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是突破难点的重要一环。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关于B部分的单词和C部分的句型以及行为动词的过去式。客观地说,这部分看似简单的学习内容对小学生来说实际上并不简单,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丰富的词汇加大了对这些词语的记忆难度,行为动词的一般过去式的介入更增加了难度,所以只对带有一般过去式的词语的反复操练除了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外,未必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所以本节课我将教学内容作了如下的分解,并各个突破:
一、
创设问题情境,从一般现在时切入
首先我问学生: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s ?学生利用句型:I usually…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呈现了许多以前学过的动词词组。然后通过我的总结:I often do things like you , but sometimes I go to a place .Now I’d like to show you . Do you know where the place is ? 呈现农场的图片。
二、
创设问题情境,讨论图片呈现行单词
我只用了一句过渡句:Let’s see what’s on the farm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逐一呈现:cows, oranges, eggs, carrots, flowers …
三、
用同样的方式,将单词变成词语
接着追问学生:What can we do there? 学生回答:We can …,自然将上面单词变成相应的词组。
四、
巧用课文插图,将语境从“一般现在时”转到“一般过去时”
Look at the picture ! This is a farm, too There are some children on the farm they went there last weekend . What did they do there ? 这样通过问题情境将上面学习的词语变成“一般过去时”,再利用板书让学生看出其中的变化。
五、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与分析得出关于“一般过去时”的使用规则
六、
结合实际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在学生学习了这么多后,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在实际生活中: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
就这样,难点通过分解就不难了。只有把核心先解决了,那些导入、呈现、教学过程才能更好地体现各自的价值。所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基于重难点的突破,重难点的突破是有效教学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