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中的鱼 发表于 2005-3-5 20:58:00

你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作为老师,你公正么?

向往中的鱼 发表于 2005-3-5 21:00:00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知道么?你自己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你知道么?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了解一下自己吧!欢迎你们的到来!

风中的童话 发表于 2005-3-6 19:41:00

刚采访了我们这里的两个小孩,答案如下:
1、喜欢和自己性格差不多的老师:活泼、开朗。是我们的“大朋友”。
2、喜欢博学多才的老师,就像“智慧老人”,会讲好多课外的知识。
3、喜欢作业布置少而精的老师。可以有玩的时间。
4、喜欢温柔的老师,不会因为作业完成不好而大发雷霆,要有耐心。

蓝色眼睛 发表于 2005-3-6 20:39:00

推荐大家读一读: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
记者 李建平2004-11-03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这是一个大众话题。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百姓和社会舆论都对教师表达了种种希望,教师们自身也在进行反思。然而,却很少有人关心少年儿童——我们教育工作的服务对象,他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教师。事实上,教师职业因他们而存在,教师职业因他们而崇高。那么,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究竟是什么样的?让我们来倾听儿童的心声。
  教室的四周挂满了儿童画,天真的孩子们指着自己的一幅幅图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场的教师们满含热泪,一边听、一边记,一边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这种崭新的培训方式,这种跟孩子间心与心的交流,对教师来说还是头一次。
  前不久,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班主任》杂志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儿童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征画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3000名同学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是儿童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是儿童情感的自然抒发。儿童渴望什么样的教育?儿童喜欢什么样的老师?3000幅儿童画把他们内心的梦想表现得淋漓尽致,3000幅儿童画是对师德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检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这些儿童画面前都不会保持沉默。为了让更多的老师了解孩子的心声,北京市教科院将这些征文征画作为教师培训的极好教材,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多次教师培训,引起强烈的反响。

  孩子渴望什么样的教育

  这一幅幅稚嫩的儿童画和征文,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看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学生瑞的话:
  我喜欢老师的8个理由:
1.我们班设立了图书角,每个同学带2本课外书,沈老师却带来了6本,大家都爱看。      2.春游时,我把食品弄丢了,沈老师送给我一袋面包、两瓶酸奶,其实她自己带得也不多。
3.上次语文考试,我只得了85分,很伤心,沈老师借给我5分,让我下次考试还给她。
4.沈老师买了一个漂亮的转笔机摆在教室的书橱里,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忘记削铅笔了。
5.上星期,我不小心打碎了沈老师的红墨水瓶,同学们都怪我。我哭了,沈老师知道后,没 有批评我,反而安慰我。
6.沈老师每天和我们一起背古诗。古诗文擂台赛时,她得了第一名。
7.生水痘了,我一个人在家,很孤单。 沈老师带了水果来看我,还给我补课。
8.大扫除时,沈老师不让我们擦天窗,她怕我们摔着,自己擦了所有的天窗,累得满头大汗。
  看了孩子写的话,沈虹霞老师激动地说,这是怎样的一份情愫呢?我再也抑制不住泪水潸然,早已淡忘的小事,孩子却记得如此清晰,我该如何守住那份喜欢,那份源自内心的真诚呢?

  江苏省赣榆县城西镇第二小学孙运芳写出了好老师的十条标准:

 1.老师不能偏向女孩子。
 2.下课铃一响,就让我们出去玩。
 3.春游上哪去先问问学生。
 4.学生犯了错请家长,学生干了好事也应该跟家长说一说。
5.能跟学生聊天。
 6.老师要知道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7.老师应当注意自己的外表。
 8.老师应当控制自己的情绪。
 9.学生参加各种比赛,老师应该在场鼓励加油。
 10.课间十分钟应该看看学生爱玩什么。

  内蒙古一位学生阐述了他喜欢老师的理由:“我们老师讲课声音抑扬顿挫,准确、生动、深刻,情感真实动人,好像这些事她都亲自经历过一样,我们都喜欢听她的课。”

  兰州市万里小学四年级李欣彦同学这样表达她对教师的渴望:“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应当是一位知识渊博而又有心胸的人。我不注重她的衣着是否华丽、精美,更不注重她的长相是否漂亮,只希望她能认真讲课,一丝不苟地对学生们负责。”

  浙江省上虞市梁湖镇江山小学李箐同学很喜欢他的老师,“她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后进同学不讽刺、不挖苦、不放弃。”

  江苏省铜山县张家集中心小学黄天同学开心地写道,“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会把一个人的错误讲成笑话,我们觉得您很幽默。”“希望您能成为我们的大朋友,除了上课,还能和您说一说我们的苦恼,而且您还能给我们保密。”

  当然,在这些画和征文中,不仅仅有对教师的赞美,也有对教师的批评。在另一组征文里,同学们讲述了他们的亲身体验,委婉地表达了对教师的不满。
  “老师总拿好学生作参照:你看看人家某某同学考得多好。”
  “老师总是当着同学的面批评我们,其实,完全可以私下辅导我们一下。”
  “你就是死猫扶不上树。”“有的学生上课打瞌睡,教师用粉笔头不客气地打过去。”
  “一次下课了,班长喊起立,几个学生不起立,老师很生气,让我们重新起立,还有几个同学不起立,结果,我们被罚坐了两个小时。放学后,我们把没有起立的同学揍了一顿。”

  同学们的话语使老师们惭愧极了,他们看到了自己人文素养的缺失,深深为自己不经意间给同学们造成的心理伤害而愧疚。他们深切地体会到,儿童渴望老师维护他们的自尊,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他们自我表达的自由。对学生公平对待、充满爱心和友善的老师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的好老师。

  和大量感人至深的征文相比,儿童用自己心灵画出的画更是催人泪下。有一位13岁的聋哑女孩画了一幅《老师教我学说话》。一位耐心慈爱的教师认真地用自己的口型示范发音,女孩则努着小嘴努力地模仿,画面是那样地真切自然;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女孩用一只纤细的小手轻轻地抚摸着老师的喉结——她正在感受老师发音的震颤。这情景不禁让人感慨“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在一幅老师和学生做游戏的画下面,学生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她和我们一起玩,一起学习,她把自己也当成了一名同学”。山东省博兴县第一小学贾乐成同学的画简直就是活脱脱的儿童课程观,画中的教师左手托着知识,右手托着天平,一男一女两个同学端坐在天平的两端,老师的身旁还放着计算机、竖笛、地球仪、篮球等儿童心仪的物品。不仅如此,老师的胸前还画着一片湛蓝的海,象征着博大宽广的胸怀,他绽开的笑脸上被别出心裁地画上了一只眼睛,仿佛是灿烂的太阳。

  学生的画和文章,让老师们大吃一惊:“根本没想到学生会有那么多的想法。”

  从学生的眼中看自己,在教师们看来是教育生涯中令人称奇的事,他们在心灵震撼之余开始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许多老师感慨道:这些拙朴却又真切的图画和文字,带给我们以强烈的冲击。没有想到孩子们的思维竟然会这么活跃、这么深刻、这么富有创造性。一位教师看过这些画和文章后说,“我原来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但是和孩子们的要求一比,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大距离!”
孩子们的话使教师们震惊了,他们说,过去我们总说是“为了学生好”,因此有时不注意方法,甚至简单粗暴,而学生特别在意教师的方式方法。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应当是心与心的接触,心与心的沟通,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特别要关注细节,因为细节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久远的、深刻的,学校每天的生活就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因此,我们应当关注细节,研究细节,让学生在细节中感受教育的魅力。学生在这无数个细节中成长,有时也是在一个个细节中受到压抑、打击。

  孩子们的发言让人感到心里热乎乎的。来自北京市宣武区的教师说,孩子们用自己的画笔,表达了他们期盼好老师的心声,描绘出他们憧憬好学校的意愿。看了这些画之后,真想流泪,它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教师应当发自内心地爱每一个孩子。

  安徽的一位教师说:“学生一次没考好,我们就另眼相待,几次考不好,我们就将他定格为差生。学生的画让我们看到了自身人文素养的缺失,学生不仅需要老师给他们以知识,还需要给他们以人文关怀,需要平等、尊重、信任、理解,特别需要情感上的包容、关怀,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这些画表达了儿童最响亮的声音:好老师带给儿童的不仅仅是教科书规定的知识与技能。其实,儿童更看重的是老师对他们的真诚关爱以及由此而获得的情感体验、发展的经历。”

  对此,教师们深有感触地说,教师要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必须让孩子喜欢自己,他们喜欢有丰富阅历和广博知识的教师,这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来自安徽的一位校长说,我们感谢孩子,他们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虽然我们每天接触孩子、面对孩子,但并不真正了解孩子,这些画帮助我们真正走近孩子,了解孩子,重新审视教育的问题。这些画面令人深思,我们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毋庸置疑是想给孩子营造发展的空间,但需要我们反思的是,当我们做这一切的时候,是不是以儿童的视角、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尊重学生?

  一些教育专家也发表了同样的看法。他们说,这些画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教育要满足儿童的需求,那么,儿童的需求是什么呢?其实老师有时并不了解,而是凭经验,凭想当然。每一个学生就像是一个世界,儿童作为活生生的人都有需要尊重、接纳的内心要求。要做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地体察儿童的内心需求,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教师的专业修养离不开“儿童教育观”,即把儿童的视角和情感需求纳入教育过程,以儿童愉悦的学习方式设计和组织教学。

  以儿童的视角思考教育问题

  对于这项活动的意义,多年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和专家阐述了他们的看法。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提出,希望这些直观、拙朴而真切的图画和文字,引发广大教师积极的反思,带给广大教师深刻有益的启迪,帮助广大教师塑造新的形象,以宽广的胸怀关爱学生,以高尚的人格熏陶学生,以渊博的知识丰富学生,以文明的举止引导学生,以现代教师的风采感染学生。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铁道认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漠视儿童的感受,总是“应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却很少考虑儿童的感受、体验和需要。过去,我们谈论教育、谈论教师,都是由教育专家谈、上级领导谈、教育科研人员谈或者教师自己谈,唯独没有儿童的声音。好像孩子说不出什么,因而没有必要让他们谈。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常常把学生假设成没有情感需求的知识容器,给什么,他就接受什么,不需要选择,也没有能力倾诉,他们只要被动地接受、服从就行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儿童并没有发言权,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许多时候,我们强调满足儿童的需求,可我们并不了解儿童,儿童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学校,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被我们严重地忽略了。

  清华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史静寰谈了自己的看法:平时,在学校里,一些教师工作能力强,所带班级成绩好,被评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而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并不是这样的。我们自己认为的好老师,与学生期待的好老师有时是不一致的。其实,对于教师的许多做法,学生都有他自己的想法,比如,“对于基础知识,老师总要求我们在课下掌握,而课下又发给我们大量练习题,我们哪有那么多的课下?”“做的题不少,就是没有看书的时间,没有想的时间,全是机器般地做题,不去思考,下次做题仍不会。”

  史静寰老师举例说,某地有一所小学和初中混合校,领导认为难管理,比如做操,混在一起,太乱,不整齐;老师也认为小学、初中混在一起不好,秩序乱,不好管理。

  而史老师问:发生过冲突吗?他们回答:“没有。初中生知道照顾小学生。”“我们学校条件好,其他学校都是小学和初中分开的,我们一起讨论教学、备课,很开眼。还去初中听课,感觉很有收获,这几年听得少了,教师不能自己听初中的课,希望学校组织,这样有助于小、初过渡。”

  课间操后,与一群二年级的小学生交谈:
  问:你们喜欢这所学校吗?答:喜欢,我姐姐也在这所学校,上初中。
  问:你姐姐也喜欢这所学校吗?答:喜欢,我还没上学,她就和我说起过。
  另一学生说:我见过她姐姐,还和她姐姐说过话呢。史老师说,可见,这种小学、初中的混合校,学生很喜欢。

  通常,我们习惯于从成人的视角安排、实施教与学活动,而漠视了学生的需求。福建东山县后林小学李育生老师讲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一次到一所学校听课,被那精美的“教学长廊”所吸引,信步走过去,这个教学长廊比我还高。“这么高,孩子看得见吗?”我请来一位学生,让他也看看,只见他仰起头,很费力地看着。我问他觉得怎么样,他告诉我看不清楚。孩子的一席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的布置是要给孩子看的,可他们却看不到。而到另一所以美术教育闻名的学校参观时发现,在该校的走廊和教室的墙上,到处挂着世界名画和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然而与其他学校迥然相异的是,这些画都挂得很低,有些居然低到成人腰部的位置。校长解释说:“对于大人来讲,是吃力些,但对于儿童而言,却正好呀。”这就是一种育人的理念,它企求一种深切的慰贴,那就是站在儿童的高度,与学生的眼光平等地对视,平等地交流。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季平举例说,有一次,她去一所学校,发现学校建得很美,常常有外人来参观学习。然而,就是这样一所美丽的学校,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怎样的呢?请听听学生怎么说。她问学生:“你喜欢这所学校吗?”
  “不喜欢。”学生回答。“为什么?”季平接着问。“没地方玩。”“教室太拥挤,东西没地方放。”“上厕所要走很远的路。”学生的回答令人深思——我们该如何满足儿童的需要?我们该如何以儿童的视角审视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

  3000幅儿童画带给人们的思考是深刻的,长久的。作为教师、作为学校、作为社会,对于我们的孩子究竟了解多少?儿童是教育事业的服务对象,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学习体验的满足程度,是判断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评价教师专业素质的根本尺度。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不仅要提供科学的知识,应用的技能,还应以人文关怀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儿童作为活生生的人,都有被尊重、接纳的内心需求,所以,教师要体察儿童的情感需要,实施适合他们需求的教学,教师的专业化应兼具科学和人文的品质。

【新闻背景】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国际儿童书画大赛,邀请8 ̄12岁的在校生,凭他们的自然感受,用文字或图画的方式回答“怎样才是一位好教师?”此次活动共收到来自50个国家的500多名儿童用自己的童心完成的作品。一幅幅充满童真的图画,一句句洋溢爱心的话语,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说尽了孩子们内心蕴藏的对好老师的热切期盼,展现了他们渴望老师关爱的内心世界。来自墨西哥的11岁的扎依拉小朋友,借用珍贵如油的春雨撒向干裂荒漠的画面,赞誉老师对于学生就如同滋养土地的雨水。新西兰的9岁的小罗丝满怀希冀地对老师说:“你待人和善友好,充满信任。你应当倾听我们的心里话,了解我们每个人,千万不要发脾气、不理睬我们。”来自葡萄牙只有10岁的小朋友卡特丽娜写道:“一个好教师不仅是上课,更为重要的是,她带给我们新的思想,帮我们明白很多事情,她能使教室成为乐园,而不是监狱。”这些画深深地触动了我国的教育研究工作者。据北京教科院副院长张铁道介绍,一年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班主任》杂志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儿童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征画活动,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活动,他们收到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3000多名同学的作品。这些画寄托着儿童发自内心深处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对于好老师的渴望。每一幅画,都是孩子心灵的呐喊与呼唤,稚嫩的笔触表达了他们期盼好老师、感谢好老师的心声。在这些画面前,我们触摸到了孩子幼小心灵深处的东西,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为之震颤。正因如此,这些来自于服务对象的直接反馈,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最好的素材。------摘自中国教育报

向往中的鱼 发表于 2005-3-6 20:55:00

我一直觉得,做一个让六年级学生喜欢的老师,最难!相对低年级或中年级,学生没有太强烈的要求,而六年级学生的喜好很明显的挂在脸上

向往中的鱼 发表于 2005-3-6 20:57:00

我欣赏那些能做换位思考的人。同样,能和学生换位思考的老师,一定会受学生喜欢的!!但尽管我知道,有时却很难做到

gwendolyn 发表于 2005-3-7 23:33:00

只要有爱心与冲满了童心,学生没有不喜欢的道理吧?

向往中的鱼 发表于 2005-3-8 19:53:00

以下是引用gwendolyn在2005-3-7 23:33:00的发言:
只要有爱心与冲满了童心,学生没有不喜欢的道理吧?
那你认为你自己有么?爱心和童心?
我好像缺乏点童心!!

xiaolu 发表于 2005-3-8 21:04:00


以下是引用gwendolyn在2005-3-7 23:33:00的发言:
只要有爱心与冲满了童心,学生没有不喜欢的道理吧?那你认为你自己有么?爱心和童心?
我好像缺乏点童心!!当面对那些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时,好象“童心”起不了什么作用。你们认为呢?

向往中的鱼 发表于 2005-3-8 21:14:00

的确,有时看到那些成绩差的学生,真是没好心情,哪还有童心阿!但我一直都知道老师不应该这样对待学生,特别是差生,怎样才能做的更好呢?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你是一个怎样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