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届不如一届,很多教师有同感。好像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了,懂的事情多了;个性突出啦;从小受宠爱多了,听的表扬恭维多了(我们老师呢,还在助长表扬的风气,好像批评是绝大的坏事,难道不知道批评表扬是孪生的,相辅相成的啊?);人呢,也长高了长胖啦,穿得暖穿得好,吃得饱吃得好,可是运动能力呢?吃苦精神呢,也越来越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啊!);再有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守纪自律等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一个人增加了后天的识,却不是明理,这就是没开智慧。我记得小时候,我们的教师站到教室外面,轻轻走动一下,学生就不敢喧闹的,老师说要把某人带到办公室,那是怕死啊,敬畏之心,多好!恭敬啊,也所以,那时的学生好教,因为容易受教。现在的学生到教师办公室,那是平常小事。请问,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就不要分彼此吗?师道尊严要了,有坏处吗?
我看到,有人提议要取消《未成年人保护法》呢?为什么呢?因为,一切都在纵容着孩子啊,让他们可以得寸进尺,有了过或错,也是大事化小,罪重量轻。最近那个沸沸扬扬的网上事件,可以最好注脚这一点。
所以,凡事不能说一边理。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评价等等,很多方面是需要反思的。我总觉得,现在很多人的思路都是僵化的,怪怪的,人云亦云的。你看,从上到下,连到现在所有学校里的领导们,敢有自己真实的教育主张和思想吗?很多喊出的口号、理念,自己独自掂量掂量,自己夜里想想,我看都要惊梦!这个不是笑话。
以德育人,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品德、道德,是一个人觉悟高低的标志。过日少,德日丰,这样的学生,一定好教,一定可以成才。
学校里,同样是传统为要,风气为先。考试机制现在暂时变不了,不好变,但还是要改变我们学校的管理模式育人模式,但从内部思想理念(领导群体到教师群体)、制度层面,评价体制到具体执行,我们教师都要狠抓学生的知情意行,让他们重德知礼,优化习惯,恭敬一切。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其实是一脉相承的。纲举目张,这个德,这个习惯优化,就是纲,是关键。即使教师一头存在点问题,他还是可以学到东西。
嘿嘿,这里正好可以套用一点,什么呢?终身教育,生活即教育。每个人时时都在接受教育,万物都在说法啊!终身教育可并不单是说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啊,谁要单以为只是学些知识,他一定糊涂透顶!学校里闭门造车的知识,乃是死的,处处可以找得到,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佐证我的观点。除了知识以外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譬如想象力,譬如内化的德的能力。终身教育就是要向一切人学习,向大自然造化之物学习,学习做人,是指这个。不然,我来问问你,你是个教师,周围很多从业的人,各行各业的,不管他是不是业界精英,你做教师的懂得的东西比他多吗?我们教师就是走到社会上好像什么都不懂的,不要以为自己很高明,还在哪里得瑟自己哟!隔行如隔山哪!所以才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啊!
有人又一定会用知识生成能力来驳斥我,好像知识多了,就一定产生了能力。这是狭隘的,似是而非的。知识生成了增加了,只是增加了经世实用的技巧而已,一点小能力罢了。真正的能力是智慧开了自然而然形成的,我们自己学过的,应该有体会,那就是一个人突然明白了一个理,突然明白了似的,这就叫豁然开朗,突然领悟了。这是境界。有些人学习东西的时候,听到看到某个事某个理,马上就明白了,有些人好像也有知识,但就是进不了那个门槛。就有这种区别。个别典型的例子譬如,有学生小学时很差,但一到中学,或者中学差,进到高中,嘿,突然变好了,变到别人不相信呢。同一个人,知识比之以前比他好得很多的人并不见多,可是能力却会上去太多。这个就可以简单说明,能力是可以飞升的,不是递进的,不是由知识必然生成能力的!
现在教师一头承受的压力太大,好像教不好,都是教师的责任。这是哪个理啊?种子优良,是主因,教师、家长、学校环境等只是助缘。缘也即次要的条件。现在把次要的当成主要的了,所以才会说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样的混账话来。这个说话是要界定前提的!我看到有教师在牛津中小学英语网上反驳,假如是一个傻子,他能教好吗?我说不是傻子,他也不一定能教好。以这种立论,我们的少管所,拘留所、监狱都可以取消了!因为,这个不是傻子的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只是学校啊,还有家庭、社会哪!再说,他在学校成绩好,是否一切都好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主因、内因的变化和作用,你想改变他,难!好好复习一下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吧!
还是不写了。先打住吧!
20130316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