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中小学英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lihuileelucy 2013-12-3 13:12 [复制链接]
【摘  要】 本文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案例探讨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指出小学英语教师应正确把握提问点,准确表述问题,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及时收集和处理提问后学生的反馈,使用提问技巧,改进侯答、点答和理答的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问点,问题表述,提问方法,侯答,点答
教师的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把握问题的难度、数量和问题之间的逻辑顺序,选择最佳的提问方式,积极创设愉悦的问答氛围,用恰当的反馈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问答问题。
    一、正确把握提问点,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要找准提问点,精心设计问题。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思维的发展点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设计问题,能使提问具有针对性。
1.以教学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为提问点
例如,笔者在教学《新标准英语》(外研版,下同)Book 12 Module 8 Unit 1 Helen Keller一课时,没有采用与教材配套的活动用书上的几个问题,而是把提问点放在本课的重难点上,引导学生用could或couldn’t表达过去会做和不会做的事。根据这一提问点,笔者提出两个开放性问题:What could Helen Keller do? What couldn’t Helen Keller do? 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学生听录音前都能猜出部分答案,并认真分析、思考。听录音前,笔者先让学生猜测Helen Keller会做和不会做的事情,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听录音,边听边记,并思考问题的答案。听完录音后,大多数学生能答出:She could read and write / learn.She couldn’t see / hear / talk.正是有了上述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才能有序地进行猜测,听说,比较,判断和归纳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在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Book 9 Module 1 Unit 1 There Wasn’t a Pond.一课时,围绕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描述公园的变化,提出了两个主旨性的问题:What is in the park now? What was in the park before?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公园新景图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如:There is a pond now.There are some ducks / children.There are two swings.问题的答案涉及需要学生复习的“There is / are--- ” 句型;接着,教师借助公园旧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两图的不同,自然引出本课的主要句型:There was a slide.There wasn’t a pond here before.There weren’t any swings here before.
2.以学生的兴趣点为提问点
以学生的兴趣点为提问点能激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Book 11 Module 1 Unit 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一课时,在解决了本课的主要问题“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 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Great Wall,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纷纷提问:How old / tall / thick / wide is the Great Wall? 笔者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借助网络和书籍分组学习,并通过海报或图表的形式向全班介绍长城。教师的提问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成功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又如,在教学Book 9 Module 3 Unit 1 Today Is Halloween. 时,笔者在了解学生掌握的万圣节知识的基础上,提出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Halloween?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等问题,引发学生深入了解万圣节的兴趣。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有了精彩的课堂生成,提出了许多问题:What do children do / eat / play? Where do children go? Why do children wear scary clothes? 教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问能力的提高。
3. 以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为提问点
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是学生新知识的成长点,也是学生思维的发展点。问题中的未知与学生的已知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愿望。笔者教学Book 12 Module 8 Unit 1 Helen Keller 一课时,在向学生提出 “What could Helen Keller do? What couldn’t Helen Keller do?” 这两个主干性问题之前询问: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elen Keller? 这一开放性问题激活了学生有关Helen Keller的已知知识,还帮助教师准确定位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后续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更富实效。学习完课文后,学生感悟到Helen Keller学习时的种种不易,笔者又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Helen Keller?Why?并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答案。这一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各抒己见,纷纷运用刚学到的语句,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4.以思维的发展点为提问点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以思维的发展点为提问点,通过提问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学Book 11 Module 6 Unit 1 I’ve Got Some Chinese Chopsticks.一课时,在介绍了劳拉想让玲玲了解更多的美国这一信息之后,顺势提问:How can Lingling learn more about America?引导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活动。授课教师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纷纷给出不同的答案:
She can learn more about America from books/TVprograms/videos/stamps/postcards/
pictures/photos/friends/pen pals.
此外,教师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平衡问题的类型,少提用“Yes.”或者“No.”作答的问题,多提以what,who,where,when,why,how等疑问词开头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必须积极思考,这样的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准确表述问题,提高提问的准确性
抓住正确的提问点并不能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准确表述问题,提出的问题不能含糊不清,也不能晦涩难懂。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Book 9 Module 3Unit 2 Easter Is in Spring.一课时,提出了如下问题:Where do people celebrate Easter?学生回答的是:In the park/At home.这是因为教师在介绍背景知识时说到人们在过复活节时常戴着装饰着toy chicks和flowers的帽子在公园里做游戏。然而这位教师期望学生给出的答案却是“In England/ the USA/ Australia/…Western countries.”因此,教师应将问题表述为:In which countries do people celebrate Easter?这样的提问就简洁﹑明了,学生容易理解。
三、改进提问方法,提高提问的艺术性
要取得良好的提问效果,教师必须讲究提问的方式和方法,追求提问的艺术性。追问不仅能让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若能巧用追问,则能激发学生积极﹑深入地思考问题。
例如,在教学Book 12 Module 8 Unit 2 Why Are You Scared? 一课时,笔者采用了追问的方法。本课主要学习用 why 询问原因以及用 because 问答原因的表达。笔者设计了一个“刨根问底”的活动,引导学生步步追问。笔者首先作示范。
Teacher:  Mary, how are you today?
Mary:    I’m happy.       
Teacher:  Why are you happy?
Mary:    Because I got some present from my friends.
Teacher:  Why did they give you present?
Mary:    Because today is my birthday.
They give me present on my birthday every year.
Teacher:  Why do they give you present every year?
Mary:    Because they love me very much.
    接着,笔者让学生结对进行会话,要求至少使用两次 why 引导的问句。追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提高探究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问几个类似“Why?”或“How do you know that?”的问题。
追问还能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Really?”或“Is that so?”等反问,能引发学生再次思考已有答案,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的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反馈,提高提问的效果
1. 关注学生的反馈,有的放失
为了确保提问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对学生的回答不予关注或不能及时评价,都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Book 11 Module 4 Unit 1 Can You Tell Me about American Festivals? 中Thankingsgiving Day 这一主题时,播放了一段感恩节的录像,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接着,教师通过“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anksgiving?”这一开放式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节日,在四人小组中热烈讨论,提出众多的问题:When is Thanksgiving? What do people eat on Thanksgiving? How do people celebrate it? 但此时教师并没有按照学生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从时间、活动、食物等角度了解感恩节,学习感恩节的有关知识,而是对学生提及的诸多问题置之不理,且不合时宜地提出以下问题:Why is it called Thanksgiving? 这个问题难度较大,提出的时机也过早。
这位授课教师用开放性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但是却未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信息。授课教师若能及时关注提问后学生的反应,包括学生的目光、表情和动作等,了解学生的兴趣及对问题的理解情况,及时修正、调整教学策略,将更符合学生的需要,教学效果会更好。
2.巧搭支架,降低难度
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降低问题难度,通过若干个较易回答问题的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终促成大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某一节课上,教师提问一位学生: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this summer?恰巧这位学生是位刚转学过来的学生,对老师提问的方式不太适应,一时答不上来。于是教师迂回提问:Where are you from?但这位学生还是不能回答老师的提问。授课教师由此定位了学生的难点——学生可能是因为不知道where的意思而无法理解整句话,于是授课教师再次变换问题:Are you from Xiamen?该学生连忙点头;待该学生基本理解了where 的意思后,授课教师先问:Where are you from?而后问: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this summer?这位学生借助教师搭建的语言支架,理解了问题,并做出了正确回答。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转换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较难的特殊疑问句,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
除了借助问句外,搭建支架也可借助陈述句。例如,教师提问:What time does your mother get up?如果学生没有理解该问题,教师可以这样启发:My mother gets up at 6 o’clock .然后问:Your mother gets up at what time? 最后问:What time does your mother get up? 其中,“Your mother gets up at what time? ”在学生已知的陈述句与未能理解的特殊疑问句之间搭建了桥梁。可见,教师要搭建支架,灵活变换提问方式,使提问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提问的有效性。
五、合理侯答、点答、优化提问效果
问题提出后,教师还要把握好侯答时间,采取合理的反馈方式,使提问效果最大化。有些教师提出问题后,或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或充分的思考空间,或给学生反馈时不讲究方式和方法,没有给予及时、恰当的反馈,导致提问效果不理想。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Book9 Module6 Unit 1 You can play Basketball Well一课时,想通过小调查的方式引出本课的重点句型,于是向学生提问:Who can play basketball well?授课教师在重复提问三次后看到没有学生举手回应,就又连续问了六遍“Who can?”。其实学生没有回应未必是没听懂老师的问题,也不意味着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同,即使是同一问题,不同学生因思维差异其思考时间也不尽相同。教师提出问题后,不必反复催促学生回答,这样反而会收到更好的提问效果。
    点答指教师指明某一位(组)学生回答问题。点答时应当先提问,然后点名让学生回答,以便每一位学生都能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
总之,教师只有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正确把握提问点,准确表述问题,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及时收集和处理提问后学生的反馈信息,使用提问技巧,改进侯答、点答和理答策略,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最新评论 | 正序浏览
发表于 2014-5-21 21:58:36
写得很精彩,有价值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4-5-22 09:44:30
很好,值得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4-5-22 15:22:50
不错,值得借鉴,受益颇深。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4-6-17 15:17:10
我喜欢以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为提问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