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检查了学生课文背诵情况,结果很是不理想。全班只有几个同学能背诵出来,大部分的同学连读都读不熟练。只记得当时心情很糟糕,向学生发了很大的脾气。课文教过了,让学生去读,去背,可是很多学生做不到,怎么办?这课怎么往下上?上了又会有什么效果啊?!走出教室之前,给学生留下一句话:下节课必须要会背,老师要一个一个检查!
课没有上好,心情弄得也很烦躁,以为自己的满腔付出,会换来学生同等的回报,看来结果不是这样的。
周末在家一直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教过的课文,学生会背不上来,甚至有些同学读都不熟练,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了啊?我教的没有问题啊,为什么学生掌握得不好啊?思考了很长时间,得到了如下的答案:
一、对于新教的课文,老师领读的次数少了,学生本身朗读的就不通顺,甚至有个别学生读不上来。
二、放手让学生课后去读,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去读,去背课文,几乎是老师要求他们去读,去背,他们才照着做。也就是说不太乐意去做这个事情。也许是低年级的孩子,做什么事情,哪怕是做作业,都带有很大的情绪,不高兴去做的就做不好。
三、忽略了孩子的个体差异,要求每个孩子都达到老师的同样的要求,对于成绩好的同学,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对于学困生,这样的同等要求,他们就很难完成好。所以需要老师布置作业时,把作业要求具体、层次化,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并且很乐意把它做好。
今天早上是三(一)班的英语辅导,刚走进教室,看得出来孩子们很紧张,我心里很清楚:他们一定是担心背不上来,会挨老师的批评。这样的状态肯定不行,是该换换策略了。看着下面做的整整齐齐的学生,我面带微笑地问他们:“课文会背了吗?”下面的声音是稀稀拉拉的,看来还是有部分同学不会背。换做以前,我肯定会发脾气。可今天我想尝试另一种方式。于是我微笑地对他们说:“下面请同学起来给大家朗读。”一听是朗读课文,不是背诵课文,同学们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一些,有不少同学举手,朗读的真不错,熟练多了。看来他们周末是真的去读课文了。对这些同学我给予了及时的表扬。之后我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给大家两种选择:一是朗读课文,一是背诵课文。老师是要打分的,当然背课文同学的分数要比朗读课文同学的分数高。那就要看大家自己的选择了。”我这个要求一提出来,有不少同学都举了手,看来大家很是感兴趣,因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朗读或背诵课文。结果很是让人兴奋。有不少同学能够背诵出来,也有部分同学朗读得很熟练。我对这些同学都提出了表扬。看得出来,他们很激动,也很高兴。因为不同的学生选择了不同的掌握课文的方式,而且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大家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记得检查过程中,有个女生选择了朗读课文,读得很熟练,我给她打了88分。通过她的面部表情,她对自己的分数不太满意。于是我微笑地对她说:“你可以尝试背诵课文吗?”女生看了看我,点点头。真的很让人吃惊,她背得很熟练。我高兴地伸出大拇指,对她说:“真棒,老师给你打188分。背得真好。”小女孩也没有想到自己能背得这么熟练,很激动地接受了老师的分数。看得出来,她有些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我很庆幸自己及时地让女孩找到了自信………..
通过这次检查课文掌握情况,我认识到自己的方式有些失误,庆幸的是及时地发现并改正它。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相信他们不同的选择,会带给我和大家同样的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