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中,奖励、激励的效果远比批评和惩罚好得多,因为这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自信心,调动其内在的学习热情。为此,我在班上开展了每天评比的学生个人和小组争红旗的活动。每个学生积满一定数量的红旗能获得一份我送出的小礼物。学生们很重视这项活动,都比以前有所进步。
J是学习上的后进生。两周了,他始终没拿到红旗,也连累了整个小组,组员们难免会有怨言。一天J拿着默写本在我的办公室门口转了好一阵子,看来是想进而不敢进。我立即招呼他进来,问他有什么事,他支吾了半天仍一声不吭。我拿起他手中的默写本,上面最后一次默写得了“C”,也就是不及格。他低声说,“我知道我默写一直不好,最多得B。这次太差了。我没有红旗,我很想得的……这次成绩能不能不算,我明天来重默,将功补过。一定默A+。”我看着他那诚恳的态度,欣然答应了。但是,他仍站着不走,他又一次试探着问我:这次默写我能撕下来把明天重默的换上吗?”“为什么?本子可不能随便撕掉,也要爱护它呀。”“我不想让别人看到我的本子上满是C。我想改好。”我赞许地点点头说:“下不为例哦。”他磨蹭地走到办公室门口,突然回过来又问我:“袁老师,如果明天重默达标了,我还能得到红旗吗?”我笑着说:“当然可以,不过重默的得旗标准可得高一点了……”。没等我说完,他就顽皮地说了声“OK”就跑了。
第二天,J早早得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准备重默。当我看到他默到了全对,我太高兴了。我来到班上对大家说:“今天默了全对,你们说他能得多少面旗?”“一面!”“两面!”“五面!”同学们七嘴八舌得说开了。“那,就给他十面吧!”突然间全班同学刹那间都张大了嘴巴看着我。“我们给他十面旗。让他以更快的速度追上我们吧。”台下响起了同学们会意的掌声。“另外我也要送给他的组员每人一面旗。他为你们争光了。” 同学们的掌声更热烈了。
我趁机又说:“同学们,请不要埋怨J,以前他得不到红旗,心里也很不好受,请同一小组的同学好好帮助他,让他和大家一同进步!”在我的带领下,全班一起为他加油:“Come on, J. Come on.” J感激地望着我和大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是这样理解教育技巧的,教育者和自己的教育对象的每次接触,归根到底是为了激励对象的内心活动。这种激励越是细腻,来自儿童内心深处的力量越大,儿童也就能在更大程度上成为自力的教育者。”后来的事实证明,由于我和全班同学对J给予表扬和认可,进行了内在的精神激励,促进了他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