉搏,使所有听课的老师都能觉得不虚此行。
在这里我想说说第一堂课,6BU5的season的Part A,其实看上课题目我就知道该教师要上出什么样的课——最近一两年比较流行的语篇阅读课。可以说这位教师将阅读课的模式掌握地淋漓尽致,无论是层层深入地引导阅读还是恰到好处的阅读策略(也即所谓的learning tips)都让学生学得很有感觉,甚至很有成功感。应该说他们学校对阅读课教学也很有研究。
但是我在一旁却偏偏逐渐质疑起这种教学模式,我最大的疑惑是:这种模式真的符合小学生吗?记得08年在牛津小学英语论坛上淮阴的优质课赛课上,一节林丽的课让技惊四座,赞叹非常,因为一直没有缘分听过这样的课,也只能跟着瞎起哄,直到近一年后在网上终于看到了那节传说中的英语课,我边看边感叹,原来这节课是这样上的,后来结合学校的语篇教学,我给我学校的老师看了,但他们似乎有些不以为然,有的甚至说太难。在这里我想说点我的看法。
整体性的教学是对的,让学生在大语境里学习单词,结构,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的促进更为科学,对学生语言的真正习得是有效的,如果先学习零件,那这种学习方式只能是机械的,教学很容易陷入无休止的操练。在5A的教学上我就尝试着先A再BC的教学,尤其是U6,U7进行时的两个单元,对比以往,我发现学生先学了有真实语境的进行时结构,对这个时态更为理解,更能知道怎么运用;如果我先教BC,那我得牵强着去编一些不真实的情景来巩固单词,比如遮住身体局部,让学生猜Jim在干吗,末了又要去编一个大情境去巩固。先教A也体现着教学思想的不同,先对语法结构淡化处理,承认学生对此方面的学习有一个过程,先多输入,让学生在语境中不断感知这样的结构,再在BC的教学中逐渐聚焦性的学习。
那我的质疑是什么?
1 材料的选择,如果一篇语言材料,学生看不懂的地方有50%以上,你让学生去阅读什么?学生会有这个兴趣阅读吗?张教授的发言是不错,但是她也是承认在看小说中只是部分词汇看不懂,但整体不影响全文的理解。比如在这节课上(season),主题词汇基本都是新知识,如warm, sunny, rainy, windy等,非主题语言结构也很多I like....best,most of the time,countryside, because等等很多,少说也有20%的新语言知识吧,连主题词汇都是新的,学生还怎么看下去,当然课上学生是看懂了,但是不能把这个事情全部扔给预习去“负责”吧,有这个根据进行组织教学吗?我想不行,仔细思索,这课的教学内容是“专业性”的,BC内容不敲开是不方便学A的。在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5BU2生病单元,这课的新知识(如果把A做第一课时去算)大概占到70%,学生根本没办法阅读下去。在这里我们可以分析下我们书上的A部分,凡是是一件比较完整的事件性的文本,但所涉及的内容不过分“封闭”和“专业”,那是可以尝试的,比如5B中的U4,U7,有的A部分看上去更像是简单句型的堆砌例如5BU3, 5AU7,里面的语言和情节都是平行的,更适合类似专业四级里的scan,快速找出和辨认出信息。另外,在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故事性的语篇个人还是赞成分段处理的,我不觉得有些所谓的整体呈现有什么好,根据故事的意群,设计悬念,一段段呈现,不是很好吗?如果是主题性的段落,是可以的分层次学习,如通过动画问粗的问题,然后提出更细的问题听录音,或让学生在文中查阅细节还是可以的。
2 模式的演练成功不等于学生学习的成功,你把这个阅读教学设计雕琢的再完美,但终究只是让学生侧重于理解的方面(最多只是种教学模式之一吧),学生是理解这个单词的意思了,学生通过老师的设计是了解到这篇东西的脉络了。但是除了阅读以外,其他功能呢?比如学生有没有充分感受到这个交际性的语言对话(这个是dialogue不是passage),学生听的能力有没得到发展,学生说的能力有没有被忽略掉?学生有没有感受到一些新的语言点的生成过程。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阅读课是不是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学习语篇我觉得应该多元性的方式学习,可以在听中获取信息,可以在教师语言控制下偶尔性的查阅出文中的信息,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感受到新语言知识的生成的过程(Is it warm in March? What about April? I think May is warm, warmer than March and April, so in Spring it's warm most of the time) 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承接去学习(Now we know more about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what about winter, we know in Wuxi it's very cold, what about NewYork) 或许有人说太依赖教师了,但是我觉得小学生学习一门外语在没有外部环境的条件下本身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学设计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看到孩子一个个那么似乎有成就感的从头到尾都举起手去回答教师的那些搜查任务时,他们真的学到什么了吗?他们不过就是发现了些新词汇而已,而且语言的学习教师作用就应该很大,因为教师还承担着语言输入和语言引导学习的作用。
吴霞芳老师的一节课是相当不错的一节复习整合课,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是一个教学难点,更难的是如何设计更多的涉及到第三人的语言交际活动,包括肯定句和特殊疑问句,尤其是特殊疑问句的设计,是本单元的一个隐性的需要补充的语言知识点,比如Where does your father work? When does he get up?等w型疑问句,可喜的是看到吴老师老到的语言教学设计,在一开始表格式的朋友信息里,就设计好这些问答,让学生做足了充分的训练。在后面的E部分教学中,先是通过第一人称的段落里的信息学习,然后设计三单式的问题,再重新组织成三单型的语言段落,虽然不难想到,但是铺垫型的准备工作尤其做的充分,为后面学生的开口和运用极为顺畅。另外,由于是正规的开课,吴老师还注意到了版块与版块之间的过渡,例如语音版块u的四个词读后,又添了四个u的单词,Buck drumdusk (还有一个忘了),串了新的句子,原来是为了后面E部分教学做过渡(Buck每天黄昏敲鼓——一般现在时)。提个建议:这里我觉得教师可以做一点小的训练,给一批有u但是发音不一样的单词,让学生找出今天学到的音的单词,如果学生发现不是那也可以使学生在对比过程中感受到u的其他发音。另外,吴老师给定学生动词去找副词组词是不错,比如row well(我开始在想为什么会想到row,后来才知道是为了小诗做准备),但我觉得有的时候可以稍微发散点别的思维,比如复习了动副词组,可以问问Where can't we speak loudly? Can we speak loudly in the hospital?这样,对学生的语言运用也很有好处。当然,考虑到是借班上课,语言设计要求太高也容易出问题的,可以理解:) 3.25校赛课听课感想
每个单元的新授板快后面总有一些补充内容,这些补充的板块作用各不一样,有的是一个围绕本单元相关主题的身入性的对话,有的是一个用本单元的语言点编的一个小故事小笑话,有的是一个语言活动形式,有的是语音板块,这些板块的侧重点各不一样,但是都是一个单元的不可或缺的补充部分,因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必须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巩固的,而游戏,调查,延伸性的小语篇,简单的英语故事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前几个新授板块的所学。
EFG教学兼有复习,整合,提升的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始终考虑到这几个因素,既要复习,但也要快节奏的复习,体现出是一节复习课而不是新授课,又要注意前后知识的整合,这个整合甚至包括与该单元话题延伸相关的以往单元的学习,例如单数的What’s this? Do you like….? How much ….?,还要注意到一定的提升,提升则是比整合更高一层的提法,本质上还是一种灵活运用,使学生学过的东西得到更为有效的内化。
本次赛课所有的老师都能认真对待,对教材的钻研也花了很大的力气。应该说如何上好这一课型,很多老师可能都没有很多经验,但是从课上反映来看,有许多细节还是能够体现出教师的思考的。而这些细节也的确是上该类型的课需要注意的。
例如复习的时间安排,与新授课的轻重比例如何,在这点上每位老师都做的很好,没有喧宾夺主,要值得注意的是,复习虽然是一个小环节,但是也要讲究有序,例如水果单词该如何复习?例如say the words from the picture,shut out the part of the picture and guess(遮住一部分猜),touch and guess,Describe and guess,就应该按照认知思维的规律,另外,先认图说单词,教师的语言里说到描述类的形容词(Oh, watermelons are so big)也是给描述做好了铺垫。
环节之间要有过渡,但是不要过于刻意,不必为了引出学习语音th而在三只狗上大做文章,实际上,教师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否合理科学更为重要。比如语音教学是否充分,th单独读和在单词里对比单词读有没有到为,学生有没有体验到了th的发音不同,有没有让一些即使是班级里英语比较差的一批孩子感觉到了th的不同,许俊峰老师让学生把th分上不同的卡车这样的形式似乎更为醒目和有趣,俞新艳老师是通过听错误的单词读音(如把they的th读成了清辅音)让学生重新认识,也是一种手段,但是输入错误的读音也会使部分在此方面比较弱的学生对th的读音增添困惑。环节间的过渡要注意合理,例如颜欣老师在复习单词的结尾小环节描述单词,到让学生学会描述,再到小诗的呈现,就非常自然和有机感。
E部分的教学其实也是一个小型A部分的教学,同样需要有序的组织,例如有的老师是前面把生词these or those, the red ones处理完了再教A,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整个教的过程也要注意循序渐进,环节与环节之间符合科学。如先看动画,了解大致意思,然后听音跟读,再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再读,学生与学生表演,也有的老师是让学生看完了再听,但不管如何要将这几个步骤做到有序,符合学生的语言思维过程。
链接http://www.ncqym.com/ReadNews.asp?NewsId=1250 我真的很欣赏落尘老师~反思是一个老师进步的必要条件,不盲从别人,有自己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谢谢丁老师的反思,我希望看到有争论的观点,我校焦老师的课我是看着一次次上下来的。 分析很深入。。。。。。 例如语音版块u的四个词读后,又添了四个u的单词,Buck drumdusk (还有一个忘了),串了新的句子…… 阿拉丁,帮你补充一下,还有一个是shut,呵呵! “教学设计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看到孩子一个个那么似乎有成就感的从头到尾都举起手去回答教师的那些搜查任务时,他们真的学到什么了吗?他们不过就是发现了些新词汇而已。”
阅读教学本身就有精读和泛读之分,而泛读就是要提高学生根据问题捕捉信息的能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你所指的搜索任务就体现了这一点啊,然后在搜索的同时又解决了新单词,这样一举两得的教学设计不是很好嘛?
如果不是这样,楼主还有什么更好的提议吗?我洗耳恭听! 洛尘老师太谦虚了,这哪是随想啊,简直太精辟了! “教学设计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看到孩子一个个那么似乎有成就感的从头到尾都举起手去回答教师的那些 ...
mmmotsy 发表于 2010-4-1 13:27 http://www.njzxxyy.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并非批判这节课你好好看看我想表达什么意思
模式的演练成功不等于学生学习的成功,你把这个阅读教学设计雕琢的再完美,但终究只是让学生侧重于理解的方面(最多只是种教学模式之一吧),学生是理解这个单词的意思了,学生通过老师的设计是了解到这篇东西的脉络了。但是除了阅读以外,其他功能呢 l洛尘老师真的不错的啊!说得很精辟的。有思想,有理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