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心得
酷热的八月已经过去,为期三天的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也早已落下了帷幕,但教研室卢重雨老师的讲座以及精彩的课堂实录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似乎已走入误区,该怎样“拨乱反正”呢?下面简单谈谈我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误区一:教学情境戏剧化
儿童的思维多被“形式、声音、色彩、感觉”引导,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要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这不但会丰富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形成直接的英语语感,还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应明显、直接、成效快。所以我在课堂上,教具、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几乎无所不用,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事倍功半。和沈峰老师的课相比,我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成为游戏道具的陪衬,和实际要求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相距甚远。虽强化了教学的手段,却喧宾夺主,冲淡了教学的主题。
2、学生不停地调动各种器官,搞得目不暇接,情绪时时刻刻处在较高的兴奋点上。久而久之,孩子们对大量的直观刺激失去了新鲜好奇感,产生疲惫麻木的感觉。而人的注意力,对偶尔出现或在平淡中凸显的情境才会有较深的记忆和好奇。
3、对我自己来说,为了尽力吸引学生的眼球,不得不把自己装扮成专业演员。一节课下来,自己搞得非常疲惫不说,收到的效果还不一定好。
观摩了沈峰老师的课之后,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除了适度地使用图片以及用直观的方式来创设情境外,不妨更多地用适当的身体语言、声音文字这些能发散和扩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局限于外在的刺激,更多的是内在的心理需求,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只用“好玩”的表象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误区二:将母语逐出英语课堂
为了营造一个“实实在在”的英语环境,我在课堂是一股脑儿全用英语,而且还要求学生也必须用英语来反馈学习信息。有一次,性格内向胆小的A在英语课上难得大胆地回答了我的提问,可是他说出来的答案却引来了同学们的笑声。他一下子紧张起来,脸红了半天。我不断地说:“Take it easy!”可是他听不懂。虽然从我可亲的笑容里他猜想这可能是在安慰自己,可他还是流下了委屈的泪水。实际上,在初始学习阶段,光用英语组织教学和反馈学习信息实际上是很困难的。把母语作为这一阶段学习的辅助手段十分必要,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回想起来,在这个例子中,我如果用母语说:“我想我理解你的感受,当我一不小心说错话时也很容易脸红。”这样不是更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与我同在?”
听实验学校的老师分析2A、2B教材,讲他们的备课思路、教学心得,我深切地体会到:英语学习初期,母语的解释和帮助可以使学生摆脱推测、猜想的困惑,避免对英语词句造成不确切的情况而养成一知半解的坏习惯。只用这样,所学的知识才会牢固,并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不论老师怎样努力,从象形、形声、会意的汉语到以拼读为主的英语,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冲突是无处不在的。“这种静默的翻译贯穿一个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教学应顺应这一自然现象,而不应阻止其产生。所以,将母语逐出课堂不仅是个巨大的浪费,而且是错误的。
三天的培训时间是短暂的,却让我受益无穷。我深深地庆幸自己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道路上没有偏得太远,这一切都得归功于这次的英语培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勤于思考,善于反思,争取早日成为优秀教师队伍中的一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