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 赋予英语课堂灵动之美
小组合作一直是我们学校日常教学中一个特色环节,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们都清楚:良好的小组合作能够更好地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怎么培养学生好的小组合作意识以及有效地组织好小组合作呢?在教学中我一直在摸索,也在不断力求完善,我想结合我的做法和老师们交流一下,希望能够得到老师们更好的建议。
抓住每一个契机,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在小学阶段,每一个优秀的团体都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指向。开学初,在接手新班时,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关注学生们是否有团体意识,并适时的激励学生,促进小组的形成。每学期学期初,我都会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本学期初始,我接手了五(7)班,这是一个崭新的班集体,两天的观察后,我对学生的大致情况进行了分析:五(7)班由原来的6个走读班重组而成,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较浓,15人左右课堂积极性很高,愿意积极接受新事物,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并注意力较集中;70%的学生课堂反应较好,有较好的课堂听课习惯;10人左右学习习惯不好,课堂上不能够集中注意力,没有认真听课的习惯,有一定的惰性。结合初步的分析,课堂开学一周内,我对小组进行了初步分配,大多按座位就近分组,这样方便课堂上随时展开小组合作活动。小组形成后,再由组员共同商议确定成员分工,形成明确的职责。小组长有为期两周的试用期,两周后,再进行小组长的最终确定,根据组员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小规模重组。小组初具规模后,我又制定了积分制管理方案,权利下放给组长,组长或副组长有小组管理权。组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活动就更容易开展了。 小组最初成立时,有部分小组没有合作意识,在小组活动时只能两两活动或习惯于独自完成任务。我结合活动内容,指导学生怎样合作,一旦发现有两三组活动比较充分,组长组织效果较好便大加赞赏。在五(7)班小组形成初期,一次小组活动时,我意外地发现有两个组长在活动中很善于组织管理,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能够很好的进行分工,小组管理很有条理。我及时的以此为契机,对这两位组长的管理能力大加肯定,也表扬了组员的认真配合。其他小组很快也跟上了步伐,主动地效仿,并形成了自己的合作模式。结合积分制管理后,组长及其他组员们尝到了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甜头,知道有的活动合作完成才能效果更好,才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在之后的活动中就更乐于合作了。 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声音,激励更有效的小组合作 小组成员及分工最终确定后,我针对班级小组活动情况进行了专门总结。有针对性的总结可以让学生们看到老师对他们活动的关注及肯定,也让他们在之后的活动中更加有意识,有标准可循。在小组合作总结时,我关注到这几个方面:
个别小组人员分配不均匀,导致小组活动效果不理想。 为了小组活动方便,小组成员多为就近安排,个别小组成员安排不够合理,限制了小组合作的效果,因此我对有这种问题的小组进行了成员微调。 小组长在活动中组织管理能力欠缺。 小组成员在活动时有的组长组织能力欠缺,我提供的解决方案为:小组内分工再细化,各取所长。设置纪律组长、活动组织组长等。 缺乏组际交流。 这个问题是上次华师大研讨课后结合老师们的建议反思后总结出的问题。班级小组内有意识的合作及分工已经初具规模,但组际的交流还比较缺乏。在小组活动后进行小组汇报时,有必要让小组内进行互评及组际评价。有标准可循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活动要求,使活动更加有效。另外,老师还要关注评价的多元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融入活动过程,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关于小组合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必须清晰的是:小组的形成和活动意义在于促进每一个孩子的良性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成事,并在成事中成人。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形成有长程意识的小组合作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常会觉得,小组合作容易流于形式,在英语课堂上,小组活动往往只限于一起做对话,一起表演。其实这样的活动只是小组合作内容的一小部分。有的小组汇报时往往只是学习能力相对均衡的小组在表演,学习能力有限的学生不能有效参与活动,对于他们来说,基本没有发展或发展空间很小。如果老师在有意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也学会等待,会发现学生们的发展潜力是惊人的。 小组合作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做的其实应该是所有老师都正在做的,我还有许多地方还需要向其他老师们不断学习,进而自我完善。新基础的核心理论指导我们,课堂的每一个设计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小组合作的目标既是让学生们在成事中成人,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给学生充足的机会,还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老师还要有长程意识,立足于学生的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八年的工作教会了我,做教师,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决不仅满足于手头的工作任务,而要做一名勤于思考者,勤于反思,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关注和捕捉每一个成长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主动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