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曾说:“当我想不出题材来画时,就仿米勒的作品,这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特级教师薛法根也说:“我的教学功底是在一堂堂模仿课中练就的。”模仿别人,可以借他山之石来攻自己的“教学之玉”。作为青年教师要想在教育教学上有大的突破,可以从模仿名师的教学方法起步。然而“模仿名师”是一把双刃剑,简单的模仿很可能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我每每有机会听到名师的课,如获至宝,并兴冲冲地将整理好的实录搬进自己的课堂,希望能够切身地感受名师的教学风范,也希望自己能学成名师的一招半式,结果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失落又失望。直到那次教研课后我才恍然大悟:名师难附!也终于明白在教学中教师要用一份“慧识”在模仿之余大胆创新。
那次教研课我执教的是《牛津小学英语》5B第六单元A PE Lesson一课,这节课主要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Read and say部分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听懂、会说、会用体育课中有关指令的英语表达。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和感悟语言功能。之前有幸听了几位名师的课,发现他们都创造性地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发现和归纳的方法找出新的语言点并由学生写至黑板形成板书,这一创举成了名师们课堂中的画龙点睛之笔,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板书的单一形式,师生互动,效果颇佳,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俗话说得好“学以致用”,这一次我也忍不住想尝试一下。平常课中同学们几乎没有到黑板上板演的机会,对于这次的尝试我原本信心满满、胸有成竹地断定课堂上同学们定会兴致高昂、跃跃欲试,我窃以为自己的这节课也能一鸣惊人。由于本次教学内容是一节体育课由四个场景组成,每个场景都围绕指令展开,于是我决定设计一个体育场图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后归纳整理四幅图中的orders(指令),接着请同学们将找到的指令板书到我精心设计的操场图中。谁知同学们畏畏缩缩,主动举手的寥寥无几,原先活泼热闹的课堂突然间沉闷下来陷入僵局状态。我一下子头脑发懵,不知所措,无奈之下只能“强迫”几名优秀的学生上台,原本还期待他们能有上佳的表现,然而他们上台后面面相觑,板书速度缓慢,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一步错步步错,本课教学目标未能如愿达成,最后只能草草收场。课后我百思不得其解,名师们的画龙点睛到我这儿怎么却变成画蛇添足了呢?我的指导老师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她推荐我阅读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书中《名师不可仿》的章节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让我印象深刻:有人说最上乘的武功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无招胜有招;最上乘的教学方法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简单的模仿,很可能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而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地生成教学的策略,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此时我茅塞顿开,也终于理解陶行知先生的那句“仿我者死,创我者生”的含义。作为普通教师,不可简单地模仿名师的课堂招式。因为名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驾轻就熟、左右逢源、运筹帷幄,还有本人迸发出来的活力四射、声情并茂、妙语连珠,那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一个漫长历练的过程,而我们与名师之间有着太大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名师的方法,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保持理性的思考,在教学中注入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生成适用于自己的教学策略。如果备课时我能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自己的学生与名师学生之间的差异,换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找卡片,贴卡片代替黑板板演感知新知识,如果上课时我能随机应变,给学生一些即时的引导和讲解,我的教学应该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模仿最终是要学会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听从肖川教授“名师慎仿”的劝诫,谨记陶行知先生“仿我者死,创我者生”的谆教,不再人云亦云,照本宣科,在模仿、借鉴名师的过程中用一份“慧识”凝结出自己的智慧之花、实践之果。(沈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