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中小学英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在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英语教研组的调研报告

洛尘 2005-12-16 10:06 [复制链接]
英语新课程教学与研究的探索与经验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 首页 | 新闻 | 概况 | 校本研修 | 德育 | 教学 | 安全 | 资源 | 学生 | 家长 | 保先 | 下载 | 留言 | 论坛 |
      同学录 | 校务公开 |




      英语新课程教学与研究的探索与经验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6    更新时间:2005-6-27
      
                                ━━在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英语教研组的调研报告
      胡庆芳  

        静安教育学院附校英语教研组在由前身学校转制后的短短几年间,在注重引进新鲜血液的同时,不断加强内功,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老中青三代互帮互助,教研相长。在学校“低负担、高质量”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以追求“品牌课程”、“精品课程”为目标,摘取了一个又一个金灿灿的奖项,亮出了附校英语教学的特色与品牌,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
        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提升得非常快,显示出过硬的本领,多次在全区和全市的评比竞赛中获得荣誉:2002年,青年教师贾安琪在2002年牛津英语(上海版)教学展评中荣获小学组二等奖;青年教师孙莹在2002年上海市中小学英语教师演讲、朗诵比赛中荣获小学组一等奖;青年教师吴成芳在2003年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003年,附校英语教研组在静安区先进教研组的评选中胜出,跻身全区5个先进教研组之列。
      现将附校英语教学的经验与特色进行提炼和总结如下:
        1.全方位的素质培养: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
        2002年,《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出版,其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素养的整体发展基础之上。教院附校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通过各种教研活动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交流实践的心得,不断反思以往英语教学的成败与功过,不断总结和提炼英语教学中素养的内涵和真谛,其中邓敏老师在一次公开展示课上的表述可以说代表了附校英语教研组对英语课堂教学认识的新水准:“语言课堂教学的价值远远超越于语言之上;语言教学的过程应当成为语言学习、文化感受、生活联系和情感体验的整体过程。”
      透过邓敏老师下面的一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到教院附校英语教学超越语言知识和技能,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生动体验的风貌:
        “妈妈年龄的故事”
        在一次课上,当同学们唱完了一首名为“we are the happiest
      men”的歌之后,邓敏老师便让他们开始每一天课堂上的自由对话。这天讨论的话题是“今天你快乐吗?”其中有一个女孩主动站起来发言说她很高兴,因为那天是她妈妈的生日。于是,邓老师便问她那天是她妈妈多少岁的生日,她说回答说是她妈妈40岁的生日。当邓老师刚准备让她代我向她妈妈表示祝贺的时候,这时忽然有一个声音传来:“Oh,
      too old”(太老了)。一时间全班同学都愣住了,很显然,同学们期待的目光告诉老师:他们想知道这样对话是不是合适。
        邓老师叫起这个同学,问她为什么这样说。这个同学说那个同学的妈妈竟然40岁了,怎么会不老呢,因为她的妈妈才34岁。还没等邓老师表明态度,另一个同学赶紧站起来神采奕奕地宣布:“My
      mother is only
      32”(我妈妈才32岁呢)。尴尬的情形还在继续,第一个发言的同学还难为情地站在那里,第二个同学看到没有占多少上风之后也收敛了洋洋喜色,第三个同学和其他所有的同学都又一次地把目光转移到老师的身上,似乎那天的自由对话总觉得有些少了一些和谐和流畅。
        如此尴尬的情形也是邓老师没有遇到过的,学生的积极发言没有错呀,年龄一比较总有老小之分呀,但就在一刹那间,邓老师觉得这不仅仅是个语言问题,这样仅在年龄上比来比去,仿佛越年轻越有优越感的心理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因为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每一位母亲都在无微不至地关怀她们孩子的成长;正是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母亲也在一天天变老。正如英语里的一句谚语所言,“Children
      are certain cares but uncertain comforts
      ”(孩子是父母肯定的牵挂,却是不可以肯定的慰藉)。于是,老师灵机一动,把刚刚露出苗头的错误攀比顺势引导到孩子与母亲的理解与尊重上。老师这样对第一个学生说,“Do
      you love your
      mother?”(你爱你的妈妈吗?)接下来还问了第二个和第三个同学同样的问题,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连同后来问全班同学得到的答案都一样。随后,老师进行把这个话题推向深入,并追问了这样一些问题:“Why
      do you love your mother so much?”(你为什么这样爱自己的妈妈),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for you?”(你的妈妈常为你做些什么),“What can I do for my mother?”(我能够为我的妈妈做些什么)。
        自由对话时间原本尴尬的气氛一下子又活跃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讲出了许多内容新鲜又表达正确的句子。邓老师看到同学们用熟悉的英语句子表达对妈妈的感谢尊敬和理解之情的时候,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是啊,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它背后承载的文化信息,同样,语言的学习也离不开情感的体验。还原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文化感受、情感体验中学习语言,无疑是一个真实的、快乐的过程,与此同时,英语教学多维的目标也就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达成。
        2.开放性的课堂建构:自由导入、主题展开、整体学习、及时反馈
        经过或长或短时间的团队合作,以及本着英语课程新标准精神的指引,附校英语教研组在学校“低负担、高质量”办学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探索,推陈出新,追求“优质课”、“品牌课”,基本上建构起了有附校特色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其模式一个核心的特征就是开放性,即任何一个课堂教学的板块都是开放性的,对相关知识的联系可以自由地展开。如果要具体解剖每一堂课的结构,我们都大致可以总结这样一些特征:自由导入、主题展开、整体学习、及时反馈。
        在导入板块,体现出教师教学自由的、个性化的特征,并且因单元内容的不同而各不相同。自由导入可以包括下面的一些方式:①针对主题内容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来导入,②通过阅读一段相关的文字材料获得背景知识来导入,③由一个相关问题的讨论来导入,④通过展示一组相关内容的图片信息来导入,⑤通过播放一首主题歌曲来导入,⑥或通过表演某种游戏活动来导入。
        经过了自由导入板块的“热身”或“预热”之后,接下来便针对主题进行充分展开,或追溯其历史,或讨论其现状,或想象其未来的情形,或针对截然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一言以蔽之,在主题展开板块,主要是力求把相关主题的知识信息进行充分的联系和运用,把对某个话题的深入理解和探究进行到底。
        课堂上学生英语的学习都是整体的学习(whole language
      learning),多感官的参与。在每一堂课上,教师总是力求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肢体活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实践的机会。①在听说方面,比如,听完一个故事录音之后请学生复述这个故事,请学生浏览一组图片故事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这个故事,跟着录音进行模仿朗读,观摩名人的一段讲演之后进行现场的表演,或听教师的英语指令进行游戏活动。②在阅读理解方面,教师们非常注重学生对重要信息的获得以及运用获得信息进行假设、推理和交流的过程。比如,让学生从文章标题或故事的开端猜测故事的进展或结局,经过进一步的阅读不断修正原来的假设和依据新的信息进行推理,最后和故事的结局相对照,从而体验故事本身的吸引力以及体会语言材料书面表达的魅力。教师也常常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又能够调动其兴趣的各种信息载体来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比如旅游手册、产品说明书、电影海报、广告、菜谱、旅馆服务指南。③在写作方面,教师们积极鼓励学生勤于练笔,运用新学会的词语、句式表达真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自己的亲身真实感受的点点滴滴,以及熟练运用各种形式进行表达,比如,日记、请假条、电子邮件、留言等等。④在肢体语言和活动方面,教师往往会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来展现自我的风采,比如趣味游戏、模仿秀、戏剧表演、英语歌曲演唱比赛。
        在每一次课结束之前,教师往往会留出或长或短的时间进行学习内容的及时反馈,把整个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的回归和总结,形式可能会是多种多样:通过多媒体进行精彩的回放,把学习到新知识点进行总结性的罗列,或者是通过一个概括性问题的讨论从而把学习的知识或话题进行汇聚和升华。
        3.自主性的课程开发:尽显教师个人的特长与风采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这样的理念刚开始并不为教研组教师的理解和认同。当初,大多数老师都认为,课程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与一线教师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教师只是操作者,专家决定教什么就教什么,说怎么教就怎么教;作为课程的执行者这样的角色,对于课程的开发和创造没有发言权。但是,这样的观念遭遇了课程改革大潮的迎面冲击,特别是在经过系列的新课程理念培训之后,教师们的观念开始产生了积极的变化。他们第一次切身地意识到原来自己对在过去看来如此神圣的课程还有如此重要的发言权和决定权,于是在课程改革中他们自己的角色意识开始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争做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演绎个性化课程的精彩。
      附校成立以来的5-6年间也正是全国和上海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时期,在机遇和挑战面前,英语教研组的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地投身到这一场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中,不断与新的课程理念交锋与对话,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积极开设了尽显个人特长和风采的校本课程,既有研究性的又有拓展性的。通过下表可以看到附校英语教研组在课程开发方面的成果:



        通过开设这些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以及各具特色的演绎,教研组的教师们积累了第一手的课程开发经验,极具有建设性地丰富了学校课程,发挥了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了教师即课程开发者和创造者的角色和地位,在拓宽了学生知识与视野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正是教师积极投身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教研组和整个附校都因此焕发出创造和活力和智慧的魅力!特别是年轻教师正是在借助校本课程开发的契机从而使得自己的专业得到迅速而充分的发展,加快了职初教师对教师职业与角色的适应。
        4.实践性的活动设计:英语长廊把学习向教室外延伸,假日英语把学习往社区里延伸
        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上,英语教研组的全体教师精益求精、大信息量拓展,而且在课外还组织了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对英语的综合实践能力,办英语墙报、做英语广播,其中最突出的做法就是英语长廊和假日英语。
        学校每个礼拜一至四的中午12:20-12;50,都有一个年级的学生参加英语长廊的对话交流活动。这是英语教研组组织的学生对话交流活动,教师一般配合教学的进度事先规定会话的主题,这样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刚开始时,许多的学生参与度不够,教研组的教师决定采用打分的办法促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不断发现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英语长廊不仅有英语教研组的教师参加,其他学科的教师也纷纷加入进来,增强了英语长廊的合作交流的气氛,并且英语较好的一些青年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起到了积极参与英语表达的模范示范带头作用。可以说,英语长廊是师生在学校中把英语学习向课堂外的延伸。在这里,学生克服了胆怯,找到了自信,享受了英语交流思想的乐趣,提高了英语学习的水平。
        在节假日,教研组还别出心裁地组织外教进学生家庭一起过节进行文化交流的活动,即“假日英语”。学生自主报名发出邀请申请,教研组根据情况进行适当安排。在中秋节、元旦、新年都会有一些外教被邀请到中国学生的家里一起庆贺,一起做中国的传统食品和外国菜。在英语交流和动手合作中,中国家庭和外国教师都充分感受到了文化差异的魅力和国际理解的意义。一次的家庭节日聚会,永远的友情联系,在交往互动中,英语实践不再只是语言的学习,延伸的文化感受、情感经历都一同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收获充实了学习的历程。
        5.教研员的示范指导:在行动中研究,高密度予以指导
        在教育学院承办附校以后的几年里,英语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学院的英语教研员经常被派到附校直接从事第一线的教学,直接在行动中研究,并同时对教师进行高密度的指导带教。
        附校小学部自1999年秋季学期开始率先在全区从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课。从那时到现在的5年间,附校陆续引进了5位年轻教师。当年静安区的英语教研员蒋肇亨老师退休又被缓聘,于是开始了对附校青年教师教学“手把手”的示范指导作用。
        1999年,蒋肇亨老师与青年教师邓敏一起带一年级,因为邓老师不是英语专业毕业,蒋老师经常在每一次上课前把自己的课堂设计和邓老师讨论分享,并深入邓老师的课堂了解第一手的情况,随后及时指导。邓老师反应灵敏,加上理论功底深厚,经过一年的磨砺就开出了成功的公开课,并提出了独到的外语教学见解:“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融合了语言学习、文化感受、生活联系、情感体验的过程”,得到英语同行和专家的认同和赞誉,并在第二年担任英语教研员。
        附校每引进一位英语教师,蒋老师都是手把手地进行带教。2004年9月,附校录用了应届大学毕业生楚娟娟。可以说,蒋老师在楚娟娟的身上把“手把手”的带教体现得尤为突出。
        “我从学生到老师转变的艰辛历程”
        楚娟娟上海师范大学幼教专业毕业,在中学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实践课程,2004年进入附校任教小学英语。
        刚开始上课的那段时间,我每天总是要花三、四个小时备课,有时,对第一次的教案没信心,还写第二次甚至第三次。一走进教室,面对活生生的课堂和瞬息变化的情形,原来的教案设计往往不合时宜,而又不会灵活应变,常常紧张和焦虑,并且对一节课的时间长度毫无概念,可以说,前一个月的课都是在跌跌撞撞中度过的,身心疲惫,而眼里有的只是酸楚的泪水┅
      ┅
        蒋老师和优秀青年教师李静一起对我进行一步一步的带教。蒋老师在我下一次上课之前总是让我观摩学校拍摄的优秀教师的课堂录像,让我对课堂有更多感性的体会。蒋老师还经常带我进其他老师的课堂,把教学的技巧一步一步地给我现场指点和解说。至于我的每一次课,蒋老师都一定是全程监控,适时指导,课后及时指出问题和提出解决的可行方案。经过了两个多月的不间断听课观摩和被听课监控,在细致入微的指点和丰富而精彩课堂剪辑的示范作用下,我渐渐地能够把一堂课的全部内容装在脑海里,在变化的课堂情形中比较应变地去灵活执行准备的计划。今天,我慢慢体会到了做教师的许多切身感受。是象蒋老师一样很多师长的扶携让我学会了“行走”,我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注定会在一路上的跌跌撞撞中成熟和成长,尽管有青有紫还有痛,但收获的不仅有经验教训,更有自信和坚强。
        6.低负担的学生本位:以学生为本,减轻学生机械无用的劳动
        如果说附校一开始就把“低负担、高质量”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那么,可以说,这种思想渗透到了英语教研组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课堂上,教师们充分发挥一节课35分钟或40分钟的效用,围绕主题广泛联系、充分拓展,力争在课堂上让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极力杜绝把大量的练习抛向课外,侵吞学生的课余时间。
        教研组严格贯彻学校“课内1分钟,课前10分钟”的高品位课程目标,精益求精,把每一节课都视作产品来创作,以精品的要求来创造,努力压缩机械无用的练习时间。首席教师魏春强更是把“低负担、高质量”上升到“学生本位”的认识高度,提出,“让学生课外进行大量机械的操练就是变相的体罚”,并且旗帜鲜明地主张“教师研究100题,学生精做10道题”。在魏老师的动议和带动下,教研组的全体教师纷纷组织起来囊括市场上各种训练题集和各校使用的考卷,一起研究,从知识角度分门别类,遴选优秀习题,修改完善样题,努力追求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不让学生做无用功,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把宝贵的课余时间真正用在知识的扩充、兴趣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上。
      魏老师对他“学生本位”理念情有独钟,对他的习题研究乐此不疲,对习题的良性循环也是如数家珍。对于每一个单元练习的设计,魏老师都不是简单地照搬练习册上的作业,而总是要参考多种版本的练习设计,加工改造,重点突出,考出学生的薄弱之出,考出学生的认识误区;并且要求学生对每一次的作业进行“有意义”的价值打分,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在下一次的练习中适当重复出现直至学生完全掌握。
        7.关键期的语言强化:听说领先,双语互动
        附校在创办之初就颇具战略眼光地确定了语言教学“重心下移”的尝试。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里对学生进行尽早的强化训练和培养。具体的做法是,在小学一年级强化听说习惯的训练,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追求小学生再认能力的提高和注重儿歌、童谣和语言游戏的开展,主要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打到发音的基础;在以后逐渐再加入音标的学习以及书写和阅读的要求。教学实践表明,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不仅没有对母语的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反而有利于小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对小孩子独特的语言优势能力的开发。在他们汉语拼音基础打牢之后再加入英语音标的学习,并在小学中高年级再逐渐加入书写和阅读的训练,有效地顺应了小孩子的生理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应证了教研组教师们的一个信念,“要让我们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赢在起跑线上!”
        8.学习型的组织文化:
        在附校英语教研组的各种活动中,老中青教师之间都能够敞开自己的心扉真诚地交流,乐于把自己的教研中的收获与同行分享,同时也善于积极地学习同行教学创新的经验;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教师们常常把公开自己的不足和教学中的困惑,主动搭建同行为自己诊断和处方以及同行之间相互学习以共同获得专业发展的平台。这种浓浓的学习型的教研组织文化体现和渗透在每一次教研活动之中。
        这里以一次中学英语教研组的例行教研活动为例来感受和体会一番这种相互学习以求共同发展的组织文化。内容截取的是金嬿萍老师就自己“Robbery”单元举行的公开课之后的自我解剖和征求体会改进和完善的建议的一次教研活动片断:
        “这6分钟我没有做得更好”
        10月13日,礼拜三,是附校例行的教学公开日。上午英语教研组的教师各自上了公开课,下午1点开始是常规的教研活动。自我教研组长的金老师带头做了发言,概括地介绍了上午公开课的准备和实践情况。这次上的公开课的内容是初二年级“Robbery”(抢劫)单元。
        介绍完自己的上课情况之后,金老师主动剖析了本次公开课中自己感觉到的一些遗憾和不足。她认为自己在导入环节中让学生回忆和讲述一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抢劫事件这样一个任务可能是局限性太大,因为大多数同学没有遭遇过抢劫的经历,所以老师点到不少同学讲述时,得到的回答都是“no”或者是“never”。金老师没有放过导入环节短短6分钟气氛的欠热烈,主动检讨这是一个失误,热情地提请各位同行提出改进的建议和高招。
      于是前来听课指导的教研员和教研组各位同行就围绕着如何使这短短的6分钟发挥应有的作用各抒己见,大家一起把教育的机智分享。同行们的建议和创意一下子使“Robbery”单元教学的开场导入环节展现得精彩纷呈。有的教师建议可以仍用提问的方式导入主题,不过换一种问法,比如,“请大家回忆一次抢劫事件的经过,可以是自己亲身遭遇的,也可以是自己通过电影电视或报纸杂志看到的”。有的教师建议可以直接把金老师课堂后面讨论的内容调到前面来,让学生设想自己遭遇到了一次抢劫,然后讨论自己会怎么办的高招,最后的部分可以是对课本内容主人翁的做法进行评论而结束。有的教师建议可以从原版片中截取有关抢劫的一个精彩片断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同行们还一致肯定金老师围绕主题顺水推舟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的拓展,这对他们也启示颇多。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在情感体验、联系生活和价值观的陶冶等方面多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同行们热情的建议和创意中,金老师深有感触地总结道,“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演绎出精彩,关键是看我们创新的愿望有多高;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情感的交流和智慧的分享,关键是看每一个成员合作的意识有多强。”
        附校英语教研组的这次教研活动就在这种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着。正是从这样一次次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分享着个人的精彩,一起创造着这个学习共同体的辉煌。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我国校本教研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综述

      下一篇文章: 强化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如何面对敢说实话的孩子 [68]

      弯弯的月亮是“一支小小的船… [75]

      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 [52]

      爱心化春雨 [48]

      我要考大学 [41]

      行动起来学英语 [88]

      我的一堂活动课 [46]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2]

      如何应对学生“上甲课,做乙… [42]

      让学生的心灵闪光 [58]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阿城市新华一中 150317 页面设计及制作:黑龙江省阿城市新华一中 于喜欢 电子邮箱:xihuan_525@163.com
      站长:于喜欢
最新评论 | 正序浏览
发表于 2005-12-16 20:01:49
学习了,我爱这样的氛围,希望有一天我能做到这些。加油!嘿嘿
发表于 2005-12-16 22:35:12
谢谢楼主推荐!
发表于 2009-7-20 12:56:36
谢谢分享,这正是我要学习的。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09-7-28 23:44:56
thank you very muc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