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优质课展评活动(无锡)结束了, 虽然有很多老师对这次的赛课活动的形式(自带学生,自选教材)不以为然,但是我依然为此举动叫好.
借班上课体现出的是一种客观的"真实",这种形式的上课,我们的着眼点更多的是放在该名教师本身,关注地更多的该名教师自身的素质,包括口头素质及其驾驭课堂,指挥课堂等调控能力, 在这样的课上,我们能够更真切的感觉到他的教学设计,我们更能清楚地关注(欣赏)到他是如何进行导入,新授,巩固, 综合运用等常态下的版块创意,能清楚地体现出学生"会"到"不会"的过程,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不过这样的教学由于事先对学生的学情缺乏足够的了解,使教师的整个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局限. 由于不敢过分高估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只能选择相对更低一些层次的教学内容,以及将教学设计中的细节难度更低一些,由此,这样的课往往表现处教学内容兴有可取,教学流程非常清晰,但整个课堂教学缺乏一定的语言信息高度,密度和强度.
带自己的班上课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同的老师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是自身教学素质以及教学观念的折射,有些教师对自身口头语言素质缺乏信心,于是他选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传统, 层次比较低,这样的课虽然也许看上去很美,但不一定有特别的亮点,因为有些亮点不仅仅是花样的问题,而且这位老师受自身素质影响,以后上课内容的回旋余地就不大,当然, 借班上课也可能很不错,as well as his own class.
有些情况,如果一个老师的自身素质很高,自己的班级训练有素,那他可以组织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完全可以以这个学生的这个层次为基点了,那她组织起来的课堂教学又是一种层次了,这是借班上课不可能做到的,而听课教师也无法看到和学习到的
1 例如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层面相对很高,不是自己的学生就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听下去,而他自己的学生可能就能听懂,甚至可以交流,进而组织起教学 (What do you know about Zhou Jie lun?) 这样的问题我们这里好象教师很少设计到,可这也许就是一个导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组织课堂形式)
2 我以前复习4BU2中的脸部器官特征描述时,设计了一个小偷一闪而过,让他们凭记忆描述出这个小偷的样子,他们在有限的思考时间内会快速反应:S1: He is not tall. He is as short as Nancy.S2: His eyes are very small. S3: He is a man with small eyes. S: He runs very fast. 很难想象一个平时训练不够的班级的语言思维会这么快,但是如果是借班上课呢? 如果反映一般的班级不仅不能达到环节预定目标,还会破坏节奏(以下Who can catch this thief....?),于是在借班上课中,这个环节是否这样设计就要斟酌了?
3 如果你是借班的 我就学不到 其班级的一些属于他独有的东西,比如一些上课组织形式,调动情绪时与学生的默契等
至于那些"作秀"的情况,我到觉得没什么. 我们有点深度的老师都明白: 判断一位老师新授内容的效果好坏,并不是以学生反映的情况为主要评判根据的,而是判断他的整个教学设计中的每个环节是否到位,以这样的一套设计是否能使学生从一般意义上的认知思维上达到目标. 如果明白了这一点,我觉得那些借班上课碰上设计再好,但班级学生还是启而不发的现象,我们就能不会过分归咎于教师,而那些明明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却能天才般的对答入流, 并能一下子交际自如的情况,我们就能在心底里进行批判,这其实也是做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判断能力.
两者比较起来,前者上课对教师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对教师的"情商"也是一个考验,有些教师由于性格原因就不太善于和一个陌生的班级打交道,前者对看课的老师来说,学习到的更多的是这位教师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化解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感受吸取不同风格教师的个人魅力因素
而后者,我们学习到的东西会更多,在他自己的班里,由于师生水乳交融,该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还可以学习和感受到该教师先进理念的外在显现——教学设计及学生风貌,以及多样且显示个性的教学外在组织形式等,这些都是该老师多年的结晶,如果从宏观上,广义上评判一位教师的英语教学,这些都应该是其中之一。
RSVP: 这几年我明显感觉到要提高自己的语言基本功,有些东西你也许可以通过听课学的来,比如小创意,组织形式等,但是有些东西如果你不把某些东西提高上去的话,你的课堂改变也仅限于此了。
[ 本帖最后由 洛尘 于 2006-4-29 23:2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