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常州的教育系统正在上演一场闹剧,起因是前几天市属学校的教育每人发人6000块奖金,且仅一墙之隔的区属学校却一分也没有,请看一位区属学校的教师写给常州市市长王伟成的一封公开信给王市长的一封公开信
尊敬的王市长:您好!
您的到来,为常州经济带来了生机,为常州的城市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最近市局属学校教师每人已发6000元的“三创奖”财政补贴,我们区属的老师什么时候发?在同一片蓝天下,都在为常州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常州要办好教育仅靠市属的几所学校行吗?我们这些在乡镇、农村、偏远地区工作的老师不是为常州的教育作贡献吗?我们的付出、我们的辛苦不如市区老师吗?
今天,我校好多老师,心里一片冰凉,拿着粉笔的手在颤抖,讲课的语调在呜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三创奖的奖励,已经引起了广大生活在最苦最累付出最多日乡镇教师一片寒心。
一说择校造成的恶果:
我市大规模的择校热,给我们这种学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择校热导致市属名校生源好,于是“高徒出名师”,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辅导教师也成了名教师,学校越办越好,而我们这种学校,教师面对相当数量的学困生、贫困生、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学生,教育工作费劲思量,教学成绩却还要与市属学校一拼高下。
有人会说,那你校的生源弱,谁让你们死揪成绩的?这个问题问得好,你想,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如果连成绩都拿不出了,你还能拿什么来吸引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来?还不往市区学校跑得更快更多更猛?
多年来,我们之中流行一种说法:市区老师是市局的亲生儿子,非市区的老师是市局的野儿子。在6000元的三创奖袋入市区教师口袋的今天,有人说:现在我们连野儿子都算不上了。呜呼,悲哉!
二说捐款、培训、考核费:
我所在的学校,2005年,我们分别在向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捐款、在“社会关爱教师,教师回报社会”活动中捐款、在慈善捐款等活动中,人均一年捐款超300元,这还不包括年底每人将近100元的捐款,2006年我们各类捐款又是300多元,年底的工资单上又不由分说一下扣掉66元。
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的费用,我们全都自己掏腰包,没有一分经费可以报销,而相关政策出台时,总是市属学校免。
我们的待遇在最底线,我们的捐款、学习的各项经费却与市区平等、甚至更高,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我们用我们的热情、汗水、态度和真诚回报了社会,那么,我们得到了什么?社会就是这样关爱我们的吗?
三说奖金待遇:
工作环境条件差,教育教学工作费劲,这些还可暂且不讲,我们的经济待遇根本无法与市区教师相比,除了工资能得到基本保障,前几年连年终的考核奖(第13个月工资)都不能全部到位,更别奢望年终奖了。去年我第一次拿到了年终奖,激动了好一段时间,感谢政府感谢党,但去年市区的年终奖却是我的4倍。
气人的是,两年前常州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市属学校每人奖励2000元,我们同样出力出汗,怎么就没有我们的份?我们还算不算同为常州教育的一分子?今年卫生城市回头看,我们老师可还都记得这桩事。
在教育工作费劲思量、教学工作出不了成绩、教师缺乏成功感的时候,6000元的三创奖无疑火上浇油、雪上加霜,为安定的校园平添了一股冲击波,本来经济收入就远远低于市属学校,哪能不造成教师的强烈不满和不安心?
一些好教师只想调往市直属中学,有点本事的,哪还不赶快跑路啊?于是有人说:我们是专门为市属学校培养好教师的地方。
某区长曾对反映该事的一位学校领导说:“你有本事可以到某地去另谋高就。”是啊,他这话说得多实在呀,在我们这种学校,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失望,积蓄了太多太多的闷气,我是不是也该考虑考虑自己的未来呢?
前几日在常州政务网上,我看了常教人(2006)66号文件《二○○七常州市教育局局属学校公开招考教师意见》,这是明摆着市属学校向下级学校挖人才啊!市属学校多么好啊,前途光明一片,有付出,有回报,他们吃得是奶,挤得也是奶,现在我吃得是草甚至是糠,还得挤出奶来,在市区,我相信我会插上翅膀高飞。
我为什么不走?我有理由不走吗?我在这所学校辛苦工作了这些年,是这所学校培养了我,这片土地虽然贫瘠,但我对她已经有了感情。今天看到这么多教师的议论,这么多教师心寒,我的心也在疼痛。
王市长啊,我希望你领导的政府别再逼着我离开这所学校,好么?
王市长啊,我希望你能为我们农村的教师多些考虑,好么?
王市长啊,如果我们学校的教师都走光了,你能让教育局的人下乡来开荒吗?
王市长啊,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我可以找个理由不走吗?
明月若能照我心,羌笛何须怨杨柳?
致礼!
明月羌笛
[ 本帖最后由 perdit 于 2007-1-25 17:0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