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中小学英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促进农村小学生英语双基的和谐发展

lejiao 2009-10-4 21:02 [复制链接]
内容摘要:   
根据教学需要教授语法,提高技能训练的实效

语法是语言内部规律的总结,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语法教学是语言教学必不可缺的内容(王电建,赖红玲,2003)。在小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学到名词的单复数,一般现在时态,现在进行时态,一般将来时态、一般过去时态,形容词比较等级,there be结构等语法知识。学生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语法知识,才能在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训练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后继学习储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适时给学生作整体的归纳或引导,导致有些学生把~s/es一律读成/s//z/,~ed一律读成/t//d/, 有些学生到了五年级is/are, have/has还在乱用,等等,有时反复的技能训练反而促成了学生对一些语法错误的巩固,训练实效大打折扣。
语法教学能让儿童对英语语言规则有明确系统的认识,有利于帮助儿童建立起语言规范。教师要在大量直观、形象、富有交际性的语言活动中对语法项目的关键之处略作点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已获得的感性认识,归纳、概括其特点,使语法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效地帮助交际任务地实现(王电建,赖红玲,2003)。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类、对比、列图表、唱歌谣、做游戏等方法引导学生轻松地学习语法规则,并在各项技能训练中准确、自如地运用语言,提高其学习效率。如:学生在用I have…. I can see…. I like….Can I have some…? I’d like some…. There are…. They are….等句型进行口头表达时,教师可根据~s/es的发音特点挑选一些典型的复数名词,如dogs/pears…, books /cakes…, cats/rabbits…, birds/friends…, peaches/oranges/buses/…等,分类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朗读或跟读,然后让学生比较归纳~s/es的发音规律。

注重知识的滚动积累,为技能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英语课时少,学生课外又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而且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单纯地将语言目标定位在本课中的几个单词、词组或句子的记忆,忽视了对相关语言的复习和拓展运用,导致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知识积累甚少,技能训练也缺乏深度和广度,很多五六年级学生的技能水平还停留在三四年级水平上。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作增删、归并、挖掘或创造性地使用等,使之符合小学生的语言习得规律,符合学生知识、技能、思维、求知欲和创造力等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因此,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的重复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整体把握语言目标,通过合理途径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其语言知识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多,为技能训练的发展提供厚实的知识保障。例如:在教学数词时,教师可以将How many…can you see/do you have?和I have….I can see…等句型与学生已学的文具类、食品水果类、动物类、玩具类等名词与数词结合起来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既习得了数词,又巩固了已学的词汇和句型;又如教学现在进行时态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想象力:(1).It’s 4:00 in the afternoon.. Amy and her friends are in the classroom. What are they doing? (2).It’s 700 in the evening. .Amy and her family are at home. What are they doing?(3) Today is Sunday. Amy and her friends are in the nature park. What are they doing?这样的活动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提取以前学过的可以发生在教室内、家里的客厅、卧室、书房、厨房、盥洗室和自然公园里的动作及动词短语,从而使他们的知识和技能都得到发展;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对话改编成学生喜闻乐演的短剧,使新、旧知识在短剧学习和表演中巧妙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把握单元技能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PEP教材在单元设计上以话题为主线,以词汇教学let’s learn、对话教学Let’s talk和阅读理解教学Read and write为主要内容,体现了从词汇到句型、对话、语篇理解和写的整体设计。然而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各种课型的技能目标把握能力不佳,致使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得不到全面而充分的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其所学知识也得不到巩固。
例如:在let’s learn 词汇教学中,有些教师设计的操练活动多为听和说的活动,缺乏对学生认读和拼写单词的训练,致使学生课内的词汇学习达不到教材规定的读、写要求,并大大加重了学生课外复习巩固词汇的负担;在Let’s talk对话教学中,有些教师将绝大多数时间用于对几个主要句型的朗读和替换操练上,只在下课前12分钟才安排学生跟读几遍录音对话,而学生在课内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情景对话,因此,对话教学演变成了句型教学;在Read and write 阅读理解教学中,有些教师也将其上成了句型课或对话课:
导出句型-操练句型-跟读、朗读对话-表演对话,忽视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读写技能也得不到有效训练。这些问题是导致学生两级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制定阶梯培养计划,促进双基的稳步发展
在五六年级的英语课堂中,笔者经常看到学生长时间机械操练单词,整节课只进行单句练习,读写训练没有跟进这样的现象,例如:在一堂五年级的对话课中,一教师就“Is there a river in the park? Yes, there is. No, there isn’t. ”这三句话的机械跟读教学就花了12分钟,后又花了五六分钟进行
“小组传话”,机械操练这个问句,学生在课堂上显得兴趣索然。这说明,很多农村教师对学生的技能发展缺乏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的培养计划,以致对五六年级学生的技能要求还停留在三四年级水平上。
英语课程标准在小学英语语言技能的二级目标中对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有具体的要求,如:能听懂简单的录音材料,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
要达成这些目标,教师需要从起始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地培养。应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这些目标细分成阶梯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从而使大多数学生的双基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如:针对“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这个目标,其阶梯目标可以设置为:三年级学生能说一句话;四年级学生能说23句话;五年级学生能说一小段话;六年级学生能在老师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等。再如,针对“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这个目标,教师也要先培养学生认读单词、词组和句子的能力,然后根据克拉申的理想输入应具备四个条件: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既有趣,又有关联(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和要有足够的量(i+1)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的阅读输入量:从12句,到34句,再到整篇,内容可以是谜语、对话、故事、剧本、生活常识、风俗民情、背景知识、新闻时事等,这样,既拓展了教学内容,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趣味阅读中得到逐步提高,其知识也随之得以稳步发展。
英语双基的和谐发展是小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学习兴趣的基础和保障。小学英语不只是玩玩而已。我们要在“和谐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努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最新评论 | 正序浏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