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要让孩子多阅读,阅读众多的课外读物,并把它作为提升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里评选“阅读之星”,班级里评选“阅读大王”……阅读成为很多学校的重要特色,甚至成为提升学校品牌的“拳头产品”。
不可否认,阅读会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阅读氛围浓厚的学校,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会有一定的提升。但在轰轰烈烈的阅读热中,我们是否也可以思考一下,如何去除焦躁、功利和浮夸,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把选择阅读的权利和阅读的空间还一些给孩子,让他们自由“采蜜”、自主阅读?
孩子经常是在成人的引导下“被动”地选择阅读的书目,很大一部分不乏是被专家们冠之以诸如“推荐阅读”“成长必读”“优秀儿童文学”之类的名头。但家长兴冲冲买回家之后,孩子却读得或虎头蛇尾,或艰涩难懂,或不知所云,甚至在家长“威逼利诱”之下也兴致不大,草草读过。
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多时候怨不得孩子。成人们一直在做着越俎代庖的事,以自己的眼光为孩子选择阅读作品。选择的标准也不外乎自己小时候看过的名著,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媒体、专家推荐的儿童读物等等,真正征求孩子意愿而选择的阅读种类少之又少。当前很多标榜“儿童成长”文学的作品,很多被评价为表现了儿童本位、童年原生态的作品,触及的只是时代和童年的表象,忽略的是这个时代破坏童年生态性的本质。真正走进孩子心灵,关注孩子成长的不多;真正重视和塑造孩子可知可感的身边的榜样的不多;真正关注人与自然关系,促人思索的不多。很多时候孩子们只是在“被阅读”,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世界卫生组织将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营养失衡称之为“隐性饥饿”,孩子的“被阅读”慢慢也会让他们处于一种“隐性饥饿”状态,吸收不到有效的营养。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在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上,因为采用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而最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其实,阅读就像迪斯尼乐园土地上撒下的那些草种,也应该给予他们自由生长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自由走进阅读,感受阅读的情趣,感受属于他们自己时代的快乐。让心灵生枝滴翠,让童年活色生香。浸润在自己的阅读世界里,孩子们会慢慢学会从深度阅读走向情趣阅读。
梁从诫说,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有时候我们要做的,也许仅仅只是默默的陪伴,然后安静地聆听阅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开花结果的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