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语言收获精彩的课堂
——浅析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内容摘要:在小学阶段全面开设英语课已经有近十个年头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用语已经逐步走向成熟,越来越趋向理性化、科学化和艺术化。本文就个人平时遇到的、使用的教师课堂教学用语进行简单阐述,欲以此“抛砖引玉”,引起同行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用语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语言
在小学阶段全面开设英语课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在这几年里,课堂教学用语,从开始的课程性、任务性(主要是为了体现英语课的特点,能说英文就不说中文),发展到现在的探讨适应小学生年龄特征的鼓动性、鼓励性(学生能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成功,增强对英语学科的兴趣),一线老师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挫折中寻找灵感,在一遍又一遍的成功、创新中享受幸福,从此,也把自己从单纯的知识传授中解放出来,用英语和孩子们进行着情感的交流,用英语互相感悟着对方的真心。
变“Understand?”为“Any questions?”的奇妙
思维具有发散性,人们的思维活动通常是沿着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展开的,我们将这种习惯性采用的思维方式称为定向思维。曾经有个儿子问:“妈妈,考你个问题!什么四条腿、六个眼睛、三个脑袋?”啊?三头六臂的哪吒不是四条腿吧?考虑了好一会儿,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告饶。儿子的脸忽然就绽放成一朵灿烂的花:“哈,被考倒了吧?是两个人骑着一匹马嘛!好笨的妈妈哟!”瞠目结舌了半天,于是趴在桌上哈哈地笑到肚子痛。这个天才儿子编出来的天才考题,还真能考倒很多人哩!按成人的思维,都以为是一样东西,却陷入定向思维的怪圈,谁会想到这居然是一个“组合产品”呢?
多次讲完新课,或者讲完一条题目,或者解决了孩子们的一个疑问,或者布置完作业,总会加一句“Understand?”,就在孩子们齐声回答的“Yes”中,老师带着满意离开了。其实多次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Understand”了,而是他们顺口回答罢了。忽然有一天,布置完作业,当我说了一句“Any questions?”后,“Yes”也传开了。我指着一位学生,示意他说出自己的“questions”。当他明白上当后,脸刷的红了,不过,他很快冷静下来,并且智慧地询问了作业中的一个疑惑,在我解释给他听的时候,其他孩子也明白过来。通过这个教学过程,我想在学生的心目中,肯定会或多或少地知道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会思考,学会不轻易地下结论和人云亦云了。
变“Loudly, please”为“听,他 / 她说的多响亮”的精彩
有人认为学习外语一定要摆脱母语的影响,因此提倡课堂教学一律使用目的语。这种做法固然好:最大可能给学生学习目的语的语言环境、最大限度提供了语言输入、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等。但小学教师首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其具有的能力状况,要能清醒的认识到“矫枉未必过正”,面对英语教学中的抽象概念、抽象词汇和术语,或者是课堂教学中刚刚出现的提示语、命令语,与其费劲劳神地使用目的语让学生如坠云里雾里,不如直截了当使用母语来得事半功倍。
一节低年级的教研课上,发现班里孩子们回答的声音很小,年轻的授课老师就提醒:“Loudly, please”。在一般老师看来,这再正常不过了,合情合理,恰到好处。可听着听着,听课老师都感到不舒服:可能是孩子们对英语提示语不太敏感,或者是孩子们很紧张,课堂上收不到一点提示的效果,授课老师只能一味的干着急,于是“Loudly, please”几乎连续说了小半节课。听课者大倒胃口,授课者更是紧张的满头大汗。借着学生中途自由操练的当口,我递给授课老师一张小指条:“听,他/她说的多响亮”。后面半截课,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动下,声音越来越响亮,老师越上越带劲,课堂氛围也渐入佳境。
变“You ask and I answer”为“Ask one of your good friends”的热烈
学生是完整的有独特生命意义的个体。教学过程说到底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展示自己丰富、独特个性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独特的社会生活体验的过程,是师生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纯洁深邃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激发、深刻参与对话和交流的过程。好多英语课上,老师们都在想办法让孩子们主动开口说英语,特别是在教了一个新的句型后,大多会采用“Work in pairs”的操练方法,甚至直接采用“You ask and I answer”,与老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这样说,这种方法在好多时候都是失败的,孩子们真正敢于、乐于、积极于对话操练的少之又少。
有一天,从“击鼓传花”的游戏中找到了一点灵感,操练新句型时我要求孩子们“Ask one of your good friends”,意想不到的热烈迅速在课堂蔓延:或者是一种真心朋友间的问候,教室里涌动着互相传递的温馨;或者是一种故意作弄式的调侃,好几位孩子都邀请同一位进行对话;或者是一种平等之极的宣泄,居然主动与老师对话,甚至“刁难”老师……课堂上流淌着孩子们自然、和谐地运用英语交流的乐章。
变“提示学生答案”为“小鱼吃小小鱼”的幸福
语言表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回答一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固定的,各人经历不同、理解能力差异、思维方式迥异都会影响答案的风格和定位,有的幽默,有的豁达,有的含蓄,有的热情,相对于年龄差异来讲,最主要的可能是成熟和稚嫩的区别。但是,这种稚嫩应该是带有个人思想的表达,是那个年龄阶段特有的成熟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包含所有成人具有的开放、热情、豁达甚至幽默的风格,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和保护。
外教来了,我和孩子们一起欢呼,并和他们有了约定:课堂上比谁和外教聊的时间长。那节课谈的是Animals,先说动物名称,然后说动物们喜欢吃什么,当外教问到“What does the fish eat?”,孩子们傻眼了:没有学过啊?!于是,小脑袋都朝向了我坐的方向。我故意皱眉,然后做了一个经典的“一休动作”……就在大家嬉笑时,有一个孩子抢着举手了:“The fish eats the small fish”,外教可能不理解,又故意追问:“What does the small fish eat?”“The small fish eats the small small fish.”短暂的停顿后,外教满意的笑了,同学们跟着哈哈大笑,该学生先一愣,当看到我饱含肯定的目光时,也笑了,那么自信,那么自豪……
我深深地懂得,每一个人就是一张充满个性色彩的生命画卷,这张画卷并非缺少值得欣赏的东西,真正缺少的是欣赏的目光。在上述例子中,如果我,哪怕是用最委婉的方式提出孩子的答案是不正确的,那么这个孩子可能以后就不会贸然发表意见,甚至变得深沉。或者更有可能会在其他孩子心目中树立一种反面的、消极的教材,到那时可就追悔莫及了。我相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老师面对这一张张生命的画卷,不会一味的去挑剔、埋怨、责备,而是更多的去发现,去欣赏,并且能够让他们学会自我发现和自我欣赏,因为,欣赏能带给人以自信,而自信则能带给人以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学记》也指出,教师要善于运用精简扼要的讲述与适当中肯的比喻,或者意思明了的体态语言,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如上所述,教师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一位成功的教师,无不得力于教师的语言功力。在新课标的旗帜下,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掌握语言艺术,增强语言表现力,让自己的语言的教育性和审美性达到完美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