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富翁想培养好儿子以继承父业,可儿子快成年了,富翁总觉得儿子将来难以支撑自己苦苦刨下的家业。因为儿子拘谨胆小,一见生人就脸红心跳,甚至瑟瑟发抖。正当富翁为这事一筹莫展时,他的一个练拳击的朋友提出,愿意尝试教育富翁的孩子。朋友只向富翁提一个要求,三年培养期中不得与孩子见面。很快三年过去,朋友约富翁领回儿子。那天,他特地为富翁安排了一场儿子的拳击赛,以展示三年培养的结果。朋友让富翁的儿子跟教练对抗,比赛过程中,富翁的儿子被对手击倒了20次,但他都勇敢地爬起继续搏击。比赛结束,当朋友和教练为富翁的儿子喝彩时,富翁却一个劲失望地摇着头,不住地喃喃:“被击倒了20次,20次……”朋友看着富翁的表情,听着富翁的唠叨,恍然大悟地对富翁说:“我终于明白你教育儿子失败的原因了。”随后朋友反复和富翁剖析这了不起的“20次爬起”,富翁也终于领悟到了教子的正确方法。回去后,在富翁的正确引导下,儿子很快成了一位出色的企业家,实现了富翁的愿望。
读完故事,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我们今天的教育。眼下,有多少与富翁一样的家长和教师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教育者只看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不见他们的优势。孩子一进入学校,家长和教师的目光就只盯着成绩,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考砸,似乎整个世界都变了,对中考高考的成绩则更是如此。你可知道,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9年,高中3年,跌打滚爬,有时虽然成绩不尽人意,或许其他本领已学得很不错了,诸如思想水平的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等等。而这些本领与考取重点初中、高中、大学是同等重要的。我们教育者应该如那位拳击手那样,注重孩子的培养过程,注重孩子发展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应重视孩子各种素质不断提高,而不应只把目光集中于成绩。故事中的孩子练拳击,其目的并不是让他成为一代拳王,是为了让他成为真正的男子汉。我想我们的各科课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之外,也应该想到引领学生学会更多东西——行为习惯、如何做人、生存本领……我们不应忽视的还有,故事中的孩子与教练比才被击倒20次,而富翁没注意孩子的对手是谁。如今,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不也是这样么:“孩子,你看XX家的儿子考上了力达中学。”“XX家的女儿考上了北大,你怎么这么没出息?”……我想,我们的家长有没有考虑到这么一点,孩子与孩子之间是有区别的。育目攀比只会导致孩子心理晦涩,甚至酿成不必要的悲剧。我们该思考的是,孩子是否已经尽了努力;孩子的个性是怎样的,我们该引导他朝哪个方向发展。
一句话,我们不能只看孩子“20次被击倒”,而应该欣赏他的“20次爬起”,以及促使他20次爬起的3年学习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