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而且每个孩子的天性都不一样,过分笼统的解决和过分教科书式的绝对化都是不太对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吧
甚至从这个案例中,我联想到经常看到的一个镜头,而这种镜头是一种非常误导人的镜头。
一户家庭,大人素质好,孩子的遗传基因不错,加上孩子自身所处的环境,家教氛围好,大人的教育往往只要“口头说说”就行,于是有一天这位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被打,看不下去了,愤怒地批评被打的孩子的家长,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教育孩子呢?注意:这个家长用自己的那个教育思维经验去踹度任何一个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孩子和家长的行为方式。
于是这位慈爱的家长展开柔性战术,用貌似循循善诱的“陶行知几块糖”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比较识趣,一脸顿悟的表情。通常情况下这个故事就这么结束了,然后导演用一种特有的镜头去衬托阳光下的这个孩子的开心与这个大人的睿智与高明,用另一种灰色的表情与程式化的动作来显示另一家长的“无知”,但是关键就在于故事的意思强烈被表达成:这个孩子被教育好了。于是我就在想是不是有另一种画面:这个孩子如果因为家长有事,拜托那位好孩子家长看管一段时间会发生什么故事,比如,那位家长讲童话故事给孩子们听,他自己的孩子被熏陶到了,但是那位孩子会嬉皮笑脸地说:哈哈,假的。并不停的插嘴,听到不感兴趣了,就开始把玩手里的东西,并对家长的孩子做鬼脸,扔个小纸团什么的。。。。。。呵呵有兴趣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