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本学期提出"实效课堂"的教育理念.小学英语课堂模式如何转变才真正做到"实效课堂"呢?经过大量的理论学习,观看教学实录,最后还实际观摩了谢家碧老师的课,我们小学英语课堂的改革也进入实际操作的尝试.我们学什么,如何学呢.由于学科特点,要想完全把课室交给学生不现实,因此我先从小组合作学习,组长教组员展示开始.并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进行尝试.
首先谈谈尝试的过程.
一. 预习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www.177liuxue.cn转载请保留出处。
先给学生们提出预习目标.组长负责督促检查组员们的完成情况,与各组员分享资料及预习成果.在教授d部分阅读或故事时,我让学生找出文中新词并学会查找意思,能基本理解文本.跟着录音把课文读得基本流利.在教授ab部分时,同样让学生跟录音学发音,把单词,词组先熟悉,并能根据例句学造句.教授c部分时,提醒学生联想已有知识来理解新句型.
二.教授与训练
新授a部分时,首先利用5-10分钟让组长检查各组员们预习完成情况,对组内的学困生给指导,并做好展示的准备.这部分的展示主要以读音标准,造句得当为目标.
1.邀请组内读音最好的学生展示,当小老师,其他同学跟读.整体考查学生的发音,对单词的掌握情况.老师对一些掌握不到位的发音给予纠正,指导.
2.检查单个学生的发音.通过学生间的挑战,快速反应游戏等方式进行.
3.正确造句.各组选代表分别写出几个句子,向其它组展示,讲解.其他学生对其所讲解内容表赞同或反对.反对者要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其中的语法点进行归纳总结.
教授bc对话句型部分时,先让尝试学生自己找出句型,可根据教材中的一些字体提示,图例提示等来完成.听录音,跟读对话.找出其中可替换部分.小组内分角色操练对话.各组展示对话,然后抽取各组不同组员进行临时搭配,组造对话.学生们为了各自组的集体荣誉,每个组员都努力把对话读好.抽到的同学为组加了分是很光荣的.
教授故事部分时,先让学生检找新词意思,通读故事,理解全文.对有能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目标,如,针对故事提问,写出问题或能述故事等.课堂上老师只需提练出故事中的重点语法点,一些惯用法及文化方面的渗透,其它的读,背,演等都交给学生来进行.故事朗读比赛,学生们用不同的语气,想像着不同的角色,先组内练习,再进行小竞赛,让朗读变得生动起来.故事另一个重要展示就是角色扮演.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加台词,用道具,大胆展示自己.学生们对于故事扮演这个环节是非常感兴趣的.而学生们在故事的扮演中也学会了知识的运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
再说感想与反思.
到目前为止,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尝试给我自己及学生们都有所突破.学生自学的意识有所增加,在掌握单词及句子理解上有所帮助.开始的强迫性展示,让学生必须开口,让那些平时想蒙混过关的学生知道要必须动起来了.这样让他们或多或少都能掌握一些知识.而随着多开口,现在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也大方了许多,音量也提高了,清晰了.学生们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因为他们知道准备了就有机会展现自己,就能得到肯定.而我发现在教授阅读时比以前轻松了很多,先预习后同学们很快就能力理解文章,对老师的引导能更快反应.
但在尝试这种教学模式时,我发现要每节课都用这种模式的话,教学进度则有些慢,因为学生养成习惯,甚至老师备课的习惯都没形成,师生在活动的过程都在不断地调整.而学生在展示时必然会使用到大量的中文,这感觉对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的理念有所冲突.外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语言信息的输入,大量的学生展示必然会减少语言信息量的输入.这方面的分配要掌握好,需要我们反思,寻找方法.
任何改革在实践之初都不是很平坦的,肯定会遇到诸多困难.要打破传统是需要勇气的,因此我们老师应在心理上调整自己,要有优化,转变教学模式的决心,更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不断学习,反思,总结,真正做到"实效课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