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小时候比较喜欢英语,首先是有兴趣(我到现在还记得当自己在录音机里第一次听到早已耳熟能详的thank you后是多么的高兴),然后是有一种成就感(会翻译句子拉~~),一下子喜欢上了英语课,特别是初一初二的一位非常和蔼可爱的男英语老师,让我对英语相当痴迷,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到了师范里,自学考试阶段,我开始觉得英语这门语言比较缺乏艺术感:),我甚至体会不出类似汉语的文采. 我到现在只记得在 (茵梦湖)英语版里看到的一句: Our memory lied here.算是很有味道的句子:), 后来有一阵子喜欢研究汉语与英语思维的差异,感觉汉语比较象艺术,英语比较接近工具的本质 (再多的内容都可以用定语从句这个工具,分词等甚至独立主格结构表现出来),于是我又开始关注起我们的母语,偶尔会看看我教的学生的语文书.
记得有个叫"顾美云"的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这样经典的话(大概意思): 我们的语文教学总是要叫学生去挖,往深出挖,挖到最后就是变成品德教育,而学生的文学功底缺相当缺乏。
这是我这个热爱母语的教师的共鸣,随便翻阅下他们的语文书,几乎十分之八都是"德育",说实话,这书如果不明是语文书的话,我还真以为是"包装"过的思想品德,记得在小时候学语文的时候最喜欢第十册的课文,因为有"齐天大圣",有"草船借箭".
记得以前曾经向学生借过一本(儿童文学),觉得里面的东西棒级了,别说学生,我看了都津津有味,那是真正属于小学生们的高雅读物. 我还记得最吸引的我的是一篇理发师的描写,分别用了金庸和古龙两种手法进行描述,非常棒,让人真正领教了汉语的独特魅力. 虽然小学生还不一定能看的懂,但是作为一种欣赏,还是会使学生大大的开阔眼界,会使中国孩子真正见识到我国文字的博大精深,说实话我几乎从来没有听过"纯"文学的语文课,很希望听到那种为一个情景的描写而展现各个大作家,甚至小作家不同风格的文字。 在学校,虽然有很多语文课,我不太喜欢听,再加上总是那么小家子气的女老师上课,以及他们有将一篇优美的文章分析的七零八落的爱好,所以我几乎从来都对学校里的语文课不屑一顾,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是绝对不行的。
饶了半天,说点正题吧. 今年我做班主任,我看了下课表, 我们班是小班, 课表上的语文课有七节左右,可就是这样在母语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极度缺乏,当然,我这个班是我们校长教,加上学生本身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还行。
之所以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现在带的六年级前年在教5AU1后,我曾经试着让他们用there be的句子准备一段口头表述,除开那些本身素质不太行,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外,我发现中上等的女同学也非常一般。(准备了两天,仅仅要求说七八句话 )。在反思英语教学的同时,我不仅去想我们的母语教学——非常质疑母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这个问题我早在4AU3就有感触: Sorry, I don't know.Perhaps she's Nancy's.我想能够有这样中文表达能力的学生也不是非常多的。如果中文表达能力尚且如此,那学英文有多累。。。我现在班里有几个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孩子说穿了就是中文口语水平好
我们往往非常兴奋的称赞某个口语表达能力不错的学生,甚至将此视为某个人的风格。可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上了那么多年的母语教学的学生,连起码的诸如介绍自己家庭,形象的讲一个故事,给客人介绍自己学校风貌等口语表达能力都不行,那还能说是合格的母语教学吗?———— 我几乎都没见过象样的语文的口语交际课。
是的,正如新兵老师说不能指望每个学生都出口成章,这个世界的孩子允许存在喜欢滔滔不绝的,允许存在奉行沉默是金的,但是一些最基本的标准还是应该达到的吧。能够上台来流利的介绍下自己的全家,对于一个四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应该做到吗?
[ 本帖最后由 洛尘 于 2006-1-7 18:2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