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老师对这些问题回答的都很好,而且用词造句都很专业,不是那种非常口语话的词汇,而且很会分层次这些问题都是我搞出来的,我觉得这几个问题基本能够从各个点上反映教学的各类问题,而且都是非常贴切我们教学的,通过试卷可以看出老师对这些热点问题的认识,老师们的教学理论功底,同时也可以看出一个老师的教学观念.但是也许是由于时间限制,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想的更多,所以有些方面考虑的还不是很周到.
比如第一个问题, 很多老师都谈到了游戏的作用,但是对后面有些的辨证思考,考虑的不多. 而且还有一个小问题: 往往容易写了一大段其实就是只是讲了一点。实际上我们的思考还要宽泛些. 很多老师说到了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这是无庸置疑的. 因为游戏这个活动本身是符合小学生身心的, 此外不能为游戏而游戏,使的教学太形式主义也很正确,说到兴趣我要插个想法,小学英语由于处在语言起步阶段, 激发刚入门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们有时候把这个"兴趣"过于教条化了,到了五六年级也过分强求"兴趣",当然我不是说兴趣不好,只是除了兴趣,或者说兴趣之后还要些什么呢? 上次在办公室里一位老师谈到她女儿,我们正好讲了这样的情况.
我说,有两种喜欢英语的孩子,第一种,觉得英语很好玩,语音语调很有意思,外国人很好玩,上英语课很开心,所以他喜欢了英语.另一种则不一样,有一群孩子在玩,突然来了一位外宾想问路,这群孩子里只有一个孩子会说英语,于是他摆平了这见事情, 他很高兴,因为他有种成就感, 你们不会这件事, 我会了,或者他会想,你看,多亏我啊,看来学习英语多有用啊,真自豪,我好喜欢英语啊。第二个孩子的喜欢来源于他的成就感。这两种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其实孩子经过三四年级的两年英语学习后,我们可以适当培养他们的能力, 然后让这些发展出来的能力推动他们更好的学习英语。吴勤上次写了个随笔我正好看到,她就讲了她的一个管乐班学生上课配合不了她, 她上课前预设的那些游戏学生就很不感兴趣, 因为他们到处表演,所谓走南闯北后见过的世面多了,成熟了,世故了,好象这样的游戏他们觉得很没意思,一上课都睁着一双双过于冷静的眼睛(沈峰的话),让你手足无措. 但是三班的学生单纯,他们就还是喜欢. 从这点上看,我觉得我们老师还是应该有启发的。我们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仅仅培养兴趣,兴趣之后还应有别的,但反过来讲,即便是培养能力,也可以融进趣味性的东西,看你怎么包装了.
回到刚才的问题,大家对游戏的辨证思考,考虑的还不是很充分,首先我觉得游戏一定要事先想清楚目的是什么? 要有的放矢的。明白以后我们还要想清楚以下几点,一, 游戏的效率问题 有时候你的这个游戏也许是很低效的,十来分钟的东西也许只是让学生说了一个yes, no, 或者一个简单的一些单词, 当然低年级起始阶段还凑合 二,游戏的组织问题, 这和让学生free talk或者performance一样,经常会发现命令发布下去了,才发现准备的不充分,乱糟糟的. 然后只能又" stop"重新来, 小班还行, 大班就可怕了, 三, 游戏是否适合学生的知识状况, 我觉得对这点的认识和你的教学理念很有关系, 我以前那个例子举了很多次了,就是以前去听初中的那节衔街课,那名老师巩固单词的做法竟然是让学生用卡片字母拼单词. 大家一看就有问题.这就是典型的教学形式与学生实际能力不相配的, 还有那次南小的一位老师借吴勤芳班上课的那个学单词片段, 让学生猜测盒子里是什么?请注意那是6AU9了,学生在这样的知识背景下, 这样的教学是否合适? 很多老师都对学生发呆的表情感觉差异, 说这个班学生上课怎么没气氛啊,怎么口头表达那么差啊. 我一开始也疑惑,what's wrong? 后来我一下子明白过来. 你让学生在学了两年半的词汇量的背景下猜. 如何猜? 一点线索都没有啊. 这不是学生刚学了四五个词, 学生默认你老师的答案肯定在这四五个词汇中. 所以头绪太多了.你 至少有个描述啊, 所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我一般不太给他们做what's missing的游戏. 我觉得这不适合他们.那个游戏的思维层次太浅. 高年级学生应该有高年级学生的教学方式.说到这里突然让我想到一个有意思的比喻,这也是我以前当学生时在一篇英语理解上看到的。问,小孩子的问题多还是大人的问题多. 文章打了个比方,小孩子的知识相当于一个小圆环里的东西,他的问题就是圆环外面的那些东西。而大人的知识要多的多,是一个大圆环, 他的问题也在外面.
第2个问题大家回答都很细, 每个年级的衔接问题: 大家都分三年级如何,四年级......如何,不同的情况说, 不过我觉得好象思路偏应试了些.我们还可以写一些三年级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等,比如上课课堂气氛,回家作业习惯等. 到了高年级,能力如何培养等. 特别是上课气氛, 有些班级上的英语课我觉得没有气氛,英语课是要有气氛的,因为大多数英语课是听说为主的, 如果你没有把课组织好,没有将课上出气氛, 你的教态, 动作,表情没有感染力,你的学生就死气沉沉,何谈语言思维的激发. 所以你宁愿牺牲一点时间也要将上课气氛搞好,鼓励他们多举手,自己上课要投入. 我们班我很重视这点,如果有学生没有在思想,精神上做好准备,我不上课,我要点名。当然也许这不是很好,男老师可能上课要粗一些,我有时候说你没举出手肯定不钻心,那么简单的问题了。.....平时我还要布置口头作业,虽然是小班但是要一个个检查过来也不太可能。所以我叫他们录磁带,我要抽查. 所以我觉得我们班学生的口头方面一学期以来又有很大的提高, 这个气氛也反作用我的上课, 使我上课更有信心。
接下来的一个两级分化原因的问题大家都写的很清楚,因为有切身经验,但是我觉得总结的还不够,吴勤芳写的就很不错, 有家庭原因,有学生自身性格原因,有教材难度原因, 有老师是否关注后进生的原因,还有教师的教学设计或者说处理教材的原因, 是否使学生能学懂.
[ 本帖最后由 洛尘 于 2006-7-14 22:5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