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冥冥之中有变数。前阶段《品德与社会》中介绍了离异的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书信。当时我心里暗自庆幸:我们班不存在这种现象。可是没过多久,我们班孙立(化名)的父母离婚了。看着孩子沮丧的样子,我心急如焚,感同身受。也许时间能抚平一切。但近期是孩子最艰难的日子。
有一次放学后,我小心翼翼地询问孙立一些细节:你跟着谁?谁烧饭给你吃?你怎么来学校的?……最后我就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你还小,大人之间的事情还不懂,但是爸爸妈妈是永远爱你的!现在最重要的是认真学习。”孙立听了之后频频点头。事后,我暗自思忖:“我的语言太苍白了,对孩子能起多大作用呢?孩子以后该怎么办呢?”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耳边。
又过了几天,我们学校将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恐龙园一日游。孙立迟迟没有报名。我就召集班里的班干部一起商讨此事。通过一番讨论,我们最后得出一个方案:让全班学生一起帮他解决难题。结果事情功德圆满:学生共筹得33元,另外加上以前班里卖垃圾的钱,正好凑齐了70元。4月23日,孙立和我们班的其他孩子在恐龙园畅游了一天。看着孩子灿烂的笑容,我的心里隐隐作痛:孩子,尽情地玩吧,哪怕是片刻的快乐也是好的。
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孙立也许会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但我相信:经过生活的磨炼,他一定会走得更加坚定。而且他不会孤单,会有更多的人伴他一路同行。
反思:
我们班都是“流动的花朵”。学生跟着大人四处漂泊。有的孩子上了半学期就离开了我们;有的孩子家里生活拮据;有的孩子爸妈不和睦;有的孩子非常顽劣,缺少家教……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我很感激我们班的孩子,他们本身也不宽裕,还能伸出援助之手,力所能及地帮助他。另外在筹款中,为了不伤害孩子自尊心,我是以“孙立家境困难、先帮他垫着”为由向学生发出的倡议,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募捐”。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帮助了孙立,而且也再一次提升了我们班的凝聚力。
针对流动儿童的特点,我主要是要运用“激励、赏识、 融合、 期待”的策略,在心理上抚慰矫正,在行为上规范引导,在学习上激励期待。我们老师要爱字当头,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营造爱的家园,让孩子一进学校就有亲切的感觉,有如在家里一样,有朋友倾诉,有亲人呵护。对学习有困难的,教师要降低学习难度,缓解学习压力,通过赏识激励,让学生有成就感,用更大的耐心期待他们进步。对于类似于孙立这种情况的孩子更要加倍关爱!
让“流动的花朵”享受优质的教育,让“哭泣”的孩子不在悲伤,我们的行动还在继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