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我看到田边一片白色的花,形似百合,却开得比百合还要繁盛,姿态非常优美,我当场就被那雄浑的美震慑了。 “这是什么花?”我拉住田边的农夫问道。 “这是空心菜呀!”农夫说。 原来空心菜可以开出这么美的花,真是做梦也没想到。我问农夫说:“可是我也种过空心菜,怎么没有开过花呢?” 他说:“一般人种空心菜,都是还没开花就摘来吃,怎么会看到花呢?我这些是为了做种,才流到开花的呀!” 在生活中,空心菜是“菜”成不了花,主要是生活的需要。在教育中,一些儿童处在“花的基因,菜的命运”的尴尬境地,难以正常开花就被包办代替或任意缩短花期的现象随时可见。 有一位老师教学“圆周长的计算”,教师先分别用硬纸板、软布等让学生去测量圆的周长,学生都能用绕绳、折叠等方法顺利得到圆的周长,然后,教师甩动小球形成一个圆的轨迹,让学生说现在还能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当许多学生都认为不能用测量的方法时,有一个学生嚷道:“可以量出半径。”老师马上说:“这个等下再说,现在先说,你能量出圆的周长吗?”学生无言以对,只能默默坐下。接着老师让学生猜猜这个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这个学生的想法才有了出头之日。 1、催生花开 由此可见,教师受着教案的限制,对学生的先行一步毫无防备,只得委屈孩子重新回到起点,与教师齐步走。其实,老师若能在此处顺坡下驴,等一等,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相信课堂会更精彩,师生会有更大的收获。可以这样引导: 师: “咦!量出半径?量出半径与量出周长有关系吗?” 这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学生的直觉,一种是前认知让他已经知道了结果。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教师都应该洞察到其教育价值,留出时间让他自由表述想法,让他的想法开花、生长。如果是前者,可以按原设计推进,如果是后者,可以说师:呀!不简单呢!你已经知道半径与周长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了。同学们,他说得对不对呢?让我们想一种方法来证明吧。 2 、等待花开 课堂提问行为研究专家玛丽布蒂若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还不到1秒,但也有一些教师平均在3秒以上,她比较了这两种类型对学生反应的影响,发现等待时间在3秒以上的情况下,将产生出更富有思考的回答,还有如下意想不到的好处。 ⑴学生回答问题的长度增加了400%--800%; ⑵学生主动且正确回答的数量增加了; ⑶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 ⑷学生会更主动地、自发地提出问题; ⑸较差的学生比以前贡献得更多; ⑹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回答; ⑺纪律问题减少了。 其实,知识的获得经常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如此,“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的回答:等待它啼!每个孩子正如一朵朵含苞的花,一定有他绽放的季节,我们需要等待他们的欣然绽放。 等待是一种教育智慧,等待是一种襟怀,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