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中小学英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转载

laurie20081 2009-11-17 20:06 [复制链接]
 第一、建立《特殊学生阳光档案》。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问题学生的个人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把每个问题学生分配到班主任、科任老师,由他们负责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问题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
第二、建立校园心理咨询室。北京市教委于近日出台了《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基本要求(试行)》,按照规划,两年左右的时间内全市小学中心校以上的中小学校都要建立心理咨询室。笔者所在的学校——姜堰市行知实验小学正在对校园心理咨询室积极创建中,基本任务是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的主动性和专业技能,为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善学校的心理社会环境,并积极承担心理偏常学生的矫治工作,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三、用爱心抚慰问题学生心灵创伤。 教师必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给予全心的呵护,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信任,更多的一份关爱,少一些怨恨,用博大无私的爱去感化他们,用真诚的爱心去排除他们的戒备心理,让他们能与教师同学的感情融洽起来。“亲其师,信其道”,在心理激励中产生良好的情感效应,使他们遇到问题会毫不隐瞒,教师也能了解到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第四、创造活动环境,用激励消除问题学生自卑心理。有些问题学生的思想负担过重,不愿让老师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后嘲笑自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强烈的自卑感。此时老师应帮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同时,要创造活动的环境,积极鼓励问题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帮助他们放松思想,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对能力弱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第五、鼓励他们多交朋友,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我们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观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认识。安排一些成绩优异,品德良好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鼓励他们在班级多交朋友。
  第六、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三体有机结合,把问题学生(包括其他学生)在社会上的情况也掌握起来,只有把社区教育与学校、家庭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
  第七、晓之以理,在原则问题上严格要求。对问题学生,一定要奉献爱心。在做耐心细致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要开设讲座或开展活动,对问题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之不做出格的事情。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是不矛盾的,只要工作做得细,就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第八、充分挖掘问题学生的积极因素。虽然他们的性格存在一些缺陷,但其实他们身上也有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也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善于抓住他们的积极因素和“闪光点”作为转变的突破口,成功地改变他们的心理状况,激励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教师应善于挖掘和培养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其发扬光大,变成“问题学生”转化的起点,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引导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点的成功,都要鼓励,使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排除自卑心理。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善于发掘孩子的亮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是一项耐心细致而又持久的工作,是素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课题。我们只要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方法上不随意,把一颗真诚的心扎根于“问题学生”的心灵深处,全心投入,全力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问题学生的转化不是很容易的事,往往采取了措施,也不可能立即见效,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处理问题时不能冲动,做到永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所以我们所有教师要多学一些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多看一些关于教育类书籍,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教育水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及时有效的对“问题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并着力解决。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这需要一个反复研究、探索的过程。转化“问题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成效
笔者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当不好的教师”,让我们所有教师携手为“问题学生”点亮心中的明灯吧!
最新评论 | 正序浏览
发表于 2009-11-17 20:11:22
学习了,感触较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