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中小学英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英伦杂记(未完)

洛尘 2008-12-28 22:44 [复制链接]
                       英伦印象
背景介绍:200810231217,我有幸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厅和苏曼国际教育中心组织的江苏省小学英语教师在英培训,在著名的英超曼联、曼城俱乐部所在地、享有工业革命故乡之称的英国曼彻斯特市,进行了为期八周的培训学习。通过在英国近2个月的学习生活,不管是对这个国家的人文历史、社会背景、宗教、饮食文化、教育系统,还是对当地人生活习惯都有了一个更真切的认识。其间所见所闻无不让我感触良多,收获丰厚。择其见闻点滴,与各位读者分享

英国社会概况


英国全称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语: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是一个不大的岛国,占地面积24.36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约仅合两个江苏省那么大,英国本土由苏格兰,威尔士,英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由于英国的经济、行政中心都集中在英格兰,所以国人常以England来代指英国。
英国的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湿润多雨,不过在我去的两个月里也并不如印象中那样阴雨绵绵,异常的湿润,最多也就是天气变化多端,一会儿还是晴空万里,也许一会儿就会乌云密布。所以,英国人常说‘国外有气候,我们只有天气’。不过湿润的气候也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环境(当然也有英国注重绿化的功劳)。到处都是高大的落叶乔木,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灌木树丛还有那铺天盖地。
其实对于气候由于早有耳闻,也没感觉特别别扭,另我们郁闷的到是英国那早早的天黑与晚晚的天亮,刚去那会非常不适应,每天大概在下午四点半左右就开始拉下夜幕,到了12月份更是提前到了四点钟,而且即使是大晴天,天空中的太阳也似乎只是个没有温度的装饰品,稍微露一下脸就歇菜了。后来找来世界地图一看,吓我一跳,英国的纬度竟然比莫斯科都高,后来在格林尼治天文台看了下地球每天日照模拟演示,才明白英国处在太阳光的夹角顶端附近,所以白天很快就会“走过”。

英国是一个典型的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可以说,英国是世界上社会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凡是英国国民或在英国居住一年以上的人(在纳税的前提下),都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免费医疗服务,子女都可以享受到免费的义务教育。有一次在公交车上碰到一个福建籍难民,他告诉我他偷渡过来在这里打黑工,一星期赚350英镑(按现在的汇率合3600元人民币),他告诉我持难民身份看病不用钱,如果英国人一旦失业,政府会将他们收入中缴的税当失业救济金返还给他们,他的哥哥嫂嫂早他两年到英国,已经取得永久居住权,政府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分给了他们一套小房子。
尤其另人羡慕的是,城市或社区里的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体育活动室和其他一些休闲活动场所,也都是免费为市民开放或服务的,这些公益资源既提高了整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又提升了整个国家的文化品位,是相当值得钦佩的。曼城的人口结构比较庞杂,当地的印巴人相当多,黑人也不少,在这里到处都可以看见东亚人,中国人群里,北方来的主要都是学生,在这里生活的主要是福建广东人,整个曼城大概有四五万中国人,尽管每一个社区居住的人,往往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但是彼此之间都会相互尊重,在这样的国度与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整体上都显得非常的安宁。
不知道是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还是欧美文化特有的文化氛围,几乎我们观察到的所有英国人都过着一种非常悠闲的生活。所谓悠闲,在英国可以把它定位为慢节奏的生活,我几乎从来没有看见任何急匆匆的场面,上班族,学生大多都要到九点开工,他们可以从容地开着车子,从容地走上公交车,或者下了班在晚上从容的到市民广场喝喝咖啡,看看风景。英美国家人的礼貌也是出了名的,身为英语老师虽然也曾经有所感受,但那种礼仪多少还是有些概念化。但是你一旦真正踏上那块土地你就会真正的感觉到什么是另一种文化氛围!当你在街上问路时,英国人总是微笑而耐心的指引路线,当英国人下公交车时,他们会主动招呼司机:Thank you! You are a good driver!当有人拍照时,无意走过镜头的人们会一边Sorry,一边快速离开。甚至有几次,明明是我不小心回身撞了别人,他们竟然会先说:I’m sorry,弄得我非常不好意思。
英国人的悠闲与彬彬有礼并不妨碍他们对遵守法律的意识,考察学习期间,英国人守法律,讲规矩,重诚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英国马路上尽管有许多车辆穿梭来往,但是我们几乎没有看到过一位维持交通的警察。每次带我们出游的司机告诉我们,英国的大巴上都有记录汽车引擎状况的光盘,当汽车引擎工作到一定的限度,光盘就会提醒不仅汽车需要休息,司机也要休息,在英国司机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法律上有规定,任何人不得侵犯,在英培训期间,苏曼为我们聘请了好几位讲师,这些讲师给我们上课,没有一位迟到过,当然也没有到得很早的,最多早到也就在三五分钟,另外,我们还发现在英国商店里购物,不需要讨价还价,在任何商店里,商品都是明码标价,因此不必担心上当受骗,当然也更不用担心买到的是假货了。另外,如果你对购买的商品不满意,只要留有发票,不影响第二次消费,都可以退还,营业员的态度也很好。
英镑是世界上汇率最高的货币单位,不过随着近几年英国的经济衰弱与中国人民币的尖挺,英镑连续贬值,去年的汇率还是1:14,今年我来之前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进一步影响已经是1:11.9了,更没想到的是到了11月中旬左右,比值最低达到1:10.2左右。换句话说原来12元人民币换1英镑现在只需要1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我兑换的750英镑整整亏了1500人民币。刚去英国那会所有老师几乎都不敢花钱,一中瓶可乐1镑,一个冰淇淋1.5镑,一口袋苹果(五六个左右)2镑,谁吃的消。麦当劳这种店更是让我们望而却步,一份汉堡包加薯片套餐要4镑,所以一开始我们就看着干瞪眼。英国的日常消费品虽然不便宜,但是衣服化妆品这类高档消费品的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有许多比国内要便宜多了,而且还经常有打折活动。英国商品的打折是实打实的,既不抬高原价,也不玩文字游戏,不过打折时间比较短,经常换花样,例如英国的本土化装护理品bodyshop店,我们就亲眼看着它一会搞买25减5的活动,一会搞满30送赠品的活动,一会搞全场商品八折的活动,所以引得我们这些老师终日上完课就去逛街。另外有些商品打折幅度比较大,一家Sports店里,耐克,阿迪达斯常年七折,英国本土的英褒系列打到近三折,球鞋也很便宜。英国也有类似中国1元,2元店那种的1镑店,而且这种店大受工薪阶层青睐,不过1镑店的东西质量实在难以恭维,我买过一把伞,第一次到海边撑就吹坏了,买了一个鼠标回家不能用,买过1打电池装数码照相机只能用3分钟,买过一瓶海飞丝头发搞不起来。大概只有买文具用品还凑合。便宜无好货,在任何地方都是真理。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的收入不低,应该说购买力很强,我们的每月收入以2000元折合英镑的话,也就200镑左右,但是他们的普通小学教师的月收入就是2000镑,这种收入去上趟肯德基当然不在话下。

Homestay生活
入住英国当地家庭,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供了直接与英国人全方位、近距离的生活、文化、习俗以及信仰等方面交流的平台。这也是中国的英语教师境外学习最别致的培训方式。我和江苏省另外两个男老师入住一位叫Catherine的友好家庭,Catherine是一位40岁上下的职业女性,一个人住两层头的House,她为人爽朗洒脱,善解人意,又有些感性,急躁,有时碰上高兴事会一边烧饭一边大声唱歌。我们三和她年纪相差不是很大,所以除了她的绝对隐私(如她的工作与为什么多年保持单身)我们近乎无话不聊,相处比较融洽,她对中国非常感兴趣,经常问我们中国何处旅游好,中国的学生生活如何,因为她是单身还问我们在中国如何养老。在语言交流上,我们一开始是很不习惯她的口音的,除了曼城当地的大量方言词汇及特殊发音,另外她母亲的爱尔兰口音也给了她很多熏陶,所以与她最初的交际是很累的,不过善解人意的她很快就把口音及时向“普通话”发展,所以后来要好些。
英美国家人往往喜欢直抒胸意,说话做事不拐弯抹角,与他们一起生活任何事情最好直接表达出来。比如一开始有一次我到厨房看她烧什么菜,她问我饿不饿,出于礼貌,我委婉地说了下不是非常饿(我不饿就不来看了!),结果过了会我发现我盘子里的菜要比别人少一点,弄得我有点莫名其妙,吃了这样的闷亏后,我以后每次回来都很做作地摸摸肚子:I’m very hungry! 于是我们的菜越来越多。英国人把土豆当主食吃,有时烤着吃,有时煮着吃,有时炸薯条吃,有时候烧土豆泥吃,刚开始吃着新鲜,但后来每次看到都反胃,记得开始我又是出于礼貌,骗她说跟家里人通电话说她烧的土豆好吃,没想到她就异常兴奋,拼命向别人宣传:Jude喜欢Catherine’s potato(凯瑟琳氏土豆),之后每次晚餐就拼命给我加土豆,弄得我哭笑不得。
Catherine是个很热情的人,在我生日前一天,我小心翼翼地和她提想尝尝牛排,没想到她异常激动:生日?真的?吃牛排?当然可以。要不要开个派对?由于她不上网,为了方便我们上网查资料做作业,联系家里人,她还买了个U盘上网器。最令我们感动的是,在走之前的一个礼拜,她带着我们进行去威尔士自驾游,她说你们到我家给我带了礼物,所以我也要给你们一个惊喜。
也许我本来就是一个直来直去的人,两个月时间的相处也没感觉到什么Culture shork(文化冲突),相反我到觉得他们这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挺好,很直接,也很简单,所以民众有什么不满,表示起来也非常直接(比如罢工,游行),也许我们中国人就是太过含蓄,太过聪明了。


MMU, Suman的学习
在英国本土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是我最向往的事情,不过很多事情并非如我们最初所设想的一样,比如我们常说到国外学习生活一段时间英语会有很大的提高,其实这只是相当然的说法。道理很简单,你能听懂的,和你会交流的只能是你那个知识水平里的内容。所以面上的东西我们还应付的来,如果要就某个话题深入地探讨下去,那你就只能老老实实地扩大词汇量,学习专业词汇,记得和我们的Homestay Catherine交流英语时,一些日常性的话题还能应付,有一次晚上她和我们交流起失业保险,社会保障,养老的问题,我们明显感觉捉襟见肘。
在英国的学习生活让我感觉似乎回到了单纯而乏味的学生时代,每天八点多起床,然后转两班公交车到苏曼中心(Sunman Centre),中午12点半在中心吃中餐,下午一点继续坐车到MMU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继续上课,下午四点左右坐车回家,有时候要完成英语作业(Journal)。除了部分老师来客串外,我们的课任导师(Course Leader)主要是来自菲律宾的气质优雅,亲切和善的Eljee小姐和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且不失幽默的老学究Richard,这两位老师轻松随和,认真务实。为期八周的赴英培训中,有6个星期是MMU的语言课和理论课,这也是我们培训的主要内容。语言课以提高我们的听、说、读、写和交流沟通能力为主,理论课则侧重于第二语言各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尽管他们的上课还是比较卖力的,但是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他们给我们培训的内容有很多不太接近我们的教学实际,有很多教学理论的东西深则深矣,但是感觉非常遥远,纯粹是站在做学问的角度上分析的,而且教学理论课由于到处充斥着有相当难度的专业词汇,所以无论是上有关语法教学,学生材料阅读还是学习动机的话题内容,我们都感觉听的很累。对我个人而言有所提高的,到是写那些Journal(日志),有人经常说:学来学去学不到东西。私以为如果真正要提高自身,不是随便听两三个讲座,看几个录象就能提高的,无论是教学还是自身专业功底,只有通过大量有效的实践积累,才能使自身水平有质的改变。Journal的写法是先写一段描述(Description)——以你的视角来描述当天你的学习经历,然后再写一段感想(Reflection)——与自己的旧有知识水平和经验相比较,做出自己的思考。说实话,这类Journal不是那么好写的,即使词典摆在身边也不能解决问题,特别是写感想的语言,,很多时候写起来非常费力,拼命去想合适的表达结构,合适的用词等,再加上长期从事小学英语,很多即使是类似“受益于,取决于,倾向于,组织,优化,导致。。。。”这类不算是专业词汇的常用结构词也一时间完全想不起来。虽然在写十几篇Journal的时候常常令我痛苦不堪,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非常值得的。

学校参观 School visiting


英伦印象丁.rar

10.79 KB, 下载次数: 14, 下载积分: 金钱 -1 , 激情 1

最新评论 | 正序浏览
发表于 2008-12-28 22:45:08
部分剽窃Shine的,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