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拜读了袁振国教授的《教育新理念》这本书,很受启发。袁振国教授整本书共分五大部分,从课堂教学的革命、学科教育的新视野、素质教育——跨世纪的伟大理想到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和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几方面进行了阐述,《教育新理念》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活动,以及结合平时听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以下是我针对课堂教学的革命这部分内容的几点感悟。
反思一:没有问题的课堂是完美的课堂吗?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过程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让人叹为观止。当老师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按照我们习惯的观念,这堂课可谓是天衣无缝。因为,我们认为,教师通过问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把教师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那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掌握了,没有问题了。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下课前问学生:“都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了,老师就放心了。正是因为我们多抱着这样的观点,所以我们这样的教育被称为是“去问题教育”,就是让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但是美国人却不是这样理解教育的,美国的家长最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提了几个有质量的问题,美国的教师认为:应该实施“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方式。因为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使学生产生更加多的问题,最后老师不得不投降:“你们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不了了,我的知识就是这么多,我回去再学习,再准备,下次在来回答你们,你们回去也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把这两种形式的课堂进行一个比较,可以发现:一堂课提问众多的问题,学生们对答如流,看似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气氛很活跃。其实这些算不上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会诱导学生有深度的思考,难以生成课堂上“真正的问题”。没有“真正的问题”、没有悬念,有的只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再问---学生再答”的问答式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回答问题,缺乏主动,不利于思维发展。而美国人的课堂告诉我们:“思维自惊讶和疑问开始”。有问题,才会让学生产生好奇,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使学生有思考和探索。可以想象,没有“问题”的课堂会是一堂怎么样的课。问题课堂才是生命课堂啊!课堂的生命力正是来自于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情不自禁的、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直觉;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只有经历这样的感悟、体验的过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锤炼、智慧的升华。
对策(一)你们有问题吗?
对策(二)老师有问题,你能帮老师解决吗?
对策(三)你还想了解那些问题?
反思二:谁在操纵学生的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学习,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可是我们的课堂的每种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教师让学生怎样学,学生就怎样学,教师能不能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呢?有的学生愿意默默地学,有的学生愿意大声说出来,有的学生愿意边写边学,有的学生愿意找同学一起学等,这是多元智能理论决定的,但是我们的教师是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了吗?
对策 :用你最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
反思三:学生的认知起点在那里?
学生认知的定位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对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对许多知识的学习已不仅限于课堂,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学、从网络中学、从课外读物中学、从课本中学等等,在这样信息时代突飞猛进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还是从知识的逻辑关系去寻找学生认知的起点,而忽视学生本身的现实认知起点,就难免出现课堂上突如其来的问题或尴尬的场面,如果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及师生关系的失和。
对策(一)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关注学生知识的系列。
对策(二)课前反思,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
对策(三)教师要有足够的课外知识储备。
反思四:一定要小组合作才是合作学习吗?
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策略,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过程与结果并重,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必须是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来达到,在思维碰撞,方法共创氛围里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真正意义,因此,现在许多研讨课都采用了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但也看到,由于过多过急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特别是优等生独立思考时间过少,使部分学生思维产生惰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其实小组交流,跨组交流,全班交流,只要是有效的都是合作学习,有的教师全面理解合作学习意义,认为非要小组合作学习才是合作学习,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这重要问题。
对策(一)独立思考,学会提问。
对策(二)开放式学习,互动交流。
反思五:“做”与“说”谁更重要?
你做过的你记住了,但你说过的却忘记了。目前,许多课堂教学学生发言热烈,一节课学生都在抢着说,有的甚至书本不翻一下,铅笔不用一下,课堂热热闹闹,课后反馈效果却不尽人意。因此,在课堂上要十分讲究节奏,该动眼观察时就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该动脑思考时就给足时间安静思考,该动手操作时就给足空间让学生摆,该动笔练习时就要求学生练习,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的有效教学。
对策(一)听说结合。
对策(二)思看结合。
对策(三)读写结合。
对策(四)动静结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