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全身反应是双向的,包括教师的全身反应和学生的全身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教师通过非语言交际教学,变教师的全身反应为学生的全身反应,这样学生才能加强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理解,实现利用非语言交际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体态语要力求准确适度。
小学生无论在学习语言上还是在活动上几乎都是以教师为准则。所以,教师的体态要到位、规范,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领会。体态语的运用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做到准确适度。这个"度",就是服从有声语言的表达需要,为表达内容服务。其不可不用,更不可滥用。不用,会使语言表达呆板;滥用,就会喧宾夺主,削弱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一般来讲,体态语大多出现在表达意义或情感过程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分。这样,就不能要求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都要附之以体态语。在教授“A rhyme:rain,rain,go away,come again another day.”时,
教师可拿一个双响筒,一边慢慢有节奏地打着,一边有感情地说着,并伴有让睡懒觉的“little jony”赶快起来的体态及表情,学生在有节奏的声响中看着老师的体态及活动,似乎已经体会到了这首rhyme的语意和朗读特点,更加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三)体态语要自然协调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体态语必须服从教学内容表达的需要,并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切忌生搬硬套,矫揉造作。一方面各种体态语之间的动作要互相配合,另一方面体态语要与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容和谐统一。体态语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它应该与表达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体态语必须注意这一问题,否则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五、结束语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和交流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英语教师应注重体态语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加紧学习和研究体态语,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借助生动形象的体态语,增强师生之间的无声语言交流,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自然,让英语教学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提高英语思维能力,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六、参考文献:
1. Grant.B.M&Hennings.D.G.The teaher moves: An Analysis of Nonverbal Activity[M]New York: Te achers College Press, 1971.
2.
布鲁斯纳安著.毕继万译. 中国和英语国家非文化交际对比[M]. 北京: 北京语言出版社, 1991.
3.
毕继万.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4.
胡文仲. 英美文化辞典[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5.
李惠霞, 宫安伟. 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M]. 洛阳: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18)54-56.
6.
闰建华、刘建刚. 外籍教师在中国的英语教学透视[J]. 四川: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2).
7.
王军. 中西体态语差异的文化透析[J]. 四川: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