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da19690407 于 2009-11-5 20:40 编辑
我 家 竹 子 初 长 成
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 薛爱武
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竹笛的。今年暑假我看了《读者》才知道。平时街上那些走街串巷的小贩手中的竹笛大多只是一根根钻了空的竹子。因为一年生竹子在春夏都长得太散漫了。因为不是每根竹子都经历过严冬酷寒、风霜雨雪,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够因此质地坚硬、品格贵重,于无声处顽强蜕变,于血肉筋骨内丝丝缕缕升华。
我在开学不久的晨会课上跟我的学生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当时我就肯定地说教室里其实已有竹笛的苗子了,谁呀?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其实每个学生都想成为能做竹笛的竹子,但都没勇气承认,有两个嘴快的学生说殷佳泽和张诗漪。我故意卖起了关子,我说我的眼中每个人都可以做“竹笛”,高某某与徐某某也能做,学生们面面相觑,满腹狐疑,但最后还是一脸的不屑。哎,差生的帽子已被老师平时单一的评价给重重地扣上了。可怜啊,这几个无辜的学生。细想所谓“差生”就是因为评价标准单一而“制造”出来的,是由于没有充分认识人的智能结构而“产生”出来的。当然我们的学生个个都要成才,而潜能能否激发出来,就看主体的人格状态。我真为他们感到委屈,我郑重其事地说他们定能成为“竹笛”,但目前还不是时候,我们大家一起来找谁先能长成。于是我班就开始了寻找能做竹笛的竹子的行动。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认识学生是有差异的,就是把学生作为“独立的人”来看待。每个小学生都会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个性。
Between 这个单词在原有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5AU2 是作为生词教的,现型教材已删减了,但在做《听读训练》的阅读理解题里出现了,编者在旁注了中文,当时学生也就一带而过。在紧接着的《时代英语报》上有一个练习改错题
There is a garden between the building.
全班只有殷佳泽是改对的,他在between 旁注了中文“之间”.我就此事在班里公布了第一个能长成竹笛的竹子。在教室后面的墙上的宣传栏里画了第一根竹子,起名殷佳泽。这事在班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保证,更可贵的这是一种初级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教育,这些习惯将综合形成学风、内化形成学习品质,同样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过了几天我在上课,作业速度快的学生已完成了规定任务,吴超逸第一个没事做了。我对他说,劳驾去办公室帮我拿第五期的《时代英语报》来。结果二分钟后他不仅拿来了第五期的还拿了一张第六期的报纸。我大声说我又找到了一根竹子,那就是吴超逸。因为他善于在生活中自学。平时我请课代表拿报纸时总说再拿一份下一期的,因为前期的听力稿总在后期出现。今天我忘了嘱咐,吴超逸却偷学到了。学生们很惊讶。他们可能还是第一次知道学习不仅是学课上的知识,也不仅是听老师讲座,而是在生活中的时时处处都有学习的资源与空间。
潜能的挖掘不应单纯仰仗外在力量的逼迫,而应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透守积极的心态,运用自身的力量达到目标。作为小学英语,只有首先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会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人”来认识。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全,正处在一个“长大”的阶段,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诸多的缺点,在英语学习中也会表现出不稳定性。这个学期我的学生已跨入高年级段,英语学习的要求也明显提高,特别是对语篇的理解尤为重要,平时我总要求学生在做题时手把手地教他们带着问题读语篇,用尺子划出与问题或判断题相似的句子,但学生总是偷懒,而且越是理解力差的越偷懒,他们为了应付我提出划线写序号的做法竟然随手划几个无关的句子还煞有其事地写上序号,当然答案基本是错的,我在等机会。机会终于来了。5AU4听读训练上有一道题是文中对生词angry 已注中文,在判断时如果将中文搬到题目处这题绝对能理解,结果班里出现了两个平时名不见经传的学生,她们居然对了。我赶紧宣布又有两根竹子长成了,我说你们看到了吧,英语不需要聪明的脑袋,只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些学习偷懒的学生狡黠地一笑。但我想最起码也触动了一下他们的神经吧。
今天我们的班长没来,我班的宋姓男生主动说,我和前面的冯为均与唐臣做partner.有所不知,原来的他可是出了名的嘴快于手的,老师们不知为他费了多少心啊。他也在争着做那根竹子啊。我能不感动吗?除非我是铁石心肠啊。
成功并不是某些人的专利,这是激发潜能的动力。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占人类3%的最杰出人士与同样比例的最潦倒人士在能力与天赋上并无显著差异,区别在于他们有无成功的坚定信念及对成功潜能的正确开发。让学生学会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指导学生会读教科书,参考书,进而获得通过自己读书摄取知识的能力。这一切都建筑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
我家竹子初长成,离开余音绕梁的日子还会远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