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新兵在2005-9-25 19:11:05的发言:
第二单元结束了,我帮学生归纳了主要句型There is ... There isn't.... Is there...? Yes,there is. No,there isn't. There are.... There aren't.... Are there ...? Yes,there are. No,there aren't. What's in the bag? How many...are there...?我觉得掌握主要句型和大量阅读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把英语学得更好,更活。
我觉得现在的教材好像是一篇散文,老师把握重点很重要。否则会让人感到真的是一盘散沙了。
这也许就是牛津教材的编排特点吧。我们上海版的牛津教材在小学阶段与预备年级、初一年级都是这样的。你这里归纳的There be句型,我们在一年级中已经开始出现,教到五年级,学生都要进初中了,参加毕业开始时,这个句型依然还是开始的重点。所以每次教研活动或是听随堂课时,我总是让老师们讲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不是碰到这个句型就要在这节里解决这个句型的所有问题,那么,学生听的累、老师教的也不轻松,效果并不一定很好。因此我还是觉得,作为一个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理解以及处理是很重要的。新兵老师,你以为呢?
今天让学生做改句型的练习,错的是一塔糊涂。我再让学生看句子的变化,让他们找规律,可他们还是不明白啊。关键是人称不懂,不管什么人称,统统都是I do, I can,我只好一句一句写给他们看,并告诉他们注意人称的不同。最后他们注意看了,也就有点懂了,关键是有许多的学生上课不看黑板的。你讲你的,他做他的,落后学生就是这样出现的。
昨天为了教第四单元的E部分,我教了一下I like music.和 I like singing.并在黑板上做了一些练习。今天让学生说,吓了我一跳,I can singing. 我知道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回想以前的教材,是句型式的,老师们为了让学生掌握一种句型,可以让学生套用句型说上每人不同的句子,学生们也可以牢牢地掌握每种句型,而且还会用各种句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现在的教材面面具到啊,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主要的东西,如果我们老师再不能把握好,那我们的学生就更摸不着脑了。教材的安排也不科学啊,存心让学生搞昏头。如果我在这里强调了like后面动词加ing,第六单元,be后面加动词ing,学生会说这里没有like 啊?呵呵,编写教材的人不会想到这个问题的,他们恐怕还为自己安排的次序开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