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中小学英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英语阅读刻不容缓,大家快行动起来!

汤丽仙 2013-1-21 12:56 [复制链接]
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在阅读训练中,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阅读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
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小学生在阅读时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情感因素、方法与策略因素、智力因素。其主要原因有:
逐字逐句的阅读。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在阅读时眼球的运动是跳跃式前进的,并非一词一字地慢慢地往前移动。大脑对信息的接收,通过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连贯起来进行猜想、概括,迅速形成语段大意,虽不一定能一目十行,起码也一目一行或一目数行。那种逐字逐句理解的阅读方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不但大大地减缓阅读速度,而且使整体理解变得更加困难。如在"He picks it up ."中的"pick up", 可解释为“把…捡起来”意思,而在“She is picking up apples.” 中的“pick up”应理解为“摘”的意思。如果只孤立在认为"pick up"是“捡起来”的意思,就可能导致对整个句子的理解错误。学生中常有这种体会,把一个词组分拆开来,每个词意思都懂得,但一旦把这些词组组装起来,就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缺少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的能力。有的学生一遇到句子中有生词或陌生词组,便迫不及待地去翻字典,这看来好像很认真很勤奋,其实这是一种“勤奋”的“懒汉”的做法。因为他用手的动作代替了脑的思考。
缺乏英语文化知识。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不但文章中的文字起作用,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也起作用。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阅读难度越小。如在关于万圣节的短文中,一些学生对于这个西方的节日了解不是很多,所以在阅读短文时,对于文中出现的有关词汇理解起来就很困难。
语言因素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
所谓的语言因素是指字母、单词、习语、短语和语法规则等。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词汇的认读和拼读,这导致了学生到了高年级接触一些篇章较长的阅读材料时,一遇到单词或新句式,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思路混乱,无从下手。
忽视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方法单一,并没有发挥应当具有的作用。比如把阅读教学当成一般课文教学,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不厌其烦分析语法等,过分地重视了词汇和语法教学,忽略阅读训练,就是与其相反,把阅读教学变为课外阅读,解释一下生词,划划生词,对对答案。这样就不能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也成了一句空话。
小学英语阅读材料少,学生阅读的兴趣不浓
由于小学生使用英语环境面狭小、利用频率低、手头资料少、课外补充阅读难以控制,导致学生阅读能力没有办法得到提高。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 选材激趣
小学生他们正处于9~1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新课标提出:小学英语课程目的首先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一定的语感……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兴趣第一”的原则。如果阅读教学太注重词汇的训练,会剥夺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因为在阅读中令小学生感兴趣的不是故事的词语,而更多的是故事本身(包括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故事的知识性、故事的趣味性等等。在教材教学中,我发觉每当我在教每个单元的故事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很乐意去读、去学,究其原因是因为故事的内容有趣好玩。为此,我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充分考虑下列因素:
(1)增加趣味,贴近生活
阅读材料,尤其是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材料,不仅要趣味性浓,并且要贴近生活,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众多的精选阅读材料中,学生们喜欢的有动物故事,如:Three little pigs,Two friends and a bear,The donkey and the salt等。有常识性的小短文,如:Roses,Planting the tree,Be healthy。有诙谐有趣的小幽默,如:The French student。有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情,如: A letter,A birthday present。也有发生在以前,能让他们了解过去的人和事的小笑话,如A big orange and a gold cup等等。各式各样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只要学生们有兴趣去阅读,我都把它们列入考虑范围之内。另外歌曲和英文动画对学生来说也有着很大的学习兴趣。
(2)难易适度,循序渐进
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而它往往又和生词量有关,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阅读材料,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而放弃阅读,给进一步的阅读教学造成障碍。其次,文章体裁的不同也会对阅读材料难易产生影响。故事、童话、幽默小品等形式的阅读材料往往比较适合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时让学生阅读全部是熟悉的材料,但里面的词语是重新组合搭配的,让学生在熟词的新环境中理解体会。比如在教学人物描写性话题时,我们可以选描写自己好朋友的作品,或者选学生喜欢的明星材料;教一般现在时的时候,可以选择描写爸爸、妈妈或教师自己一天生活的情况;教现在进行时,可选择孩子们在操场活动或野炊远足的场景小短文;教过去式时,可选择一些趣味童话故事,如“Snow White”“A farmer and a snake”等,或者是人物传记,如“Walt Disney”。我觉得评价手册里面的阅读就比较贴近每单元的内容,可以较好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文章的选择上,生词量一点点递增,使学生逐渐能阅读含3%~5%左右生词量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们跳一跳,品尝到甜美的葡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 教学方法多样,培养阅读能力
(1)扩大积累,丰富词汇
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和短语就如同建造房子的砖瓦,没有砖瓦无法建成高楼大厦,没有相当量的英语词汇,阅读英语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要提高阅读能力,就要培养学生学会积累词语。我们可以要有意识有目标地从低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以免他们到了高段只会读图片上的东西,而不认识英语单词。我们不光要重听说能力还要重视认读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上必不可少的识记外,在课后阅读遇到新词汇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比如,在阅读后,可以要求学生把它们摘抄在一本小本子上,有空时就拿出小本子背诵记忆。教师还可经常帮助学生识记,可把新词汇做成卡片进行复习。复习的形式有抢答、中英文翻译、说英文解释生说出词汇。复习词汇量不应太多,每次最多5个单词或短语。这样既不给学生增加压力,还使他们有了成功感,感觉自己每天都有所收获。还可以举行一次新词汇认读比赛,将优胜者评为“记忆大王”或“记忆能手”。经过多次的强化复现,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这种熟悉感使他们在以后的阅读文章中减少了畏惧。有些词汇经过“滚雪球”似的记忆,学生已经很自然地认识和接受了。
(2)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
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要想唤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使他们乐学、爱学,多媒体课件是很有效的方法之一。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多种媒体的集合,用多媒体制作的图片直观形象,通过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预测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其求知欲望,促进对文章的理解并发展想象力。在运用过程中,具体做法是:根据故事制作相关的系列图片→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展示第一幅图片,组织学生根据图片用英语进行故事发展的预测,同时允许英语表达有困难的学生用中文表达(因为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阅读兴趣)→展示第二幅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调整预测并对下文作进一步预测→以此方式继续展示图片,直至故事的结束→指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对比与图片预测的差别。有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或故事特点,只将故事的开始与结束通过图片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两幅图片对故事的细节进行预测,或只给出第一或最后一幅,组织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预测。
(3)精泛结合,加深记忆
小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弱,词汇量少,知识面较窄,语法知识欠缺,为此,需要教师在适当的阅读课中对小学生进行课堂阅读精读指导。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找出关键词或关键句。
我们要留下足够的自主探究参与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讲、多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去。比如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读文章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也可以尝试先将学生分小组坐好,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阅读文章,并针对短文内容提问题,让小组成员来回答。学生一完成就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表现自己。提问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要得到高质量的问题却不容易。学生提的都是些最容易想到的问题。如:What is the boy doing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诸如此类简单的问题。这时我要求他们再作思考,回到短文中反复阅读,小组讨论商量。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有质量的问题。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the story? What happen in the story? How many people were in the car? 虽然学生的提问在语法上还有一些小错误,但比起刚才的问题,这显然好了很多。同时也说明学生对短文的理解到位了。接着我要求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文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也更容易找到关键的句和词。
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让学生及时反馈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情况,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组织和积累,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具体方法有:
a. 完成课后练习,口头汇报。
b. 复述所学故事。复述可以锻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英语语言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在复述时教师最好能给出一些关键词,先引导学生说,后让学生尝试说或借助图片让学生试着说,以此降低学习难度。
c. 对文章进行配音或Role Play表演。配音是最基本的朗读或背诵,表演是学生内化成自己语言后的输出。这个过程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朗读和背诵时,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适度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或表演,学生在阅读时就会兴趣大增。教师也可有选择地把部分内容和角色对话进行重点朗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对短文中的一些新词、表达法,通过多次有兴趣的读、演,学生自然就熟练掌握了。
d.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章内容进行扩展或改编。这部分对学生的要求稍高,可在程度较好的学生中进行。这些学生在扩展时还能加上自己的不同的生活实例,运用自己掌握的短语和句型,使改编合情合理。
3、开设阅读课,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的词汇量猛增,听、说、读、写等英语综合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新课标指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英语能力,单纯通过书本上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为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泛读的训练。泛读就是广泛地、大量地、快速阅读。只有具有泛读能力,一个人才可以说具有了阅读能力。教师在精心选材的基础上,根据阅读的内容,最好只让学生作一些简单的判断和回答问题等类型的理解性练习,不要作朗读、背诵之类的要求。可以有意识地从网络上、画刊上等收集一些与课文所学内容相应的小短文,每周挑出一两篇。对阅读短文的句子结构、用词、习语、词语搭配等进行简单的讲解,要求学生通过自学进行阅读,然后教师把正确答案公布,让学生自己检测阅读成果。每次学生检测完后可以在阅读成绩栏处给自己加分。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了学生阅读的面和量,又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最新评论 | 正序浏览
发表于 2013-1-22 08:03:21
不错,我也一直在困惑,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1-22 08:11:43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势在必行,赶快行动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1-23 10:39:27
功夫要下在平时,多注意积累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1-23 11:20:14
现在的小学习只知道背单词和课文,考试内容稍微变一下就不会了,或者是阅读理解不了!!也是个难题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1-23 13:04:00
多阅读,多体验,培养语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