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童话 发表于 2011-4-29 07:12:37

教育随笔:教师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之路(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七章指出,教师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教师要想指导学生健康成长,自身必然也要进行健康的专业发展和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以来,教学反思越来越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坚持写教育随笔。肖川教授说:“教育随笔的写作,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渐成气候,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我自己坚持写了5年,从一个感觉教学乏味无聊的盲目实践者,到逐渐成长为一名热心探究教学规律的研究者,这个变化的过程,主要归因于我坚持写教育随笔。
  一、写教育随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途径
  参加工作的前八年,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当然也就不会自主进行教学反思。那八年,虽然我一直都按照“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去做,但对我来说,教学的日子也就是消磨时间的过程,枯燥而又乏味。
  05年偶然的一次机会,我认识了“教育在线论坛”,并尝试写网络日记。一开始我就要求自己每天写500字以上,虽然感觉很艰难,但还是一直努力坚持写下去。渐渐地,教学生活在我的眼里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为了每天都能有话题可写,我对自己的教学越来越关注,对教学研究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五年下来,我虽然不是每天都写,但也积累了100多万字的日记。这期间,我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30多篇教育随笔和论文,在周边地区也算小有名气了。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朱永新教授甚至还打赌说,如果教师坚持天天写教育随笔,坚持写10年还不能成为名师的,他愿意赔偿100万元。其实,这就是教育专家给普通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明的方向,达到目标的距离也不是很遥远。
  根据自己坚持写教育随笔的经历,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要想获得专业发展与成长,必须要进行教学研究,而最简单的研究方式就是坚持写教育随笔。只要在这条幸福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就一定能获得让别人惊喜的成就。
  二、写教育随笔是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
  不少教师表示,他们也很想写教育随笔,可就是不知该写些什么,不知该从何处入手。实际上,教师写教育随笔,一开始就大谈特谈教育教学是不现实的,毕竟受到文字表达能力的限制,再加上对教育的研究和感悟还很肤浅,可供谈论的话题还不多,如果仅仅从教学这个角度来谈,很快就会写不下去的。
  我一开始写的时候,随笔的内容并不都是和教育教学挂上钩的,只要是生活中的故事和情节,都可以写。比如,可以写自己的家庭生活,朋友交往,旅游购物,等等,也就是说,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为的是有话可说,为的是锻炼文字的表达能力,为的是养成写的习惯。
  当然,为了能坚持写下来,最好给自己制定强迫性的任务。我给自己规定无论晚上有多累或多忙,一定要抽出时间完成当天的日记。我甚至在放秋忙假期间,晚上帮家里人做完农活后,执拗地不顾父母的劝阻,带着一身疲惫和饥饿,骑着自行车去15里外的学校的宿舍上网写日记。后来我才明白,当时的那种疯狂迷恋写网络日记的魔力来自论坛上热心写教育随笔的网友的关注和鼓励,他们给了我无限的动力和激情。经过这样的坚持,写的习惯就养成了,要是有几天不写,心里总是觉得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做。只有写完了日记,心里才能安稳,晚上睡觉才睡得香。
  虽然什么话题都可以成为我们写的内容,但由于职业的习惯,我们写着写着就会不由自主地涉及到教育教学生活上了。一旦养成了写的职业习惯,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教学生活有那么多可写的资源,也就不会为没什么话题写而发愁了,教学的生活在我们的眼里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三、写教育随笔是促进阅读的有效手段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但教师不读书的现象是很严重的,以前我也是如此,而且总会为自己的不读书编排出好多理由来。即使有点空闲的时间,宁愿用来看电视也不愿捧起书本。一本书放在床头,常常几个月也翻不完。
  每所学校都有图书室,里面有不少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但好多教育专著都是静静地立在书架上,很少有老师愿意去碰它们一下。如果老师没有研究的意识和行动,没有写教育随笔的习惯,他们是不愿意去看也看不懂教育专著的。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我一篇文章也没写过,自然也就从来没读过教育专著,甚至一看到教育专著的书名就头疼,更别说认真读下去了。开始坚持写教育随笔之后,我常常为没有可写的话题而发愁,为不知如何把教学情节表达出来而苦恼,为自己所写的肤浅的文字而难过。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明白自己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狭窄,进行大量的阅读成了我迫切的内在需要。我不但主动去图书室借阅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每次外出学习,总要去书店逛一下,买上几本。
  我现在的藏书有一千多册,每天下班后常常钻进书房读上几个小时。床头随时放上几本书,睡觉前翻看几页才能睡着。读书和写随笔成了我生活中最大的享受。我想,我从不愿意看、看不懂到主动购买和阅读教育书籍,这个变化就是因为我坚持写教育随笔。通过写,打开了我僵化的思维;通过写,我才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从而激发了阅读的渴望和激情;通过写,我才知道发表文章并不那么难,只要坚持读,坚持写,普通的教师的文章也能经常见诸报刊。
  四、写教育随笔是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需要
  与其他行业相比,职业倦怠在教师这个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一听到上课的铃声响了,心就发慌,就打哆嗦,腿就像绑了几十斤重的铅,几乎都是机械般地走向教室,然后在下课铃响了后逃一样地出了教室。这样的教师,还能有教学激情吗?他还能享受教学生活吗?这个时候,自我进行心理调节就非常必要了。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的自我对话的方式比其他任何一种因素更能促进人的心理调节。自我对话的方式有很多,我更喜欢通过写来和自己进行交流与倾诉。一直喜欢史铁生的那句话,“人需要写作与人需要爱情是一回事。”摄影记者用镜头去感悟别人的生存状态,教师需要用文字去感知自己的生存状态。
  似乎永远都有发不完的牢骚,无法面对的困惑,难以释怀的无奈,令人怅然的沮丧,藏于心间的失落。如果这些烦恼长时间淤积于心里,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倾诉,那就会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身心健康。要是能静下心来去思考,去记录生活所经历过的痕迹,去品味它特有的味道,通过写与自己对话与生活对话,把生活中的感受诉诸笔端来发泄内心的情绪,我们常常就会有一种释然的感觉,使心境更趋向平和,在“严谨笃学”的同时“淡泊名利”,从而不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浊化。
  俄罗斯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一个人的健康15%取决于医学和药物,85%取决于人的生活方式。教师如果把教学研究当作自己喜欢的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坚持记录、分析和研究自己所经历过的教学生活,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就能够快速地获得专业发展和成长,就能有效地解决在工作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不平衡,就能在繁忙的教学生活中寻到快乐、幸福、愉悦和满足。教师学会了健康生活,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一定能成长为一名“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育随笔:教师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之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