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中小学英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教师和学生角色定位

高逸阳 2015-11-1 12:21 [复制链接]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当前课程的出发点,新课标的运用正体现了我国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中心。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存在很大弊端,教师具有绝对统治地位,教学方法落后,评价方式单一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综合能力没有能够得到提高。
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规定,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作为新课标的直接实施者的教师必须以新课标为基准,给自己的教学活动寻找合适的定位,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等以积极引导学生向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学生也要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增强学习意识,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和谐的、人性化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共同发展。
一.教师角色定位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2.面向每一位学生。3.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它是新课标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新素养观念
新时代的教师要注重自身素养,不仅仅是专业素养,而且还有全面的素养要求。教师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他们的言行将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英语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所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教育专业知识,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用理性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打骂学生,不羞辱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关爱,使学生在温馨的班级环境中学习,成长,又要具有英语方面的专业素养——标准的英语发音和流利的英语口语等英语专业技能和英语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并将其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
新课标呼吁综合型英语教师,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开阔的教学视野。教师的责任主要是教书,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单靠吃学校所学的“老本”是不行的,他们必须坚持不懈,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的教师,从而能够游刃有余的“传道受业解惑”。
2.新教师观念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新教师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再是教书匠,不再为教材而教学,他们应当既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形成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研究与改进,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提高,把学生从枯燥的英语书本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3.新学生观念
新的教育理念是,“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能找到教好他们的方法。”
新课程强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从根本上要求教师转变学生观。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英语教师总偏向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对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另眼相看。要知道好差是同时存在的一对矛盾,而矛盾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转化的条件之一就是老师的接受。
4.新语言观念
语言是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由语言知识形成的一个系统。英语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语言技巧,在现实环境中运用语言,而不是为语言教学而教语言知识。当前中学英语教师普遍重语言,轻言语,即重视单词、短语、语法等规则性的知识,而忽视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训练,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博学多能,而是高分低能,不是万马奔腾,而是万马齐喑。对此,英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外语学习动机,即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沟通和表达,其次还必须以身作则、积极引导,课堂多用英语教学,以新课标语言技能级别目标要求学生,课堂上多用英语营造氛围,把英语语言知识点的学习和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5.新课程观念
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是教学内容的代表与示范,教师应当认识到要以教材为引子来开发其它相关的教学内容。传统的45分钟照本宣科的英语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学习要求,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课本的基础,更需要的是课本以外的,能与实际相结合的英语知识。对于教材,英语教师应量力而行,即灵活地对教材进行增、减、改、编,使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将真实的生活情景引进课堂,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给学生提供语言交际的好机会。
6.新评价观念
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是新课标提倡的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的整体能力,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终结性评价是以考试为主要形式的结果性评价,过分强调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除了评价方式多样化以外,还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参与教学评价,从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新面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起到组织、示范、引导作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改倡导的“乐学”思想。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答;教师板书,学生抄,课堂安静或者死气沉沉的填鸭式。每堂课总是按照复习旧知识,导入新内容,讲授新内容,巩固小结,家庭作业的五步教学程序进行,学生难得有发挥的机会,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扼杀。新课标的要求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如果教学方法不改进,学生能够得到发展的只是写的能力和死记硬背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运用“学导教学思想”,采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比如,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而且使学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机交流的优势,促进课堂教学的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学生角色定位——学生意识的增强
在传统的只听不说的教导下,学生的英语学习综合技能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当然,学生自己也没有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然而,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在已有的认识结构基础上的建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只有在学生积极参与时才有可能成功。
1.参与意识
①.学生要敢于发言
    要使工作、学习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敢于发言正是自信,大胆的体现,是学好语言的必要准备。
一个活跃的课堂并不是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的,而是学生自发形成的,以学生的兴趣为前导的。学生要认识到课堂是自己的天地,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初中是培养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时期,学生在小学时积极发言,无论对错,因为那时他们有强表现欲,可是中学生就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和给人的印象。因此,课堂发言不仅是学生的主观意愿,还需要教师给予鼓励。
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有时没有必要让学生举手,或者指明学生来回答,而应是学生积极、主动、没有任何约束地自愿回答。学生回答正确应得到表扬,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大增,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会加大,对老师也会更加热爱。反之,应得到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课堂是自己发挥的小空间,只有在这样的空间里得到认可和发展,才有可能、有胆量到更大的舞台去迎接新的、更大的挑战。不过,教师应适时给予适当的调控,因为有的学生可能得不到发挥。他们或是对许多英语知识感到陌生,或是不善于表现自我,教师应当努力地寻找机会让他们发言,哪怕错了也没有关系,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尝试,就会有第二次的成功。
②.学生要善于提问
古人云;“学贵质疑,疑是思之路,学之端。” 质疑问难是锻炼思维,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进而达到自己读书的一种有效手段。
学习中有问题是好事,“学问、学问”,在学习中,必然有疑问,但是善问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学生有了问题放在一边,日积月累,什么都没有真正掌握。“善问”首先在于学生有问的意识,当他们碰到疑惑时,不问就难以解决,是积极学习的表现。由于中学生个性倾向不太稳定,具有自尊心强,心理封锁性强的特点,他们总以为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很愚蠢的,会遭到老师批评和同学耻笑。中国教育学家孔子说过“不耻下问”。
2.自主意识
①.学生要学会创新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同样,一个不会创新的学生是不可能取得学习上的突破的,学生可以用自己独特见解来回答学习中的问题。
②.学生要善于思考
“学无止境”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知识水平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潜能又是无限的,是可以挖掘的。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课堂教学老师采取“满堂灌”,学生只听而没有机会思考,渐渐地他们也就不屑于思考。学生应当认识到英语学习更多的是靠自己,靠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巩固知识,增长见识。英语学习也不是无章可循的,许多知识点都是环环相扣的。例如,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常常会遇到英语和母语在语音、词汇和各种表达方式上的冲突,教师既要鼓励引导,更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去主动思考,这是为了避免使他们养成依赖心理。例如,在讲动物名称时,由于文化差异,不同的性别、年龄的动物有不同的称呼,如鸡(chicken)--小鸡(chick)--公鸡(rooster)--母鸡(hen),教师要积极地引导他们通过查字典、找规律的方式,自己去寻找答案,并启发学生对其他相关的语言现象进行思考,自己总结出语言规律和英语学习的小窍门。那样,他们就会有成就感,知识点就会记得更牢,更能养成好的自觉思考的习惯,而不是一味地等待答案的到来。
3.合作意识
学生的合作意识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理解集体协作的重要作用,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资源的整合,还学会交往、参与、倾听和尊重他人。
参考文献
1.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2. 靳玉乐 李森主编,《现代教育学》,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
3.蔡笑岳主编,《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王蔷主编,《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5.《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主办,2007年2月版

最新评论 | 正序浏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