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设情景。句型复习时离不开创设情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运用学过的句型进行交际,从而达到会用的目的。
情景是指人们说话、做事时的背景。“社会的语言情景是揭示外语所表达意义的一个基本因素。学习外语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理解和表达意义。”①创设情景是指教师根据某一语言功能的具体场景,在课堂上利用某种教学手段,模拟出特定的语言环境,展现在学生面前,目的是使学生明白该语言项目的使用场合,更好地理解该语言项目,并能学会如何运用它。创设情景的方法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实物。实物的含义比较广泛,它可以是任何一种看得见的东西。例如在训练学生“购物”时,可以把讲台当成柜台,准备几样学生熟悉的物品,并将物价标签贴在物品上,将物品摆放在“柜台”上或挂在黑板上。这就是用实物设置的“购物”场景。又例如在训练学生辨认物品主人时,可以让几位学生将自己的某一学习物品拿出来放在一起。由于物品较多,学生不易记住某物是谁的,这就是用实物设置的“辨认物品”场景。
(2)图画。凡是在课堂上无法用实物来表示的情景都可以用图画来表示。例如训练学生谈论天气时,就必须有表示风、雨、阴、晴、冷、暖等的图片。
(3)动作。动作可以包括表情、手势、角色表演等。例如在训练学生询问某人正在干什么时,可以请学生在教室里做各种不同的动作,如写、读、唱等。这就是用动作设置的情景。
(4)声像。声像是指用录音、录像、计算机等辅助教学。
创设情景时应该注意:
(1)创设的语言情景要清晰,情景所揭示的语言意义要准确。例如学生在学习“tea”这个单词时,如果画面上只呈现一个茶杯,学生就很容易把“tea”理解为“cup”的意思。如果画面上加一个“茶”字,在用几条曲线表示从杯中冒出的热气,其画面就比较清晰明白了。
(2)创设情景时,最好是音、形、义相结合,因为语言的音形义是一个整体。
(3)创设的情景不易过分集中。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一次创设的情景过多,学生就会不知所措。例如学生在复习表示方位的词时,教师要每个词设置一个情景,逐一呈现给学生,待熟练掌握后再进行综合训练。
(4)同一内容应在不同的情景中多次呈现。由于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个性心理、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他们往往是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反应是不一致的。例如在介绍“on”的意义和用法时,教师指着讲台上的书说:“This book is on the desk.”有的学生理解为“书在课桌上”,也有的学生可能会理解为 “书在桌子中间或旁边”等。这时需要教师设置其他情景以说明同一内容。同一内容多次反复地呈现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因而在教学中不能忽视。
2. 精讲多练。在小学英语句型复习中,应少讲或不讲语法,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达到熟练的目的。
3. 掌握句型结构。句型结构是句子的典型框架,如“What are you eating”的句型结构是“What are you _______ ”。在这个结构后面的动词要加“ing”形式,表示某人正在干(吃,喝等)什么。学生掌握句型结构是为了自己能造出相同结构的句子,能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养成语言习惯,最终达到初步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学生要对句型中的可变和不可变部分一清二楚,才能养成正确说话的习惯。
4. 视、听、说领先。根据语言学习的顺序,在复习句型时,要先让学生眼看(看实物、录像、投影、幻灯片)、耳听(听录音等)、口说(口头操练),练熟后,再进行书面练习加以巩固。视、听、说领先时,口头训练要快速进行,这样可以加大信息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四十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得到巩固训练,从而牢固掌握所学的语言材料。
5. 与课文相结合。句型复习要与课文复习相结合,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句型的使用场合和方法。
6. 机械、意义、交际操练相结合。在句型复习时有三种操练形式,即机械操练、意义操练、交际操练。在课堂操练时,教师从控制、半控制到不控制,学生从不自由、半自由到全自由。与新授课句型操练不同的是,复习课中的操练应侧重意义和交际性操练。由于小学英语内容比较简单,句型少,单词量小,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完全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交际操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交际教学的原理,设计含有交际含义的“准”交际活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
句型的复习除了巩固性操练课以复习单个句型为主外,最好是根据教材要求将几个有内在联系的句型放在一起复习,如“What day is today”,“What's the weather like”和“What are you going to do”。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句型之间的联系、含义和使用场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句型复习方法介绍:
1. 掌握句型结构的方法。
(1)朗 读
(2)机械问答
(3)替换练习
(4)抄写句子
(5)连词组句。连词组句就是将一句话中单词的顺序打乱,让学生重新排列。连词组句可以口头做,也可以笔头做。口头做需要用单词卡片,口头做时可以全班做,也可以分小组做。全班做时,将单词卡片视单词个数发给若干个学生,学生们拿到卡片后,迅速按句子顺序站在全班面前,通过大家的读来检查对错。分小组做时,每个小组都要有一套单词卡片,做时以小组为单位将卡片按句子顺序排列在桌上。这种用卡片连词组句的方法,还可以一套卡片连多种句型,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要复习句型的需要,给出相应的词。如:
this, nine, is, Jack, where, not
组 句:
This is Jack.
Jack is nine.
Where is Jack?
Jack is not nine.
笔头做连词组句时,教师只需将要复习的句子打印在练习题纸上就成了。如:
●I, may, pen, your, use ______________ ?
●swim, in, I, summer, can ______________ ?
再进行这项练习时,要注意连词组句的难度。
2. 游戏方法。
3. 听说训练方法。听说训练方法一般用于阶段复习,训练内容不止包含一个句型,而是几种句型在情景和上下文中形成彼此联系的系列。训练方法是:
●教师将要复习的句型编成小对话录在磁带中,放给学生听。听时教师不作任何解释,听几遍视学生接受能力而定。
●听后,请学生说出对话大意和听到的句子。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将重点句型板书。
●提示学生说出句型的使用场合。
●单项句型操练(如问答、连词组句等)。
●意义操练(给出情景造句、编对话等)。
●听录音复述。
●将重点句型抄写在作业本上。
4. 课文复习方法。课文复习方法一般用于一篇课文学习后的巩固阶段,在复习课文的同时,复习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在阶段复习时,因复习的句型比较多,复习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个句型都采用这种方法,所以在阶段复习时可采用“听说训练方法”。课文复习方法可参考以下步骤:
●听课文录音。
●复述课文。
●教师将课文板书(或事先写在投影片上,可以节约时间)。学生朗读课文句子。
●请学生看板书,说出课文中的句子及句型使用场合。
●进行单项句型操练(机械问答、替换问答)。
●意义操练(看情景问答)。
●改编课文对话,做对话练习。
●将重点句型抄写在作业本上。
5. 转换方法。这种转换方法是将问答语转换成陈述句。如:
问 答:
S1: What's your name?
S2: My name's Mary.
S1: How old are you?
S2: I'm nine.
S1: What class are you in?
S2: I'm in Class One, Grade Six.
S1: Where are you from?
S2: I'm from Shanghai.
转 换:
My name's Mary. I'm nine. I'm in Class One, Grade Six. I'm from Shanghai.
转换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问答能力,又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可以进行转换练习的语言项目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6. 交流信息活动。语言是人们用以交流思想和信息的工具,交流信息活动是根据这一思想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符合“交际法”教学原则的活动之一。交流信息活动也可以称为“信息沟”或“信息差”活动,这一活动的特点是沟通“信息差”。信息差指的是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的差距,即信息仅为某人所知,而为其他人所不知。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必须有信息差,如果没有,交际就是不自然的、不真实的。在日常生活中,信息差的存在是绝对的,永恒的。信息差的存在决定了人们的交际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信息差的问答被称为“假交际”。“假交际”操练的目的是熟练句型结构、问答形式、语音语调等,属于机械操练范畴,一般用于句型复习的强化训练步骤。在句型复习的应用性操练步骤中,教师要根据所复习的内容,根据信息差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为学生设计有“信息差”含义的“准”交际活动,为学生初步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提供必要的条件。信息差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某种形式给甲乙双方不同部分的信息,双方通过语言交流后获得完整的信息。在前面介绍过的方法中,凡是含有这一基本原理的操练活动都应看做交流信息活动。下面有一些练习形式供参考:
(1)图片、卡片问答。这种问答是利用图片和卡片来设置信息差。如:
例1 What's your name?
为了避免学生明知故问,教师可为每个学生设计一张名片,名片上有教师为学生或学生为自己起的新名字,学生之间可以用“What's your name”或“What is your English name”来发问,从而得到同学的新名字这一信息。
例2 Who is that?
“Who is that”句型的语境应该是询问远处看不太清楚或不认识的那个人是谁。由于教室的局限性,很难设置情景。这时,教师可以发给学生每人一张人物图片,在人物图的背面有该人物的姓名,学生如果想知道某人手中的人物图是谁,就必须用“Who is that”来问。另外一种做法是:请全班学生每人拿一张自己的相片,教师把相片收集在一起,重新发给学生。这时,学生很想知道别人拿的是谁的相片,由此激发学生用“Who is that”来互相询问,以达到知道“某人是谁”这一信息。
凡是在课堂上不容易设置的情景或明知故问的句型都可以用图片或卡片来进行问答。如“How many pens can you see”,“What time is it”,“Where are you from”,“What is he(she)like”, “What does he(she)do”等。在用图片或卡片做练习时,要求学生互相之间不要看图片或卡片,否则就不存在信息差了。
(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问答练习。在我们学习的课本中有一些句型本身就具有信息差含义。这样的句型在课堂操练时应及早让学生按实际情况来问答。如“What colour is your _______ ”,“How much is your _______ ”,“What does your mother(father)”,“Can you _______ ”,“Do you like _______ ”和“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fter school”等。
(3)表格练习。表格练习就是用表格的形式设置情景,人为造成学生之间的信息差,以达到言语交际的目的。此种练习通常可以设计两种,即调查表格和补充信息表格。调查表格只需设计一张,补充信息表格需设计两张。举例如下:
调查表格
例1 When do you _______ ?
请学生两人一组或自由问答,问后将被询问人做某事的时间写在相应的空格里。
例2 Would you like to _______ after school?
请学生将某人的意愿用“Yes”或“No”填写在相应的空格里。调查表格练习比问答练习更具有实际意义,因为首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回答;第二,答案不止一个;第三,信息量大,同一句型可以用不同的单词或词语反复说几次;第四,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能够设计成调查表格的句型还很多,在这不一一列举。补充信息表格这种表格需设计两张,实际上是将一个信息分成两部分,A和B各掌握一部分,A和B通过交流将信息合二为一。
例1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