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观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调查热”
【摘要】所谓的“调查”,应基于真实的信息,真实应是“调查”活动的一大特点。高质量的“调查”活动是需要教师作示范的,尤其是对初学英语的学生而言,示范就更不能“缺席”。 “调查”活动可以使用哪些语言,怎么记录怎么汇报,等等,都必须“示范”到位。调查活动总会或多或少地获取一些相关的信息,就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交流应该也是调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Do a survey)是当今英语课堂教学中比较热门的一项活动,其目的在于学生通过运用相关英语项目进行有目的的“调查”活动,获取相关信息,并在“调查”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提高其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这项活动以其较大程度的开放性为广大学生所乐于接受;也以其容易为课堂教学增色而受到很多英语教师的青睐。因此,作为一项课堂教学活动,“调查”频繁出现在课堂里,其“热”之程度绝不亚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另一热门形式——“讨论”。然而,“热”并不意味着“质量”,也不意味着“效果”。通过“热”的表层,我们冷静观察,就不难发现,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良性发展。
问题一:调查内容,“真戏假做”
【症状】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位教师上的一堂课是牛津小学英语5B教材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内容主要是学习“B”部分词汇和“C”部分句型(Do you have any hobbies? Yes, I do. I like…)。教师在课尾根据教材“E”板块的形式安排了一个“调查”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句型“Do you have any hobbies? Yes, I do. I like…”向伙伴们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在表格中打勾。表格内容如下:
Li Li … … … …
taking photos
Collecting stamps
making clothes
making model plans
making model ships
playing the guitar
playing the piano
going shopping
playing the violin
这位教师本以为这一环节会使本堂课“出彩”,然而,意外的是,学生的反应很一般,大多数学生只是按照表格里的内容“依葫芦画瓢”地向同学进行提问,然后在相关栏目里打勾,过程比较机械。看见有些学生在调查的时候有些躲躲闪闪或闪烁其词,笔者觉得他们的回答有些不真实。如:
A:Do you have any hobbies?
B:Yes, I do. I like playing the violin.
A:And you?
B:I like making clothes.
…
下课了,带着疑问,笔者走近了那些孩子,问:“你真的喜欢做衣服吗?”那学生回答:“哪会呢?假装的呗!”我再问另一位学生:“你真的会拉小提琴吗?”他回答:“不是,我根本不会。”旁边有孩子插嘴:“我们班才没人会做衣服,也没人会拉小提琴呢!”
听了孩子们的回答,我很不是滋味。假,居然也成了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之处了。
【诊断】所谓的“调查”,应基于真实的信息。因此,真实应是“调查”活动的一大特点。即便对话的形式可能会有些模拟的性质,但不应该影响信息的真实性。“真实”的调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和积极参与。如果缺失了真实性,“调查”不仅失去了意义,而且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上述“调查”活动的问题首先源于那张调查表。教师所使用的调查表是教材上的现成表格,由于未经修正便将其从教材上“拷贝”过来供学生调查之用,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原始调查表进行调整,导致了学生在调查活动中的“真戏假做”。表格中大部分项目不是这些孩子们真实的爱好,甚至大多数是他们平时很少做或根本不做的事情,这显然不适合农村小学的大多数学生教进行调查活动。选项信息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查活动怎么会真实?他们只是根据老师的“圣旨”进行简单的问答而已。不知是否习惯了这样的“真戏假做”,居然没有一名学生提出异议。教学是一门科学,岂是简单的“复制”那么简单?这样简单复制的结果将会塑造出怎样的人才?
【处方】调查必须基于真实生活信息来开展。假如教材上表格中的信息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适当的调查,以方便学生开展真实的调查活动。如上面那张表格中的内容,明显不是很适合当地学生进行相关的“调查”活动,那么,老师就要做个有心人,预先走到学生中去,通过交流和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况,再设计调查活动的项目。如对于现在大多数小学生而言,他们平时更喜欢做的事情可能是以下几项:watching TV,playing football,playing yo-yo,playing games,playing chess,drawing pictures,climbing,skating,flying kites,going to the park(zoo)等等。了解了这些信息,教师就不妨将这些内容调整到调查的项目中去,同时,还应该为学生的真实调查留有余地。
总之,教师在设计“调查”活动内容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根据生活实际进行真实的调查。只有这样,“调查”的过程才有可能成为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正确人生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活动才会凸现其积极的意义。
问题二:调查过程,“虚晃一枪”
【症状】有位教师在执教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2 Ben’s birthday第一课时的课堂上,引导学生主要学习“B”板块表示月份名称的英语单词以及“C”板块的句型,主要内容如下:
A:When’s your birthday?
B:My birthday’s on…
A: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
B:I’d like…
通过一定量的语言操练,学生获得了相关的语言技能。执教老师设计了一个“调查”活动,即通过运用所学语言教学相关的“调查”活动,获取有关他人的生日日期和期望得到的生日礼物的信息,同时使所学语言知识逐步转变为能力。教师呈现了下面这张表格:
Name Zhanghua Lihua … … … … … … …
Birthday
Present
孩子们拿着表格和笔开始了“调查”,课堂里热闹非凡。有些学生能够用刚学的句型进行相关的调查,但也不是听到不少不是英文的声音,仔细听听,我发现:有些学生用中文询问别人的生日,有些学生让调查对象直接填写表格……总之,调查过程不是我们能接受的。调查活动并没有真正体现出为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服务的价值。
【诊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调查”只是一种活动形式,目的主要是通过这一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并获得相关信息,促使相关语言交流能力的逐步发展,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其调查的结果而更在于其过程。假如学生不使用所学的英语进行调查,不关注运用语言交流的过程质量,而只关注调查的结果,那么,这样的“调查”活动就失去了“调查”活动的本质意义。出现这样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示范的“缺席”。 示范的“缺席”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活动仅以一种形式而存在。在英语课堂上,不以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为目标的纯粹活动形式是无效的活动,不值得提倡。要使“调查”活动体现出它的价值,教师的“示范”不容忽视。“示范”的到位程度往往决定着“调查”活动的质量。
【处方】高质量的“调查”活动是需要教师作示范的,尤其是对初学英语的学生而言,示范就更不能“缺席”。 “调查”活动可以使用哪些语言,怎么记录怎么汇报,等等,都必须“示范”到位。教师的“示范”一般包含语言示范,方法示范和过程示范,缺一不可。如上面提到的课例,教师可以以“为班级做个生日小档案”的形式提出如下建议:
T:Our class is like a big family. Let”s make a file for the big family. This time let”s make a file of birthdays together. Would you please try to find everbody’s birthday and what he/she would like to have as a birthday present?
Ss:Yes,of course.
然后教师进行相关示范:
1.语言示范 教师要清楚地告诉学生可以使用哪些句子进行调查,并与一名学生合作进行必要的演示。
2.过程示范 教师要清楚地告诉学生进行“调查”的过程和方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要演示清楚。这样,所有学生都能明白无误地参与到“调查”活动中去。如:
T:Here’s a calendar this year. First you may ask your friend:“Whens your birthday?”Find the date in the calendar and make a circle. Then write down his/her name below. And then you may go on asking:What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s a present? Then write down something here below the name.
January 1 2 3 4 5 6 7 8 …
Name Ben
Present A bike
Febuary
Nane
Present
…
1.要求明确 对调查活动,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如:先用所学英文句型进行调查,然后填写,接着再汇报。但是,是采用口头汇报还是书面汇报的形式,如何汇报,可以用哪些语言等,都需要示范。如:
T:First,please do a survey. Then I’d like to ask some of you to make a report here. Now please look at me and listen carefully …You may make a report like this …
“示范”到位了,“调查”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调查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语言发展的催化剂,所谓的“调查”热,才有可能热得有内容,热得有质量,由此产生的热能才能成为催生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发展的有效熔剂。
问题三:调查结果,“不了了之”
【症状】一般而言,调查活动总会或多或少地获取一些相关的信息,就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交流应该也是调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流的过程既是彼此分享信息的过程,也是相关语言能力得到再次提升的过程。然而,在一些英语课堂里,调查活动后缺乏“汇报”交流这一环节的情况比比皆是,热热闹闹的调查活动结果往往随着一堂课的结束而“不了了之”。
【诊断】调查活动结果的“不了了之”主要是由调查后“汇报”活动的“缺席”所致。学生不仅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信息交流,而且也缺少了一次语言能力再实践的机会,同时,还使“调查”活动的开展缺乏了必要的理由,似乎这一活动的开展可有可无,调查也似乎就成了一种仅供观赏的形式而已。
【处方】有些教师是觉得“汇报”这一环节在操作层面上有一定难度而将其放弃。为此,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觉得调查之后的汇报活动是可以操作的。如上面提到的案例,可以这样开展汇报活动:
1、提出要求 要求的提出必须在调查活动开展之前,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心理准备,也等于给调查活动一个有必要开展的理由 。如,因为要给全班同学做一个关于生日的档案,所以有必要调查;因为要汇总调查活动的信息,所以要“汇报”。
2、方法指导 对于如何“汇报”也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包括用哪些语言、以什么形式等。调查结束,教师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汇报:
T:Now I think you must have known something about the birthday of your friends. Would you please tell us the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your survey? Then we can make a file of our birthdays.
S1:From the survey I know that Lihua’s birthday is on…Zhanghua’s birthday is on…
T:Oh,I see. Anybody else?
S2:From the survey I know that Wangying’s birthday is on…
(教师请其他学生补充。)
这样通过汇报、补充,相关信息得到了交流、补充和完善;相关语言得到了运用,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作为一项语言活动形式,“调查”显得不可或缺,其“热”就有了实际意义;由其产生的“热能”,也必将推动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了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牛津小学英语教材》,译林出版社,2002年
3.袁振国 ,《教学新理念》,教育教学出版社,2002年 |
|