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很简单、很有趣、很享受的事情
被搞得如此复杂、如此深奥、如此乏味、如此无趣、如此不可捉摸!
我们的英语教学正在挣扎着想从臭水沟(或者叫题海)里爬出来,这是好事,可是遗憾的是这只无头苍蝇摸不准方向,没有走向庙堂而是进了菜市场。
人们普遍认为臭水沟里学英语造就了哑巴和聋子,我们的学生只会读写,不会听说。有大忽悠专家提出听说领先,于是全国上下大兴听说课堂,小组合作,讨论式,研究式,不亦乐呼,如同进了菜市场。可是请诸位看看这些课堂,学生真正在用英语讨论研究的有几个呢?即使有也不外乎是那几句幼儿园英语,初中时就学的这几句,到了高中还是那几句。都是用来打招呼的那些肤浅的白痴英语,根本无法说出几个完整的英语句子。于是我们老师就抱怨学生怎么这样胆小不敢开口?而与此同时老师们为了保证所谓的成绩,又把学生推回到臭水沟里,给他们布置了大量的练习题当作业。第二天讲评完毕接着到菜市场闹腾。周而复始,每天课外臭水沟,课内菜市场。那么学生学到了什么呢?
表象上的“聋哑”就不必说了;“聋哑”之外的读写如何呢?很不幸,同样有严重的问题,看看我们的学生,读不懂英文报纸和英文小说的人比比皆是,写出来的英语不仅狗屁不通,有些句子简直令人毛骨悚然,真正学好英语的是凤毛麟角!这和文盲有什么区别?读写问题严重,可是不容易被发现,这都是拜标准化考试所赐;在以选择ABCD或者打钩为特征的标准化考试中,再傻的学生都有25%的概率选择正确,即使看不懂题目也能蒙个几十分,况且我们的学生做题技巧如此高超呢!
语言的听说读写是一个整体,一般不会出现这方面好那方面差的情况;读写好,听说差是假象而已。但是听说之差是不易隐藏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不用英语讨论;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能,根本做不到。脑袋里还没形成英语思维,没有语感,基本的单词语法句子结构还不熟练,你让他怎么说出来呢?没有语言的大量输入,何来输出?就像婴儿学说话,只有对他进行了大量的语言输入,让他对基本的语言单位非常熟悉之后他才会牙牙学语,经过十几个月不间断的语言输入之后他们才会简单的说出爸爸、妈妈。
而反观我们的英语教、学,语言复现率少之又少,除了无聊的垃圾课文和胡编乱造的很烂的练习题里会偶尔出现,就再也见不到了,学生只能是记了了就忘掉,不忘掉也不会用,因为他们学的本来就不是真实语境里的语言,而是那些英语很烂的出题者胡编乱造的垃圾句子。这样的东西只能应付一下那些很垃圾、很没水平的选择性考试,其实英语水平没什么提高!
说了这么多,学不好英语问题出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真实语言的输入量太少,还不足以让学生形成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能力。真实语言的输入途径就是听和读。只要输入量达到一定程度,除了真正的哑巴,只要发音器官正常,想不会说英语都难。而那些选择性练习题,尤其那些变态的深奥语法,只能让人思维混乱,意识模糊。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的高低不是取决于他灌了多少垃圾语言知识,而是取决于他接触并输入了多少真实、正确、地道的语言,取决于他对最基本的单词、语法和句子结构的熟练程度和反应速度。
新课程的始作俑者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一味的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瞎撞。把本来就已经掉进臭水沟的英语教学搞的更加走火入魔不可捉摸。这从他们编写的教材就看出来了。
1、人教社教材编得如此垃圾,课文胡编乱造,荒诞不经,幼稚乏味,毫无人文价值,读来味同嚼蜡。每个单元设计的话题远离学生生活,让人无话可说。天下美文何其多,他们竟然编出这样的垃圾,真是不可思议!他们还振振有辞说要开发课外资源,这可能吗?哪次测验,月考,统考不是从这些垃圾教材里出题?至少单词拼写和单项填空是吧!哪个老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独出心裁,丢掉教材?尽管这些课文味同嚼蜡,可没办法,只能啃。
2、人教社把教材搞得七零八落,竟然分了若干模块,还让学生大搞课堂活动。他们就不想想语言是讨论出来的吗?哪个语言大师是探究出来的?语言输入量远远不够的情况下,学生根本没有一点英语思维能力,怎么可能用英语完成任务?乱哄哄的课堂讨论和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欣赏一篇美文哪一个更能培养语感呢?可有些所谓的教学专家们就是觉得菜市场气氛热烈、热闹好玩,没有声音活动的课堂不好。
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教英语感到前途渺茫甚至是绝望。一件本来是很简单,很有趣,很享受的事情被一群傻逼搞得如此复杂,如此深奥,如此乏味,如此无趣,如此不可琢磨。语言是上帝赋予所有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任何人都能够轻松的掌握它。可是现在的情况是英语都被搞得面目全非,深不可测,令人望而生畏。全球平均智商最高的中国人竟然十几年也学不好平均智商只有八十的美国人所说的英语,这简直是对人类智慧的侮辱和嘲讽。这到底是谁的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