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中小学英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怎样提高备课效率?

sjysjy2002 2011-2-17 11:2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8 11:19:03
加强集体备课!{:1_32:}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11-2 13:48:43
      理论上备课是第一位的,但是实践起来太困难。一到学校就开始忙于事务,批改作业、订正作业、上课,还是没有备课时间。调整工作方式,改变工作习惯,再寻找出路。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11-6 20:15:00
!“加强备课是必须的。得把工作重心放到备课上,多花时间研究教材,基于教材、基于新课标、基于学生来备好课,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着重学法指导。“继续努力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11-8 20:55:17
5A Unit 3 At a Music lesson Part A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1)掌握单词sing, song, dance, make, play, swim, skate, ski, make a puppet, make a model plane, play the violin, play the guitar的用法。
        (2)掌握如何恰当地使用句型Can you ...? Yes, I (we) can. / No, I (we) can't. What can you do? I can ...询问他人的特长。
        (3)掌握如何在语境中准确地使用日常交际用语OK. Let's start. Let's ... together. Shall we ...? Follow me.
        (4)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准确地抓住图意,简单谈论图片内容。
         (2)围绕课文设计各项活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3)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对话,谈论各自擅长的事。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体验与人交流的乐趣。
         (2)努力创造和谐、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表达愿望,体验流利表达的成功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11-8 21:11:02
上面这个案例,作为课时教学目标,设计者考虑到新课程教学理念以及三维目标的达成,三个维度面面俱到,也用了“掌握”“综合”等表示结果的行为动词,但是仔细分析,这样的设计存在很多问题。此外,因为误用了“引导”“训练”等动词,也会带来很多行动上的误区。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具体
      其一,把学科教学的总目标、总任务当做某一单元、某一课时的具体目标,这是很多教学设计中会出现的问题。目标定位过于笼统使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和实施教学活动时缺乏明确的方向。
      其二,课时目标中的目标描述不够具体。例如,学生用书及教师用书都对单词、句型以及日常交际用语有明确的“三会”或“四会”要求,而本案例中只是简单概括为“掌握单词……掌握句型……掌握日常交际用语……”,至于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掌握",则没有明确的条件和标准。
      其三,认知目标”(4)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什么内容,是大意还是细节?理解到什么程度都很模糊。
      2、教学目标的领域、层次不明确
      本案例中”掌握如何使用“这个短语的内涵让人看后难免产生疑问:教师是希望学生在学习完这课后”掌握如何使用的方法“,还是期望学生具有”能够使用……“这样的一些能力?如果是”掌握如何使用的方法“则属于知识的范畴;如果具有”能够使用……“的能力,即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则应该列入能力目标中去,而其中”掌握“又属于知识目标的范畴。
     ”角色扮演“是一种能力,归为认知目标显然不合适。可见,在这个目标设计中,知识与能力的范畴有些混乱。
      3、目标描述误用行为动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11-8 21:21:17
       某位教师执教6A Unit 1 Public signs中Part A时,设计的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绝大多数学生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always, question, ask, must, away, should,能听懂、会说、会读单词cage, noise。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85%以上的学生能掌握文中句型”What does it mean? It means we / you must /should / shouldn't …的用法以及情态动词“must /should/ shouldn't 后接动词原形”的用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描述身边常见的公共标志的名称和意义。
     4、在认真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85%左右的学生能根据文中内容回答所提的问题,正确率不低于75%; 40%左右的学生能比较流利地复述文章大意。
     5、运用新的语言知识在新的具体情境中谈论公共标志。
     6、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了解了身边的公共标志,深化了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11-8 21:23:54
    这则案例虽然没有按照三维目标的范畴来设计,但是它将知识、能力等因素统一考虑,对学习内容、结果行为以及结果行为的条件和程度都做了具体的、切合实际的界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观测性,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实施。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11-9 18:35:35
    教学流程:
   1、明晰目标:我让学生明白什么?
   2、如何评价或检测目标达成:怎么知道学生明白了?
   3、选择教学活动和方法:如何实现目标?即怎么让学生明白的?
   4、实施教学评价
   5、检验及修正整个过程
   努力实践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11-9 18:45:23
       在教学实践中,要想知道教学目标设计是否明确合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加以检验:
       我用的是行为动词吗?
       这些行为动词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吗?
       学生学习之后应知道什么?知道多少?
       学生学习之后应该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在实现“应知、应会”目标的同时应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达成目标的条件是什么?
       达成目标的标准是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11-9 18:57:45
    (转自他人博客)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用含有“行为、条件、标准”这三个要素的陈述句,但表述教学目标最困难的是对行为动词的选用,一般说不同的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也会不同。

      (一)知识目标

      知识包括概念、原理、规律、方法、过程、科学事实等。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用于直观的事物,是对具体的科学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原理、规律的认识和记忆。行为动词如:说出、写出、背诵、辨认、识别、认识、知道等。例如:

写出原子序数1到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找出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识别单向阀与普通节流阀的图形符号。

       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理解”:用于抽象事物,是对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性认识。行为动词如:解释、描述、说明、整理、比较等。例如:

      解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说明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及尺寸关系。

      区分所给材料中的抢劫、抢夺、盗窃犯罪。

      描述夹紧三要素:夹紧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零件的影响。

     (3)“掌握”:指能理解学习材料的内涵和意义,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转换或推断。转换指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推断指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行为动词如:设计、撰写、评价、计划、总结、证明、说明、判断等。例如:

      把基本视图改画成半剖视图。(转换)

      根据电动机正反转线路原理图绘制出安装接线图。(转换)

      用框架图或图表等其他方式总结本单元知识结构。(转换)

      说明地球变暖对人类生活地影响。(推断)

      分析判断实验可能产生的误差。(推断)

     (二)能力目标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必须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相应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因此,表述的能力目标中一定要包括某项学习活动以及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行为动词如:完成、模仿、操作、熟练操作、初步学会、学会、应用、灵活应用、测量、计算等。例如:

     根据实验讲义,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培养记忆、思维能力)

     根据课文,设计小品并表演。(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模仿教师,做出鱼跃前滚翻的动作。(培养观察、模仿能力)

     能熟练地做出运球、上篮、投球的连续动作。(培养思维、创造能力)

     根据任意物质的分子式,能计算某元素的百分含量。(培养思维能力)

     运用石灰石中氧化钙的测定原理,设计实验过程。(培养思维、想象、创造能力)

     根据定距环的零件图和实际生产条件制定装夹方案。(培养思维、创造能力)

    (三)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涵盖广泛,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由于德育目标是无形的抽象目标,一般不易“明确、具体、可测”,要用“体验性”语言来描述,因此,其行为动词也相应的要使用“体验性”的动词。体验性动词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1)经历:体验、感受、尝试、参与等;(2)反应:认同、体会、关注、遵守、赞赏等;(3)领悟:初步形成、养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等。例如:

     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树立团结协作意识。

     体会安全的重要,初步养成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工具摆放整齐,初步形成规范意识。

     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

     亲历倒闸操作的全过程,感受制度的严格,初步形成规范的安全操作意识。

     感受实际操作的乐趣,发展职业兴趣。

     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规范意识。

     表述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行为主体一定是学生

     诸如“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材料总结整理能力”、“向学生展示数学的魅力所在”、“使60%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训练学生简洁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等,由于主体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这样的表述实际上是教师的教学目的,而不是教学目标。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学目标的陈述句中不能出现诸如“培养学生…”、“训练学生…”、“使60%的学生达到…”等词句。

     (二)行为动词一定要准确、明确、可测

      所谓行为动词准确是指行为动词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如对具体的事实只需要了解,针对《再别康桥》作者的目标,可以制定为“了解(或知道)《再别康桥》的作者”,即要求记住《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而不能制定成“掌握《再别康桥》的作者”,再如对英文单词、元素符号或名称、某矿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等具体的事实只需要记住,没有理解或掌握的意义,属于知识目标中的“了解”水平。如“掌握车刀切削部分的名称”、“掌握石灰石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等都是行为动词不准确的目标。

      所谓行为动词明确、可测,是指这一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可测量的的。像“学习”、“了解”、“理解”、“掌握”等抽象动词,由于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教学要求不同,自然教学效果不同,将会给教学带来随意性,给评价带来困难,应尽量避免使用。如“学习照明电压、灯具的选用”、“理解元素周期表”等都是不可测目标。

     (三)教学内容一定要具体

      所谓教学内容要具体,就是要表述出教学中的具体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如某教师的课题是《安装开关、插座》,能力目标为“能够正确安装开关、插座”,这样的表述中缺少对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正确安装开关插座的前提是什么?如何才能保证正确安装开关插座?先把这些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找出来,再用适当的行为动词组成陈述句,这才是具体的教学目标。当教学内容过于宽泛时,如“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成语”等,到底“提高”多少?掌握的“更多”是多少?都没有标准,这样就有可能会导致教学的随意性,给评价带来困难。

      (四)目标要有层次,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

       制定目标时,最好先确定出知识点和技能点,再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出目标层次,一般目标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提高目标部分学生能达到,避免诸如“通过加工一个标准零件培养耐性”、“掌握职业道德和行业操作规范”等空泛、大而无当、实际上难以落实及评价的目标。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